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品牌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61 浏览:17680

课程网络资源链接地址:jpkc1.jhc./pbl/index.

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单位高职高专教育类教指委

所属学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非部属)

课程名称研究性学习

课程层次(本/专)专科

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文化教育大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教育类

课程负责人吴新武

申报日期二○○六年五月

二○○六年三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吴新武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0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0579-2464685学位学士职务教研室主任,所长传真0579-2264186所在院系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E-mailJhwxw965@sohu.通信地址(邮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321007)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设计1-2

教学

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专业课

2

5

1600

研究性学习

专业课

2

5

2200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近五年在初等教育,学前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举办"研究综述与毕业论文撰写"讲座10余场,覆盖学生约3000余名,具体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约100人,主持学生论文答辩10个场次,指导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生实践实习8届次.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课程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

作用

教改试验项目《基于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省哲

社规

2003-2005

项目负责人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推广》

学校

2004-2005

项目负责人

精品建设课程《研究性学习》

学校

2003-2006

项目负责人

重点课程建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校

2006-2016

项目负责人

校级学科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校

2004-2006

项目负责人

1-2

教学

情况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研究性学习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SBN7-213-02224-5/B.80

2005.08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ISSN7-2-7-06560-4

2005.03

研究性学习的现实价值及其实施方略

《湛江师院学报》ISSN1006-4702

2002.01

制作具有现代价值的奶酪

《生活教育》ISBN7-5343-5072/G4767

2003.01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时间

金信奖教金优秀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

2002.12

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

2004.12

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

2005.12

教授工程培养对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独立

2006.05

1-3

学术

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

类别

来源

年限

本人所起作用

基于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社会

科学

省哲社规NM03JY26

2003.9

-2005.9

负责人

浙江职教百年

社会

科学

市教科规

[2002]3号

2002.10

-2004.10

负责人

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研究

社会

科学

省哲社规NM05Yb35

2005.9

-2006.9

理论策划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社会

科学

金职院05ZBYB002

2005.6

-2006.6

负责人

新课标下师范院校"学科教学法"改革研究

社会

科学

省教科规[2005]SC313

2005.1

-2007.7

理论架构

职业技能鉴定的信度与效度

社会

科学

省教科规[2005]SC313

2005.1

-2007.1

理论建构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社会

科学

省教育厅[2005]1325

2005.1

-2007.9

理论策划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

署名

次序

研究性学习论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SBN7-213-02224-5/B.80

2005.08

独着

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化

《教育研究》

ISSN1002-5731

1994.10

第三

网络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络设计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ISSN1006-4702

2003.01

独着

从杜威到陶行知:课程观的嬗变与启迪

生活教育

ISSN7-5343-5072-7

2003.12

独着

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ISSN1671-3699

2001.9

独着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ISSN1671-3699

2004.12

独着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署名次序

教学成果《研究性学习在师范学院的应用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2004.11

第一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

基本

信息姓名于海静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10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13588659921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E-mailyu-haijing@163.通信地址(邮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321007)研究方向比较教育2(1)-2

教学

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教育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每周2学时,初教04级,约230名学生.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性学习:

专业基础课,每周2学时,学前03,04级和初教05级,约800名学生,初等教育06级320名学生.

(3)学前教育学:

专业基础课,每周3课时,学前03级,138名学生.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30余名,

(2)开设毕业论文辅导讲座2次.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2005年,参与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建设工作.2(1)-3

学术

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主持校级招标重点课题《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项目主持人.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关于扩大高等教育的新思考,《教书育人2003(14),独着,

(2)美国道德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究,《外国教育研究》,2004(3).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

信息姓名樊丰富性别男出生年月1977.09最终学历本科职称讲师13017959959学位硕士职务传真所在院系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E-mailfanfengfu@163.通信地址(邮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321007)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2(2)-2

教学

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小学教育学:

专业基础课,每周2学时,初教0,02级,约800名学生,

(2)学前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每周2学时,学前01,02级,约370名学生,

(3)学前教育学:

专业基础课,每周2学时,幼教0,45名学生,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性学习:

专业基础课,每周2学时,初教039,0310,90名学生.2(2)-3

学术

研究1,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5年,市社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负责人,

(2)2005年,学校招标课题《高职课程和教材建设研究》,课题负责人,

(3)2003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反思活动与学生的学习,《中国学校教育研究》,2002(2)年,独着,

(2)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的幼儿情绪管理研究,《前沿》,2004(8),第二作者,

(3)文化视野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涵,《现代教育科学》,2005(4),独着.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

信息姓名吴惠强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08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05792337650学位硕士职务金华教科所所长传真所在院系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E-mailjhwhq@hotmail.通信地址(邮编)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321007)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2(3)-2

教学

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性学习》,专业课,每周2学时,2届147名学生.

