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12 浏览:67377

学科名称:国民经济学

英文名称:NationalEconomics

(020204)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和要求

1.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

2.国民经济学着重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及其管理及调控,因此要求系统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实务,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与方法,政府管理职能与公共经济学等理论与专业知识,能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范式与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工具.培养既能从事理论研究,又能胜任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还可从事公司战略管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研究与管理人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4.本专业硕士应具备以下能力:

(1)系统掌握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实务,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与方法,政府管理职能与公共经济学等理论与专业知识,

(2)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了解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指标的计算口径及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掌握各种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范式,

(3)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学习与科研能力,具有独立主持本学科领域工作的宏微观管理能力,能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可独立申请和完成研究生科研项目,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English):2学分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scientificsociali):2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

高级微观经济学(AdvancedMicroeconomics):3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AdvancedMacroeconomics):3学分

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SeniorApplicationEconometrics):3学分

经济最优化与软件应用(Economicoptimizationandsoftwareapplication):2学分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StatisticalanalysisandapplicationofSPSS):2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中英文课程名称)

国民经济学(NationalEconomics):3学分

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FinancialandFiscalTheroyandPolicy):3学分

金融理论与政策(FinancialTheoryandPolicy):3学分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GovernmentBudgetTheoryandPractice):3学分

投资经济学(InvestmentEconomics):2学分

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

(1)基础选修课

国际经济学专题(InternationalEconomics):2学分

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Strategicmanagementofenterprisesandthecorporategovernance):3学分

产业经济学(IndustryEconomics):3学分

区域经济学(RegionalEconomics):3学分

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EconomicManagementResearchMethodology):2学分

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NationalEconomicAccountingandStatistics):2学分

经济学说史(historyofeconomicdoctrines):2学分

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2学分

(2)专业选修课

房地产市场专题(SpecialTopicsonrealestatemarket):2学分

城市经营与管理(Cityoperationandmanagement):2学分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Economics):2学分

高级财务会计与分析(Advancedfinancialaccountingandanalysis):2学分

社会保障专题(SpecialTopicsOnsocialsecurity):2学分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ResearchonthedevelopmenttrendofChineseindustrystructure):2学分

高级公司金融(Advancedcorporatefinance):2学分

福利经济学(Welfareeconomics):2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以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个别方向采取导师小组指导的方式.培养环节具体分为课程学习,实践实习,学位论文撰写等三个部分.

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必须讲授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实习活动,指导硕士研究生在广泛调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每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考试成绩以百分制或五级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考查成绩以两级分制(合格,不合格)记分.撰写课程论文,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研究生课程考试不及格,可补考或重修,补考合格,成绩记为60分,重修课程成绩按重修考试成绩记录.

硕士生课程学习阶段性结束后,将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和科研能力进行阶段性考核.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初,进行学年综合考核,学年综合考核没有通过的,需要补修通过相关课程,否则不得进入后续培养环节.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初,进行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通过开题报告,预答辩等中期考核各项目审核的,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盲审和正式答辩,学习成绩较差,明显缺乏科研能力,未通过开题报告,预答辩等审核,且不具有继续完成学位论文的能力,应终止其学位论文撰写工作,转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二年级进行实习,研究生不合格者,不能(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微观经济高级理论各方面的论题,不仅对"标准"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并竭力推行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讲授与例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微观经济理论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分析来解释各种微观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对微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解力,为学习其他中高级专业理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章预备知识:最优化问题的数学基础

.1线性代数:矩阵,定矩阵和海赛矩阵

.2集合论

.3函数的性态和微分关系

.4最值问题与最值的微分条件

.5包络定理与拉格朗日系数的解释

.6概率和随机变量偏好理论

1.1概念界定

1.2偏好关系与偏好公理

1.3效用函数的定义及其存在性定理

第二章消费者最优选择与需求分析

2.1效用最大化问题

2.2支出最小化问题

2.3对偶原理

2.4比较静态分析与Slutsky方程

2.5需求弹性理论:恩格尔加总规则与古诺加总规则

2.6可积性问题

第三章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3.1不确定性与期望效用函数

3.2消费者的风险偏好

3.3风险厌恶的度量:Arrow-Praat风险规避系数

3.4风险规避I:保险

3.5风险规避II:风险汇合与资产多样化

3.6有效风险配置

第四章其他消费理论:几个专题

4.1消费者剩余与效用币值

4.2等值变换与补偿变换

4.3消费者跨期最优决策

4.4显示性偏好理论

第五章生产技术

5.1生产函数

5.2单调技术与凸技术

5.3全局规模报酬与局部规模报酬

5.4齐次生产函数与位似生产函数

5.5多产品生产

第六章成本最小化

6.1成本最小化的微分分析:条件要素需求函数与成本函数

6.2Shephard引理与条件要素需求函数性质

6.3成本函数的性质

6.4规模收益与成本函数及位似技术的成本函数

6.5长期与短期成本函数

第七章利润最大化

7.1利润最大化条件:内点解与角点解

7.2利润函数及其性质

7.3要素需求函数及其性质

7.4比较静态分析

7.5产品供给函数及其性质

第八章完全竞争市场

8.1竞争性厂商的供给

.2短期市场均衡和长期市场均衡

8.3预期与均衡的稳定性

8.4竞争与效率: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8.5社会福利分析

第九章一般均衡

9.1交换均衡与帕累托最优

9.2阿罗-德布鲁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

9.3均衡的福利分析

9.4生产部门的引入

第十章垄断

10.1垄断定价与福利损失

10.2歧视及其福利含义

10.3.对垄断的管制

第十章寡头

11.1寡头模型的分类

11.2古诺模型(CournotModel)

11.3.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Model)

11.4.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Model)

