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85 浏览:141835

闽环保科〔2016〕64号

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环境监测培训三年规划(2016-2016年)》的通知

各设区的市环保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培训工作,提升全省环境监测人员素质,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监测培训三年规划(2016-2016年)>,的通知》(环办〔2016〕121号)精神,我厅编制了《福建省环境监测培训三年规划(2016-2016年)》,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环保厅

2016年12月7日

福建省环境监测培训三年规划

(2016-2016年)

一、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省环境监测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机构健全,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结构科学,功能齐全,运转灵活,反应迅速,适应环境管理要求的监测网络.截止至"十一五"末,全省环保系统共有各级监测站88个,其中省级3个,设区市级10个,县(市,区)级75个,共有86个监测站的通过了计量认证,厦门市环境监测站还通过了实验室认可.至2016年底,编制内监测人员总数1234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110人,中级职称人数341人,初级职称人数384人,技术人员比例占人员数的68%,基本满足环境监测基础工作的开展.

自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了全国全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全省环境应急监测大演练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在环境监测系统掀起了学业务,比技术的热潮,各级监测技术人员业务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为环境监测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队伍基础.

(二)主要问题

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基层站,尤其是县级监测站技术薄弱,专项环境监测能力不强,特别是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力较薄弱,全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在人员培训工作方面,各级站自行组织的培训比较少,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规划和计划.

二、形势与需求

(一)加强培训工作是适应环境保护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的需求越来越多,监测领域不断扩大,监测项目不断增多,监测技术不断发展,新标准,新方法不断应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监测科研工作的深入,监测"天地一体化"的发展,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现有的环境监测能力和监测人员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在监测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公众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需求的时候,更要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三个"说清",推进环境监测事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全面加强培训工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加强培训工作是圆满完成监测任务的客观需要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全省各级监测站每年要完成大量的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等各项监测任务,提供大量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面对日益繁重的监测任务和新形式下对环境监测提出的新需求,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监测任务,首先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而培训工作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才能确保各项监测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加强培训工作是提高监测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不仅是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事关环境监测队伍整体形象和行风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在逐步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技能,管理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作风,坚守职业道德,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培养造就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环境监测队伍,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按照《关于加强环境监测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监测培训三年规划(2016-2016年)》的总体要求,以努力实现"三个说清"为目标,以提高全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出发点,夯实生态环境保护"三五"人才工程人才培养基础,增强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的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提供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级管理

省环保厅牵头,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全省环境监测培训规划,统筹全省环境监测培训管理工作,全省各级环保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并组织实施本辖区环境监测培训规划,对本辖区的环境监测培训工作进行管理.

2.按需施教,分类指导

培训内容和形式要切合实际,根据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满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多样化培训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3.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根据培训目的,内容和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拓展培训渠道,探索新的培训形式,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格局,不断提高培训和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4.夯实基础,健全体系

加强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监测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培训基础能力,使环境监测培训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规划目标

1.通过三年的时间,对全省在岗的一千多名的各级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轮训,其中由国家培训约三分之一人次,使全省各级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明显提高.

2.逐步建立统筹管理,分级负责,具有较强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环境监测培训体系.在厦门,福州,武夷山等地建立地域型监测培训中心,负责附近区域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实效.

3.全面落实国家教材体系的培训任务,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在重点领域,重点地方开展特色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指导我省开展环境监测分级培训.

4.初步构建涵盖环境监测管理和技术各领域的培训师资库,建立健全师资遴选,培训,评估,动态管理等管理制度.

5.建立健全"三五"人才培养机制,夯实"三五"人才工程的人才培养基础.

四、主要任务

(一)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1.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

以岗位业务培训为重点,将实际技能培训与岗位业务培训相结合,到2016年,除了国家组织开展90期左右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我省计划组织开展30期左右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

用三年时间对全省在岗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三年内共培训全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一千多人次,其中国家培训约300人次,完成对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监测技术骨干的一遍轮训.重点加强实验室分析人员,现场采样人员和应急监测人员实际技能的培训,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指标,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监测,综合分析等的重点监测领域专项培训(见专栏l),加强各单位的技术交流.积极开展县级监测技术人员基础能力培训,县级监测站要加强与省级,地市级站的联系.

2.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培训

三年内环境保护部组织举办9期环境监测管理高级培训班,培训人次分配到各省约为30人次,培训对象为各省级,各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环保部门分管领导.

三年内我省组织开展针对地市级,区县级环保部门和监测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培训,通过环境监测政策法规,形势任务,领导艺术与方法,危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监测行政和业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年内包括国家的各级监测管理人员培训约l00人次.