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精品成果的培育》《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精品成果的培育》try-qxh./Article/ShowArticle.ArticleID等于1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创新try-qxh./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等于1489,

(5)家庭对子女鼓励性评价功能的实验研究职称教授05792347191学位博士职务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长传真所在院系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E-mailjhjcj@hotmail.通信地址(邮编)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321004)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2(4)-2

教学

情况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性学习》,专业课,每周2学时,2届147名学生.

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大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试论知识观对教学理论构建的影响,集美大学学报,2002(1),

(2)从知识观的演变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国大学教学,2002(2.2(4)-3

学术

研究1,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研究性学习对高师课程改革的影响.教育探索,2002(3),

(2)试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四大关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

(3)试论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

(4)现代知识观下的高校教材编写.中国大学教学,2003(6),

(5)关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3),

(6)本科生科研的意义,现状与措施.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2),

(7)基于"四结合"的"多元,立体,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5(2),

(8)我们高教界对大学理念的探讨,新华文摘,2003(7),

(9)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3),

(10)试论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课程教材教法,2001(10).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吴新武男1963.02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性学习价值与方法樊丰富男1977.09讲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性学习开题与结题于海静女1979.10助教比较教育研究性学习文献检索吴惠强男1964.08教授教育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季诚钧男1965.06教授高等教育学实践教学指导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从学历结构分析,课程组教学队伍的层次较高,包括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3名,在教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学缘结构分析,分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分布范围较广,具有综合优势,从年龄结构分析,由中青年教师构成,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职称结构分析,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1名,具有比较合理的梯队.其中,吴惠强教授为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主编出版论着3部,发表论文20余篇,季诚钧教授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院长,出版专着3部,发表论文20余篇,吴新武副教授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与心理学学教研室主任,出版专着教材8部,发表论文20余篇.

教学队伍整体上师德高尚,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力,年终考核成绩均为优秀,学生评教均在93分以上.学科历年来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新进教师有专门导师带教,为每位新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在职教师均能胜任理论教学与实验带教工作.

另外,学院有一批教授,副教授,讲师以及实验教师作为本课程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近五年来,本课程的教研活动紧扣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与推广而展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严谨性和实践中的"怀疑性",容纳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养成一种科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实践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状态,构建模块式主题学习与案例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主线同步展开,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越校门,走向社会.在体系上力求构建一个有宽度,有厚度,有尖峰的金字塔结构,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改上,借助实践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与此同时,重视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五年前就开始构建"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坚持全程网络化教学,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3

教学改革与

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近五年来,本课程的教研活动紧扣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与推广而展开.改革传统教学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状态,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明确两个特色:研究中学习和学习中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提出"五段教学法":个人选题-研究方案与开题报告-实施研究-研究报告-研究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越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自主开展主题研究.与此同时,重视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五年前就开始构建"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坚持全程网络化教学,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成果有:

1,2003年,主编出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由香港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小学,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2,2004年,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以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师专通用教材,

3,2005年,编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等教育专业教材,

4,2005年,编着《研究性学习论》,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初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通用教材,

5,独着发表《文化视野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涵》等一系列论文,为课程建设与教改改革奠定充实的理论依据,

6,2004年,主持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推广》,引导《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工作,扩展到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

7,2004年,主持校级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建设工作,为高职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8,2003年,主持《研究性学习网络》建设,为"研究性学习"试验奠定条件基础,

9,2005年,主持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力图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性学习"形成资源合力,

10,2005年,策划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3-4

师资

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导师制",即让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双结对".基本思路是:一,在教学方面.结对子的教师互相听课,反思教学问题,定期撰写教学反思笔记,提炼教改项目与科研课题,二,在科研方面,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特别强调与基地联合攻关,让青年教师在教学改革,学术研究等方面快速成长.

