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文的基本结构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72 浏览:69310

高考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写作要注重结构的构思,这是不言而喻的.但现状却不容乐观,有简单的三段论式,有粗糙的论点加论据式,有肤浅的因果关系式,或者漫天撒网式,或者片面偏激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究其原因,乃是对基本结构方式的忽视,对逻辑思维品质的忽视.

有感于此,笔者经过对唐宋八大家经典论文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一种基本的议论文结构图式,并根据其主要的内涵,命名为"WWIH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谋篇布局)

开头1节,概括材料(话题),引出论点.[引论]

2节,

主体3节,分析问题论证论点[本论]

4节,(用三个分论点作段首句)

结尾5节,总结全文重申(深化)论点[结论]

(三层五节式.五股文)

一、什么是"WWIH结构"

所谓WWIH结构,就是按人们思维的由浅入深的规律构建议论说理的基本框架,而形成的层层递进或逐层深入的说理顺序的结构.具体说来,即文章按"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如果(If)——"怎么办"(How)的顺序安排论证结构,以求文章说理逻辑力量的强化.

1,第一部分:是什么.

对任何论题,我们首先都要对其进行解说释义,主要目的是提出自己的论述范围,进而提出中心论点.因为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所以许多文章大家喜欢采用开门见山式,直入主题.

例如,韩愈的《师说》,第一句话就对"师"下了一个定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并进而提出观点: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苏洵的《六国论》,这样开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苏辙的《六国论》,与其父之《六国论》稍有不同,先直陈自己的疑惑("窃怪"),但也同样在第一段就提出自己的观点: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由上述例子可见,唐宋八大家对开门见山的写法是十分青睐的.这样的开头,开宗明义,解决了"我的观点是什么"的问题,干脆利落,旗帜鲜明.

2,第二部分:为什么.

即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解决观点的可靠性的问题.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可以使用例证法,引证法,比喻法,比较法,归谬法等论证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对观点加以充分的分析和论证,使论证层次得到丰富,说服力得到增强.

《师说》在提出中心论点后,采用例证法,比较法的方式,对"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组现状从反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耻于从师"的危害,再举"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的正面事实为例,雄辩地说明了"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六国论》在提出观点之后,就引用战国中六国的情况进行分析,摆出事实,分析原因.在这一部分,作者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赂秦者"和"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中心论点,说服力很强.

上述例子,采用的方法丰富多彩,都能十分充分地解决"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问题,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3,第三部分:如果.

即正面进行论证之后,再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证,或反面论证,或检测设推理,以全面审视观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片面.这是文章不可缺少的另一个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视前一部分的情况来灵活地处理.如果已经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则可以进行联想,检测设,或演绎或归谬,如果只做了正面或反面论证,则从另一方面展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开启一个新的思辩领地,把论证说理引向深入.

苏洵《六国论》在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后,做了这样的检测设推断:

"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轼《贾谊论》也有同样的写法.作者提出"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的观点,进行因果分析后,宕开一笔,提出一个检测设: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并把这个检测设和贾谊的实际行为加以比较,得出一层新的观点:"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这样,作者在开头提出的观点(中心论点)得到了伸张,内涵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挖掘,论证也就引向了深入,说理更为透彻有力.

4,第四部分:怎么办.

即在对观点做出全面的论证之后,必须面对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古今的议论说理的文章,大都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往往在说古之后,必然要论今,以图解决现实问题.

上面所引《贾谊论》,其最末段就是如此: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既提醒"人君"要正确对待像贾谊一样"有狷介之操"的"高世之才",又提醒贾谊一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很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而韩愈《师说》则更为直接,在叙说了"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的事情后,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大力表彰李蟠从师学习的精神,其实就是对所有年轻的求学者发出号召,指出了"怎么做",立场鲜明,毫不隐晦.

这一部分,主要的作用是使文章富有现实针对性,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内在价值.

二、怎样学习WWIH结构

学习WWIH结构,可以按"先形似后神似再突破"的顺序来展开:

先形似,是指在明确了这种结构的优势之后,学习其结构的外在方式,凡是议论说理,先打定框架,按WWIH的顺序,安排论证的基本结构.

后神似,是指在熟悉掌握了WWIH结构之后,仔细分析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神似其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使自己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认识,新颖的见地,说人之所未说,而且具体的阐述合情合理,具有立足事实,面向现实的勇气与智慧.

再突破,是较高的要求,指的是在论理上基本达到"形神俱似"之后,要寻求融会贯通,寻求个人风格的建立.

在学习的过程中,务必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抓大放小".如开头讲"是什么",就必须根据论题,灵活把握,看本篇是需要说明某个概念(如概念式的题目),还是需要直接摆出自己的观点.

2,"注意详略".WWIH四个部分,并不是在所有的文章中的比重都一样,而是应该根据论题的性质灵活地确定论说的主次与详略.有的论题必须强调观点与论据的因果联系,就必须突出"为什么"这个部分,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细加阐述,有的论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人们对它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只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还存在没有解决的方法问题,则应该把论说的重点放在"怎么办"这一部分上.还有的论题,在阐述"为什么"时,已经有了正反对比的足够的分析,就不需要再来一个"如果"了,直接进入"怎么办"这个部分就行了.

3,"有效论证".即明确议论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必须讲求论证的效果,注意论证的细节.

(1)对主体部分,论据的使用一定要充分.要避免"孤证".事实论据,一般要求使用一至二个典型分析的例子,再加上几个列举,理论论据,最好与事实论据相结合,而且进行恰当的分析,说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达到论证的目的.

(2)论据的使用必须讲究分析方法,学习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的使用,努力去寻找规律性或必然性,从而为论据和论点建立一座桥梁.

(3)论据选择要典型,不要泛泛而谈.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强调典型性和准确性,切忌空口说白话,泛泛而谈.准确性,是要求所用材料不违背事实,引用的他人论述不断章取义或有出入,典型性,是要求得到历史的或公众的认可,具有代表性.只有这样,论证的目的才不至于落空.

(4)要注意每一个部分的过渡,使文气贯通.WWIH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应该在论证过程中强化过渡观念,使文章达到前后贯通,一气呵成的效果.

规范议论文的写作

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二是论证结构严密,合乎规范模式,三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准确,概括,逻辑性强.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一,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 典范议论文的写作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典范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二,是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有以下四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如2004福建满分作文《稳中求胜》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2,正反对比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如2003江西一考生的《公则生明》本论部分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递进式结构.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如2002高考作文《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先摆出女学生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女学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4,纵贯式结构方式.在论证思路中,先总说后分说,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这就是纵贯式.如2001年满分作文《诚信所至,金石为开》开头引用古语,提出论点,这是引论.本论先说诚信的作用,再说诚信的适用范围.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三,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概括,逻辑强 文体不同,也就决定了语言的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和符合逻辑.1,准确.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2,鲜明.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爱憎分明,鲜明的感彩贯穿在行文当中.3,概括.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4,严密的逻辑性.判断准确,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这是议论文语言的本质特点. [三要素突出完备类议论文例文]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广东一考生)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等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等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等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本文是2005年广东一篇满分作文.作者用议论的写法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观点正确,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是议论文只的三要素突出,完备的典范的议论文. [合乎规范模式类议论文例文一] 干事业需要(向剑君) 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有了,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怎样学富五车,也不管多么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由于对事业有着火热的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不进则退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简评】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议论文.整篇文章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本论部分又设置了三个分论点"高昂的来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来自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层层论证了中心论点,呈现出并列式结构.整篇文章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