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文题目小学,德育管理文题目教师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48 浏览:10555

2016年盘锦招教考试教育理论模拟题三参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解析】《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着作.其中的教学相长,

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

2.B【解析】学习动机一旦产生,就要发挥作用.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二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3.B【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性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4.C【解析】略

5.A【解析l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6.D【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德和

行为习惯的方法.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训练.实际锻炼

法被很多教育家所重视,我国的陶行知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7.C【解析】贾德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这种理论称为概括化理论.为了证明他的观点,贾德做过一个很着名的"水下击靶"实验.

8.A【解析】美国教育部定义,"资质优异"是指儿童在学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和领导能力.

9.D【解析】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由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全面变化的活动,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倡"开放式"教学.

10.D【解析】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

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1.C【解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12.D【解析】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之说,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使用"课程"的着作.

13.D【解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14.A【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

工作总方向.内容包括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及实现的基本途径等.教

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

15.C【解析】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指的是少年期.

16.B【解析】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群体间的竞争.

17.D【解析】归因总是与"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18.B【解析】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把教育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9.A【解析】1902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20.B【解析】我国从20世纪60年始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1.B【解析】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22.A【解析】1995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4.A【解析】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25.C【解析】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26.A【解析】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27.C【解析】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做到循序渐进.

28.A【解析】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

29.C【解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30.B【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

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31.B【解析】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32.B【解析】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

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3.A【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4.B【解析】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这是从近处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观其所由,就是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亦即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察其所安,指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35.A【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36.D【解析】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

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

是教学辅助工具.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图表篇幅不一,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纲要信号图式法的突出作用,是在教学中贯彻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

37.A【解析】杜威是儿童中心论者.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杜威批评了传统教育的

做法.他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貌来熟

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

38.c【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

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的10余年间,也走过了类似的道路.

39.D【解析】众多理论研究证明,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早期良好性格和

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40.B【解析】行动操练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

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巩固知识,形成简单的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方法.

41.D【解析】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3岁后直觉行动思维继续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

42.A【解析】社区教育起源于19世纪的丹麦,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43.A【解析】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

44.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45.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

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6.D【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调控,"遇到难点即停"就是对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47.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

48.A【解析】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

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49.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第十四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

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50.D【解析】略

51.ABD【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成书于1806年.

52.CD【解析】按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教育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

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

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成绩.绝对性评价是评价标准参照不依赖

于其他学生的表现,而是依赖于学生对所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

53.ABC【解析】以课堂为中心是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的思想.

54.BC【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主观努力和遗传.

55.BCD【解析】谩骂,体罚,私拆信件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和隐私权.

56.ABC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

不断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57.ACD【解析】学校教育中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

58.ACD【解析】培养舆论是班风形成的重要工作,而非培养学生干部的内容.

59.ACD【解析】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风格.

60.ABC【解析】小学生由于受思维发展的限制,在发现上还很欠缺.

61.ABCD【解析】加德纳将智力划分为七种,包括语文,数量,空间,音乐,运动,社交和自知.

62.ABC【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

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

63.ABC【解析】好的研究课题要有价值,有一定的科学和事实依据,要具体明确,具有

独创性和可行性.

64.AD【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

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65.AC【解析lB,D选项为实物直观.

66.ACE【解析】知识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知识编码隶属于知识获得与巩固过程.

67.ABC【解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方式,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和教师的期望等.

68.ABC【解析】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

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69.BC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其通性又称灵活

性.

70.ACD【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71.ABD【解析】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

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72.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需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客观

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73.ABD【解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亲密

感对孤独感,排除C,其他选项均是18周岁前的发展任务.

74.ABD【解析】略

75.BCD【解析】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76.ABC【解析】国家教育权的分配在横向上一般分为教育立法权,教育行政权和教育

司法权,在纵向上一般分为教育权和地方教育权.

77.AB【解析】教育法的解释是指对教育法律规范所做的说明.这种说明要根据一定的

标准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可以对教育法的字义,目的等进行阐释.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教育法的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对法律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正式解释又分为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

78.ABC【解析】略

79.ABC【解析】态度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80.ABC【解析】教代会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机关的指令,行使下列职

权:

(1)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其他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2)讨论和通过由学校行政会提出的岗位责任制方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学年教职工工作分工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他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3)审议和决定教职工住房分配方案,教职工集体福利基金使用方案,每年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方案,补缺评聘工作方案和其他有关教职工集体福利的重大事项并作出相应决议.

(4)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在听取学校各位行政领导述职报告后,评议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并可根据其任职期间的业绩进行表扬或批评,并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奖惩,任免的建议.

(5)教代会根据代表们的要求,可行使质询权,各处,室和各级领导干部应认真地回答,但质询的问题可先提交有关人员做必要的准备.

(6)评议非教学人员及非统考科目教职工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