就每个青年教师个体的培养来说可以分入门期成才期发展期每一奋斗目标详细的整体培养计划. (1)入门期(教龄0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2)成才期(教龄4年)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3)发展期(教龄8年)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培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学术型教师,使这部分青年教师向学科带头人,名师方向发展,二是培养有正确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渊博知识的学者型管理人才,三是培养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理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四是培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高层次自我发展的其他优秀教师群体成员. 积极拓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激励机制用一定的标准对青年教师的行为活动,能力水平以及工作业绩等进行检查,衡量和审核,给予正确的评价,激励青年教师更好地发展. 12学时,主讲社会调查法,受控实验法,创新发明法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同时开展研究实施辅导,

模块五: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6学时,主讲研究成果的形成以及展示.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及其落实:

课程紧紧围绕"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选题并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获得体验.整个过程包括个人选题,制订研究方案,组织开题报告,实施项目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总结等重点环节.为了使效果落到实处,本课程大力推进过程型考核方式,基本思路:紧扣阶段目标完成相应任务--提交教师点评--反馈学生修改--确定阶段成绩.先修改后打分的思路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难点与解决方法:

在上述环节当中,如何引导研究小组顺利展开研究是第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首先提供了"选题指南"供学生选题参考,其次引导学生通过的方式筛选小组研究课题以发挥研究的积极性,第三是引导每个课题小组寻求两位指导教师的帮助,尽量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最后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把握时间以及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最后给予一些社交技能的辅导.

研究成果的表述与展示是第二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首先引导学生经常上网检索有关信息,拓展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开展良好的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三是引导学生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有关知识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力图使用规范的手法描述研究结果,第四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来展示研究成果,第五是在全程教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提供上几届同学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研究小组能按规范格式独立撰写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反过来,又通过实践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两者相辅相成.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学生基本能够克服难点,完成规范的研究成果,获得有效的研究体验.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展开,交错进行,是本课程的基本思路.在理论课之后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在活动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今已取得各类研究成果将近500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自我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获得学生的普遍肯定.学生评教分历年来都在93分以上.4-2-5创新与特点

本课程的创新与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是指课程建设之初就构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课程自始至终以虚拟教学网为教学平台,"二"是指课程教学的两个特色,即研究中学习与学习中研究,"三"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三个基本取向,即"网络取向","文化取向"和"实践取向","四"是指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相应的四项重要成果,即省哲社课题,校教改项目,校教学成果以及学术专着,"五"是指该课程试验所形成的"五段教学",即课题选定,开题报告,研究实施,研究报告与研究总结.4-3教学条件

4-3-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试验启动之初,还没有现成的可供师范类学生使用的"研究性学习"教材,因此使用自编教学讲义进行教学,主要参考资料使用周庆林老师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和霍益萍老师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2004年1月,在三年多课程试验的基础上,编印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进行时》供学生使用,得到学生的肯定,总体效果良好.2005年8月,在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改的基础上出版《研究性学习论》作为正式教材.

为规范教学过程,课程组教师依据培养目标制订了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为提高实践效果,编印四册研究性学习学生成果集,并把部分学生成果上传网络.

4-3-2扩充性资料使用

2004年之前开发建设的扩充性资料主要有"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南","研究性学习电子教案","研究性学习系列课件","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案集"(1册),"研究性学习全程管理表格",2005年以后开发完成的扩充性资料有"研究性学习全程课件","研究性学习教学录像"(部分),"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集"(3册),"研究性学习课程网(内网)","研究性学习理论与设计教学平台(外网)".


4-3-3实践性教学环境

学校图书馆开通的"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近百万册藏书,为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提供了文献基础.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先进的"心理实验室","多媒体实验室"等大批实验设备以及大批实践实验基地的建设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

4-3-4网络教学环境

理论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能够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统整教学,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已经以课件方式上传网络,为"全程网络化教学"奠定了基础条件.四份主题录像也已完成上传工作.全程网络化教学使学生不出教室就能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从"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网"再到"研究性学习理论与设计教学平台",网络建设的三次飞跃为师生的交流对话提供了越来越理想的基础条件,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也为实践指导铺平了道路.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4-1教学方法

首先,基于小型项目,模拟科学研究.本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完整,教学内容能反映了课程有关的学科前沿.教学方法科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知识运用,思维方式及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根据考核内容和课程性质采取考核"模拟研究"的方式,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基于学生成果,推进案例教学.从2002年开始,自始至终坚持运用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加快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快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过程.

