博文文发表2016年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683 浏览:116467

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天津市道德模范教育系统候选人展示

一直以来,市教育两委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作为重要工作,制定了《关于推动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办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其间,涌现出众多的师生典型和感人事迹.在近日启动的第四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经教育系统师生代表推选,杨恩泽,张晓辉,王汝华,,邢杰等5人被评选为教育系统候选人,作为师生优秀典型代表,被推荐参加第四届天津市道德模范评选.

天津大学退休教师杨恩泽:

倾其所有捐资助学

杨恩泽教授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论资历,杨恩泽在国内的光纤通信领域是公认的元老级人物."一定要严格,要精益求精!"是杨恩泽教授在实验室,在三尺讲台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但每每言及自己的生活,他总是一句带过:"过得去就行."他家里的摆设陈旧而简单,穿的衣服几乎都是旧得褪色,每次外出开会都厉行节俭,坚持和别人住双人间.直到八十岁,他赴北京出差时为了节约路费,还骑着自行车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忙公事.

对祖国的爱,对党和人民的爱,让杨恩泽几十年来矢志奉献,不图索取.杨教授的家乡是广东省饶平县的山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家乡的基础教育还十分落后,就萌发了通过自己的力量捐资助学的想法.当时天津大学信息学院要更新一批电脑,杨恩泽觉得这些淘汰下来的电脑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讲实在是太宝贵了.为此他找到院领导,申请购写这批电脑用来助学.院领导听后十分支持,主动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最后决定免费提供10台电脑.

随后,他又捐资30万元帮助所城镇中心小学建一座科学楼,并分三次寄出了捐款,捐到最后,他的存折上只剩下5元钱.2006年5月,面积为694平方米的"成和科学楼"在饶平县所城镇中心小学落成了.杨教授应邀回到家乡参加了仪式.在仪式上他为家乡人民的热情淳朴所感动,当场宣布:从次年起的二十年中,每年拿出1万元(从2016年起增加到每年2万),在这个学校设立"成和奖学金",资助那些生活困难,学习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截至目前,生活清贫简朴的他已先后捐款50余万元给家乡小学.

天津职业大学实训中心主任: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大学毕业到校工作后,即投入到金工实习场的调研,筹建工作中,并很快制定和落实了场地规划,设备选型和实践教学计划.作为金工实习场唯一的专职人员,为便于工作,同志干脆住到了车间里.学校经费紧张,为节约费用,他发扬顽强,刻苦,不惧艰难的精神,凡是自己能动手干的就自己干.实习场最初使用的天车,闸板,工具箱,脚踏板等都是自己四处找来材料动手做的,为了学习自己并不熟悉的电焊还专门去找师傅学习.干工作简直就是"拼命三郎"的说法,也是从那时形成的.

2004年,学校将金工实习场和校办工厂合并为机械工程实训中心,同志被任命为中心主任兼公司法人,总经理.中心按企业化运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中心成立之初流动资金不足,主要设备均有伤残,为数不多的正式工多为实践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中心成员既要承接金工实习教学又要自筹工资,在此种情况之下,带领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通过近一年的艰苦工作,理顺了各方关系,建立了管理制度,完成了当年的教学实习任务.

此外,他还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实习的性质和内容,探索出不同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他的带领下,机械工程实训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设备总值2100余万元.公司产值在2016年达到1000万元,公司固定资产由成立之初的不足10万元,滚动发展到现在的900余万元,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天津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汝华:

危难救人暖人心

王汝华是同学眼中的风云人物.他研究生学业成绩专业第二,连续两年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他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和坚韧顽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在校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2016年2月20日下午,三亚市海榆东线亚龙湾通往三亚市吉阳镇方向的田独一桥附近发生交通事故,一辆卡车从约十几米高的桥上冲破护栏,倒扣河中,卡车司机被困在车辆的驾驶室中,生命危在旦夕.事发当时,正在附近准备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王汝华闻讯之后,立刻赶至事故现场,毅然跳入不明深浅的河水当中.当时,现场的情况十分危急,持续泄漏扩散的柴油,流淌湍急的河水,遍布河底的淤泥给他们带来了危险,而不断下陷的卡车,无法动弹的司机,以及变形卡死的车门都增加了成功救援的难度.王汝华临阵不乱,找来一根被撞落的桥梁护栏,与其他三位同学合力启撬车门.期间,他的靴子严重破损,手脚划破流血,衣服沾满油污,但他却全然不顾,经过10分钟左右的生死救援,被困司机成功获救.几分钟后,伤者被及时赶到的救护车送往了医院.而王汝华和同学们却拖着疲惫的身躯,默默地离开了现场.

