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庭教育,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95 浏览:19775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由于农村家庭文化相对欠缺,在家访时就适当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并留下手机告诉家长有事随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其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开会时,让家长畅所欲言,有的说自己孩子的教育,有的说班主任老师的管理班级的方法,有的对学校提出宝贵建议等等,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应.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一般来说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和问题,也就是你讲的知识可能与你的学生的接受力不一致可能而导致你和学生上课的消失,同时,还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的矛盾,小孩天生就有叛逆性格,有时因为好奇他们一定要知道你管理他的理由,所以有时你必须要跟他们特别是那些成绩好的讲道理,让他明白你是何等的用心良苦.另外,作为老师还会经常遇到学生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经常烦你的事情,你若不及时解决就可能酿成大问题.和学生融为一体,让他们既怕你又敬你.学生不服管教老和你唱反调不过这只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应该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过不要忽略了那些听话的学生到时候说你偏心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在学校心理健教的起步阶段,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适应寻兼负起学生心理健教,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从反面看,个体如果处于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往往倾向于接受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从而形成不良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每个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生的现象使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享受上百般迁就,在学来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又使家庭往往成为渲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的下降,又加剧了其子女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同时,毋庸置疑,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象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运用心理输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二,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措施

一)班级心理健教的

学校的心理健教是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班主任的重要性体现在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以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关键是要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信心和自尊心,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班级中常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因成绩竞争激烈,互相嫉妒,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太矫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师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学生的个体中有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其实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泡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以培养良好的个性.

2,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有三个: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总是.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但班主任的优势在于自修课和下午"第四节"上,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的补充.在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班主任对于纠正学生偏科和偏师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根据和谐原则制造乐学互助的自修课气氛,根据兴趣原则配合科任教师完成刺激兴奋点的巩固练习,根据成功原则,对不同程度学生担出不同训练目标等.

学习方法

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被动局面.指导策略是:在低年级阶段,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习课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具体到帮助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实施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上所述,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开心理问题.不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师德提高的必经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班主任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

其次,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理教育要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位教师都具备心理健教能力,保证学校多渠道的心理教育环境.

再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类进步.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分数教育曾耽误了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知识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而人格,个性是最具决定性的东西.青少年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肩负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