第三,基于课程特质,实施"五段教学".第一阶段——个人课题选定,形成研究小组,第二阶段——制订研究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第三阶段——实施课题研究,第四阶段——形成研究报告,第五阶段——个人研究总结.

4-4-2技术应用与改革

课程组教师均拥有比较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有组织地学习了FrontPage,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应用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计算机基础.根据课程试验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描述.

第一阶段,全程实施虚拟网络化教学.从2002年开始,设计"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主体内容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先后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选定","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开题报告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成果表述"等教学课件,学生操作性阶段练习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基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网"进行教学.从2005年开始,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网"进行教学.设计全程教学课件并上传网络,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生研究成果(部分),教学录像(部分)同步上传网络,学生操作性阶段练习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也通过网络提交老师,学生疑问可以通过课程网中的"电子教室"或电子邮件与教师交流.

第三阶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与设计教学平台"组织教学.至此,完成了四个专题的教学录像录制工作,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片,明确提出"五段教学",学生系列开题报告以及研究成果均在网络展示,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大大加强.

4-5教学效果

4-5-1校内外同事评价

从教学检查和评估的听课,评课来看,专家对教学的评价都是一等或(举证材料参看网络).由于学生对实践环节掌握较好,反过来帮助他们构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由于采用导师制,强调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对阶段成果进行修改,然后由课程教师进行评分,因此,学生成绩普遍较高,其中,合格率为100%,优秀率约70%.

4-5-2学生评价

采用过程型考核方式,主要考核点包括"个人选题","小组课题","研究方案(书面)与开题报告(口头)","研究报告","研究小结".整个过程采用学生研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思路,强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获取体验,发展能力,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比较高.

2003-05学年学生评教分列表

时间

02-03第二学期

03-04第二学期

04-05第二学期

分数

93.12

94.86

95.58

4-5-3教学录像资料

从教学录像资料来看,实现全过程PPT上网,主要专题有:个人选题辅导,研究方案的制订,开题报告会,社会调查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创新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受控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报告的表述与展示,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部分教学录像也上传于网络,主要专题有:研究性学习课题选定,研究方案的制定,开题报告的实施(开题报告会)等,历届学生的代表性成果均以电子文档或图片方式予以保存并上传网络,编订《学生研究方案集》1册,《学生研究报告集》2册,《研究性学习学生文存》1册.另外,制作《研究性学习专题片》和《五段教学专题片》各1部,编订《研究性学习教师文存》1册.5.自我评价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5-1-1研究中学习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开展专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获取体验,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为后续课程特别是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5-1-2学习中研究

立足地方文化,以调查研究与创新设计为主要方式,边学习边研究,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摸索整理"五段教学法",力图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渗透到其它课程之中,让其它课程也带有研究的兴味,

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通过课程建设与相关研究,对于金华市有关单位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对金华小学,幼儿园的教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课程试验为基础的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研究》对相关学科教师产生了良好的影响,2003年,教育部师范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写高师专用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基础》,课程组教师吴新武出任副主编,专着《研究性学习论》是目前国内不多见的师范类"研究性学习"教材,网站建设卓有成效,在全日制教学与教师教育培训中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资料的充实性,逻辑的严密性,观念的新颖性等角度分析,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职教师的职称重心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其它学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不足,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对其它学科的渗透不够,最后,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特别是创新发明方面的指导力量略显不足.

6.课程建设规划

6-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6-1-1课程建设目标

基于文化背景,立足课程试验,建设系列教材,

基于网络背景,立足五段教学,优化教学环节,

基于应用实践,强化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遵循三条原则,推行"五段教学".

三条原则是:

第一,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第二,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通过自身的研究活动,不断选择,整合,构建有价值的知识结构,并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第三,实践性原则:学生通过探究,交往,创造,即时反馈等现实或模拟的活动,实现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建构,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段教学"包括:

第一阶段:课程准备——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课题指南)→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每个班级确定十个研究课题→全班学生分成十个课题研究小组.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设计研究方案→模拟开题报告→修改研究方案→产生重点课题.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每个课题小组自主聘请两位指导老师→资料收集与分析→提炼结论,形成观点.

第四阶段:报告形成——谋篇构思→报告提纲→报告初稿→报告修改→报告定稿.

第五阶段:研究总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题交流小结→全校性结题报告或展览→撰写个人研究小结→编辑学生研究成果集.