王汝华出生于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负担重,在学期间,始终保持着吃苦耐劳,奋发自强的秉性,一直坚持半工半读,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同时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来帮助有需要的人.2016年汶川大地震他给灾区捐款100元,当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还不到130元.2016年玉树地震,他又将一个月家教所得的440元捐给了灾区,从2016年9月至今,王汝华先后在烟台,济南,天津等地无偿献血,献血量累计超过3000毫升.

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晓晖:

激扬青春践行雷锋精神

从小学开始便一直做义工的张晓晖,始终关注着身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用文字记录那些感人至深,触动人心灵的"小人物",借助网络呼吁好心人的关注.

2006年11月29日,张晓晖得知,有位同学因为没钱吃饭一直躺在宿舍用睡眠来抵抗饥饿,而当时另外一位同学因为父亲罹患癌症面临退学.这两件事情叠加在一起,让他心痛不已,他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全是贫困学生无助的眼神.于是,12月6日凌晨2点,他满怀地在博客上写下题为《很激动,失眠了,大家一起帮助那些甚至用睡眠来抵抗饥饿的孩子》的博文.张晓晖在他的博客上正式启动了不求回报的"母亲助学金"活动,他留下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汇款方式.从此,"母亲助学金"开始把母亲般的关爱从城市传到山区,从大学生传到小学生,传到了众多贫困学子的心间,给他们带去希望和梦想,给他们带去了关怀和温暖.

经过实地考察和比较,张晓晖将资助地选择在了河南南召山区.为了保证将网友的捐款一分不少地送到贫困生手中,10年间,数不清多少次,他深入山区亲手将好心人的爱心送达每一个受助学生的手中,而前往山区的路费和给贫困生购写文具的费用却都由他独自负担.从天津到南召,一趟路程就要30多个小时,他不顾旅途劳顿,一到山区,就立刻奔赴学校和学生家中,记录贫困学生信息,为他们寻找"一对一"资助人.

至今,张晓晖已募集善款75万余元,钢琴1架,笔记本电脑5台,图书4000余册,文具5000余套,衣物4000余件,帮助贫困学生2000余人次,并为南召县第一高级中学,留山镇大沟村小学等10所学校的600余名贫困生找到了"一对一"资助人,帮助一所小学建立图书室,两所小学建立阳光活动中心,并将个人的全部收入10万余元全部捐入"母亲助学金".2016年起,他还在河南南召山区创建了三个暑期支教点,先后6次带领天津外国语大学雷锋志愿团奔赴山区支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部主任邢杰:

孝老爱亲勇挑重担

1997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部主任邢杰与妻子孔莉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2006年的冬天,妻子不幸被确诊为肾功能衰竭.2016年,妻子病情恶化,发展到尿毒症,每周有三个下午要到医院进行透析,还经常因病情发展需要住院治疗,邢杰担负起照顾病重妻子治疗,日常生活起居的重任.

可是祸不单行,2016年6月,由于患青光眼,岳母的双眼几乎失明,加上长期缺少运动,腿部肌肉发生萎缩,岳母不能迈步行走,由此丧失了自理能力.面对这一切,邢杰选择挑起生活重担,他与家人一起搬到岳母家,精心照顾岳母.从那时候至今,在岳母几乎不能自理的4年多时间里,邢杰和妻子时刻守候在母亲身边.

面对身患绝症的妻子,看着不能自理的岳母,少不经事的孩子,邢杰清楚地知道只有继续努力工作,继续做好自己的事业才能更好地照顾妻子,岳母与孩子.

2006年以来,他一方面担负着家庭重任,另一方面积极努力工作,在岗位上发挥部主任模范作用.工作中每年都出色完成开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培训,宣传,推广,新生入学教育,做好教师论文检索,原文传递,数据库管理,远程访问管理与推广,学生论文查重等多项专业工作.他积极投入科研工作,凭借着自己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先后三次主持完成了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发表了10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