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知识写作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19 浏览:10781

议论文知识及写作

陈润苗整理2016,9,13

目录

一、议论文基础知识

二、议论文"三步开头法"

三、议论文常见模式

四、议论文结构新模式

五、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分解与结构安排

六、议论文"事例论据五结合"

七,议论文难点突破——教你展开分析论证

八,议论文结尾三法

议论文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

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自己正确的观点.

4,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

5,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二、议论文"三步开头法"

"万事开头难."考场作文若有一个漂亮的"凤头",自然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是考生们所热切期待的.

应试作文中写议论文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给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

如果是给材料作文,第一步应是"概述材料",即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材料内容,注意要点突出.第二步是"联系现实",即把行文思路由"材料"转向现实生活.第三步,提出论点,即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支持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例如: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动物们在院子里谈论各自走错道路的经历.

老牛说:"田间的路是迂回曲折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阡陌,常常使我绕了许多圈子."

老马说:"我走的路太远,而且往往是没有走过的,走错了,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

说:"深山里几乎谈不上有什么路,前进的时候只顾前进,忘了回头看看怎么走的.我多次迷失在山谷里,要不是远处山峰的指引,我几乎回不来了."

猪隔着圈门搭嘴道:"啰啰!你们的脑子太不管用了,连个路都记不住,我还不知道走错路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我相信,"老马回答说,"但如果你走出你的猪圈门,你也许会有新的体验了等"

【开头示例】材料中的猪,是一只被禁锢在猪圈门内的猪,由于从没走出过圈门,因此它对走错路没有任何体会,以致用自己的无知去嘲笑曾有过走错路经历的老牛,老马和.(概述材料)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被封锁在各种各样的"牢笼"里,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于是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无知.(联系现实)所以我呼吁:走出牢笼,告别无知.(提出论点)

【点评】这个开头概述材料非常简洁,要点全面,重点突出,又能针对现实,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三步开头法"不仅适用于单则材料作文,也适用于两则以上的材料作文.

例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泾溪石险人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材料二: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腾的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开头示例】从材料中的石险不闻倾覆人及沸水中青蛙迅速逃脱,(概述材料)可以看出,逆境中人们往往能提高警惕,顺利度过,(联系现实)但平流无石处的沉沦,及慢慢加热被煮死的青蛙,(概述材料)又告诉我们,顺境中人们往往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致放松警惕,在安逸中沉沦直至灭亡.(联系现实)可见,逆境中奋勇抗争诚可贵,顺境中提高警惕价更高.(提出论点)

【点评】这个开头不仅紧扣材料明确地提出了论点,而且能灵活运用"三步开头法",实属难能可贵.可见任何模式在运用纯熟后都应该适当变通,最后脱离模式,随心所欲.

"三步开头法"不仅适用于文字材料作文,也同样适用于漫画,图表等材料作文.

例如: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7年高考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开头示例】漫画中的孩子只是偶尔摔了一跤,这本是非常正常的小事,俗话说"不摔跤的孩子长不大".但"学校","家庭","社会"却大惊小怪,异口同声地喊道:"出事了吧!"(概述材料)现实生活中这种镜头太多了.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关心过度,生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受挫折,不敢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结果培养出了新一代"小公主","小皇帝".(联系现实)"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家庭,学校,社会要正视儿童所遭受的挫折,敢于让小船驶出风平浪静的港湾,且放云帆济沧海.(提出论点)

用"三步开头法"写材料作文熟练之后,再写普通的命题作文也就不在话下了.不同的只是第一步"概述材料"不再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而需要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材料,进行概述,第二步,第三步只需如法炮制就行了.

三、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怎么写作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读书的艺术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等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读书是一种艺术"的论点,主体部分四个分论点并列,用例证,引证,比喻和因果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论证,结尾归纳全文.

【例文】(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

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

【例文】: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一个人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古人的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着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别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着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本文先从反面入手,举例论证,指出"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未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接着又运用举例论证法从正面论证,分析了学习的好处,最后总结归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思路清晰,对比鲜明,可称得上是一篇成功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的典范之作.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