6-1-2课程建设步骤(含资源上网计划)

2002年2月-2005年6月:立足课程试验,设计"研究性学习虚拟教学网",收集有针对性的小型研究课题,编制"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教学基本内容上传"虚拟教学网",编写"研究性学习讲义"和《研究性学习进行时》,申报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并升格为校级精品课程,收集保存历届学生有代表性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成果.

2005年7月-2006年12月:立足校级精品课程,引导教师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完成课程资源基础材料上网工作,利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网",增强师生无纸化交流与研讨,出版《研究性学习论》作为正式教材,申报省精品课程.

2007年1月-2016年6月:立足省级精品课程,完成整门课程资源上网,包括全程教学课件,全程教学录像,相关图片库等,推进课程推广工作,学生覆盖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人文教育,数理教育,美术教育,完成配套教材建设,包括"学生研究方案集"(第二卷),"学生研究成果集"(第三,四卷),申报国家精品课程.6-1-3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5年9月-2006年3月:完成主要专题录像上网,使用网络进行教学,

2006年4月-2007年3月:完成全程教学录像上网工作,全程通过网络进行教学.6-2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6-2-1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网上资源链接地址:jpkc1.jhc./pbl/index.

名称

类型

制作单位

研究性学习概述

教学课件

自制

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

教学课件

自制

研究性学习课题选定

教学课件

自制

社会调查法

教学课件

自制

创新发明法

教学课件

自制

研究性学习报告表述与展示

教学课件

自制

研究性学习文献检索

教学录像

自制

研究性学习选题技术

教学录像

自制

学生开题报告

教学录像

自制

学生开题报告

教学录像

自制

课程负责人介绍

电子文本

课程描述

电子文本

教师队伍介绍

电子文本

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文本

实践教学大纲

电子文本

课程考试大纲

电子文本

课程授课计划

电子文本

课程电子教案jpkc1.jhc./pbl/lxkh.asp

本课程采用过程型考核方式,边讲理论边操作边考核,整个考核过程均在学生平时操作过程中完成.

本课程教学主要为五个模块,考核体系也由五个模块构成:

模块目标1: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研究项目

选题的科学性指标:地方特色,简洁,无错别字与病句,

选题的可行性指标:主题明确,范围明确,对象明确,

选题的创新性指标:问题深入,主题转换,范围拓宽.

模块目标2:会编制研究方案,组织组织报告

研究方案指标:标题规范,格式规范,阶段明确,分工合理,

开题报告指标:逻辑清晰,资料丰富,陈述生动,手段合理.

模块目标3:实施规范的项目研究

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模块目标4:能有效进行反思总结

有内容,有体验,有收获,有建议.

模块目标5:完成规范的研究报告

标题规范:简洁,创新,

行文规范:通顺,逻辑,

表格规范:简洁,达意,

观点规范:创意,科学.

模块目标5也就是本课程的的终极目标.达成模块目标1-4的目的就是为了终极目标的有效达成.这种设计思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过程型考核的特点,对于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构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获取体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及时对各模块目标的形成结果进行交流,点评与修正,提高了量分的科学性,增强了正强化的效果.

7.学校的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按照《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学校制定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金职院[2003]53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建设费管理办法》(金职院[2003]63号)和《十一五课程建设规划》,成立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对各专业重点课程建设的要求和原则,目标与建设标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以研究性学习例,从2003年申报校级重点课程开始,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定,从优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评价制度,提高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加强工作,课程建设有序进展,2004年,本课程通过校重点建设课程验收,成绩优秀,晋升为校级精品课程,并扩充了相关的资料,每周更新虚拟网,极大地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化从2002年到2005年,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专着《研究性学习论》,校本教材《研究性学习进行时》,重点教改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推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网络背景与文化视野的研究性学习应用研究》,校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计划并拨出专门经费开展课程建设,采用逢单年份申报,两年为一个建设周期的思路,计划到2016年批准4批100门左右的重点建设课程,并从中评选出4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课程.对被评为精品课程者学校将增加经费,鼓励申报省,国家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以各系部的课程建设为基础,从中确定一些主要课程予以重点建设.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群为优先建设课程.为了使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重点建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的条件与职责,立项条件,立项程序,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等环节,为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及验收提供依据,并在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课程组优先申请学院重点教材建设资助项目.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是2003年10月列入学校课程建设项目,2004年月,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校级课程建设项目验收,为校级精品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力图把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渗透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其它课程教学也带有研究的兴味,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