(二)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构建"课堂讲授为主,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体系,逐步由"讲授型培训"向"训练型培训"转变.要从大班教学的单一形式,向技能实训,结对培训,对口支援和网络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多用户模式转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培训师资库

要在全省监测系统,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选拔高水平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领域的培训师资队伍,动态管理师资库,研究师资评优与入出库机制,完善师资结构,构建全省师资库网络.

(四)明确培训教学重点,推动全省培训课程标准化

围绕环境监测工作,根据国家编制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等,明确培训重点和教学内容(培训重点见专栏2),明确重点内容所占的比例,增设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环节,推进全省培训课程标准化建设.

(五)夯实"三五"人才工程的人才培养基础

夯实"三五"人才工程的人才培养基础,把大培训作为培养"三五"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从环境监测的长远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监测大培训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门机构组织管理和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要建立并认真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培训师资库管理制度,培训证书和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制度等有关培训制度,明确本辖区的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从培训规划,实施方案,计划的制订,培训的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强化培训管理.

(三)加强考核,科学评估

要把环境监测培训工作纳入全省各级环境监测年度工作考核,将培训目标和年度完成情况纳入相关检查工作内容,并于每年年底前将培训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实施方案报送省环保厅科技监测处.各地环境监测培训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培训证书管理情况,经费保障情况,培训工作总结报送情况等,作为省环保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考核内容并实施奖惩,对培训效果开展调研和科学评估,保证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监测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将培训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环保部门的年度部门预算,足额,及时保障环境监测培训以及参训人员所需费用,确保监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方还应鼓励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培训.

专栏l重点监测领域专项培训

专栏22016—2016年环境监测技术培训重点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2016年12月10日印发

-12-

-1-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专项培训:以确保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顺利实施为目标,分批对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主要成员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力争在2016年末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成员单位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由国家级培训).

——重金属专项培训:对具有较大环境风险,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金属监测开展专项培训.针对地表水中重金属监测,燃煤电厂汞排放监测,金属冶炼厂铅排放监测,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监测,有计划地组织集中授课式培训,实验室技能操作培训和现场采样技术培训,对部分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增加培训频次,以技术援助和跟班代培等方式,努力提高重金属监测人员技术水平.

——有机污染物专项培训:逐步开展有机污染物监测培训,提高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水平.针对环境空气和重要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和羰基类化合物等特殊项目的监测技术与标准方法,国内外技术前沿,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等内容,组织开展监测技术骨干培训,加强有机物预警监测培训,选取有条件的省级或地市级监测机构,建立有机污染物专项培训基地,配置萃取装置,质谱联用仪等有机物监测分析设备,提高有机污染物培训能力.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督监测培训:以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为目的,加强开展机动车尾气监测技术专项培训,主要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监督监测标准流程和规范,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柴油车加载减速法,双怠速法和自由加速法等尾气监测等技术方法,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尾气排放快速监测技术.

——综合分析专项培训:以满足公众需求,支持政府决策为出发点,开展各类综合性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方法与技术专项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监测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监测数据信息平台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以及报表制作等内容.

——空环境监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区域空气监测和空气背景监测的网络设计与点位布设技术,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细颗粒物,臭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重点项目监测技术:酸沉降,沙尘暴,温毒气体监测相关技术:空气质量评价技术与方法.

——地表水环境监测: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手工监测技术,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地表水中有机污染物,生物和重金属等项目监测技术:地表水质量评价技术与方法.

——物理环境监测: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和功能区噪声人工监测,噪声自动监测技术,振动,光污染,热污染监测技术基础和前沿:声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与方法.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海水采样和水质分析按水,海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监测技术,重点海域沉积物和生物监测技术.

——生态,农村和土壤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和地面观测技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与方法,农村区域空气,饮用水水濒地,村庄河流(水库)环境监测技术:土壤环境例行监测技术,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

——污染源监测:总量减排监测体系: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抽测技术:废水,废气中重金属监测技术:污染源温室气体,有毒废气和二嗯英监测技术: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技术.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环境监测信息生产与发布: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与报告书编制,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与传输.'

——监测质量管理与控制: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和自动监测全程序质量管理与控制,环境监测

——环境应急监测:有毒有寄污染物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和工作程序,区域空气联动监测和地表水流域上下游联动监测与预警预报:重金属,生物毒性物质等项目应急分析技术.

——环境遥感监测:环境遥感监测原理与进展,遥感技术在空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中的应用,新环境问题遥感解决方案.

——实验室分析技术:实验室常用分析技术与方法,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物实验室分析技术.

——现场采样技术:现场采样工作标准与技术,采样现场质量管理,样品处理,保存与运输.

——环境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技术,农业和机动车排放源等新增领域环境统计技术,统计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环境统计软件使用.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达到以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为基础,分析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