11.5.张伯伦模型(ChambelinModel)与猜测变量

11.6.伯川德模型(BetrandModel)

11.6.霍特林模型(HotellingModel)

第十一章博弈论

12.1博弈论基础:概念和方法

12.2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12.3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均衡

12.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12.5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颤抖手均衡和精炼贝叶斯均衡

第十二章信息经济学

13.1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13.2信号显示与信号甄别

13.3委托写作技巧问题与激励理论

第十三章市场失败: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14.1外部性

14.2公共物品

第十四拍卖与机制设计

15.1四种拍卖标准

15.2独立私人价值标的拍卖

15.3收益性等价定理

15.4收益最大化:机制设计的一个应用(三)主要参考资料

(四)任课教师:刘江会(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 ☆高级宏观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深度探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0章

0.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0.2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与一般均衡

0.3宏观经济模型的特征,基本层次与内在联系

第一章索洛增长模型

1.1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事实

1.2索洛模型的基本检测设

1.3索洛模型的动态学

1.4储蓄率变动的影响

1.5定量分析

1.6索洛模型的经验应用:收敛性问题

1.7索洛模型与经济增长的中心问题

第二章无限期界模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模型

2.1模型的基本检测设

2.2家庭和厂商行为

2.3模型的动态学分析

2.4平衡增长路径及贴现率下降的影响

2.5调整速度与鞍点路径的线性近似

2.6政府购写的影响

2.7政府的融资方式:巴罗-李嘉图等价的争论

第三章世代交叠模型(OLG):戴蒙德模型

3.1戴蒙德模型的基本检测设

3.2家庭行为

3.3戴蒙德经济中的动态学

3.4动态无效率的可能性

3.5经验应用:现代经济是动态有效率的吗

3.6戴蒙德模型中的政府

第四章新增长理论(上):研究与开发模型(R&,D模型)

4.1模型的框架与检测设

4.2模型的特殊情形:不存在资本的模型

4.3模型的一般情形

4.4知识的性质和决定R&,D资源配置的因素

4.5知识积累模型中的内生储蓄:一个例子

4.6R&,D模型的经验应用

第五章新增长理论(下):人力资本模型

5.1人力资本和收入差距:索洛模型的回顾

5.2人力资本模型的基本检测设

5.3人力资本模型的动态学

5.4经验应用:国家间收入差距

第六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模型)

6.1导言:一些经济波动的事实

6.2波动理论

6.3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基本检测设

6.4家庭行为

6.5模型的特殊情形

6.6一般情形的模型求解

6.7经验应用:产出波动的持久性

6.8经验应用:校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6.9扩张与局限

第七章传统凯恩斯主义波动理论

7.1总需求

7.2开放经济

7.3有关工资与刚性的替代性检测设

7.4产出通货膨胀替代

7.5经验应用:货币与产出

7.6经验应用:真实工资的周期性行为

第八章不完全名义调整的微观经济基础

8.1卢卡斯不完善信息模型

8.2新凯恩斯经济学

8.3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与错开调整

第九章消费

9.1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永久性收入检测说

9.2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随机游走检测说

9.3经验应用:对随机游走检测说的两个检验

9.4利率与储蓄

9.5消费与风险资产

9.6超越永久收入检测说

第十章投资

10.1投资与资本成本

10.2存在调整成本的投资模型

10.3.托宾Q

10.4.模型分析与含义

10.5.经验应用:托宾Q与投资

10.6.不确定性的影响

10.7.带拐点的和固定的调整成本

10.8.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

10.9.经验应用:流与投资

第十一章失业

11.1失业理论

11.2效率-工资模型

11.3.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

11.4.隐性合同

11.5.内部人-外部人模型

11.6.滞后

11.7.搜寻与匹配模型

11.7.经验应用

绺十二章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12.1通货膨胀,货币增长与利率

12.2货币政策与利率的期限结构

12.3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

12.4政策能够做什么

12.5利率规则与政策调控

12.6分析利率规则的模型

12.7铸币税与通货膨胀

12.8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十三章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

13.1政府预算约束

13.2李嘉图等价性结论

13.3实践中的李嘉图等价性

13.4税收平滑性

13.5预算赤字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13.6策略性债务累积

13.7延迟的稳定化

13.8经验应用:工业国家的政治学与赤字

13.9赤字成本

13.10债务危机模型

(三)主要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Blanchard,O.JFischer,S.,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20

5.《高级观经济学》,,,20

6.《》,,20

7.《》,,,(四)任课教师:刘江会(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 ☆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扩展的单方程分析与多方程分析等高级应用计量分析方法,能够熟练应用于货币金融与经济计量分析当中.要求不仅系统掌握相关理论,还要熟练使用EViews软件进行相关计量分析操作,能够应用金融经济的专业知识指导建模,分析结果.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计量经济学概述

1.2实证研究论文写作步骤

第二章基本回归模型

2.1基本线性回归模型

2.2非线性回归模型

2.3模型设定与检测设检验

2.4方程模拟与预测

2.5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三章非经典情况与其他回归估计方法

3.1异方差性

3.2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3.3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3.4广义矩估计法

3.5对数极大似然估计

3.6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四章特殊变量模型

4.1二元选择模型

4.2排序选择模型

4.3受限因变量模型

4.4计数模型

4.5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4.6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4.7分位数回归模型

4.8非参数回归模型

4.9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五章事件研究法

第六章单变量时间序列分析

6.1时序数据的季节调整,分解与平滑

6.2平稳时间序列建模

6.3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

6.4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6.5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七章单变量与多变量的条件异方差模型

7.1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7.2非对称的ARCH模型

7.3成分ARCH模型

7.4多变量条件异方差模型

7.5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八章面板数据模型

8.1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原理

8.2模型形式设定检验

8.3变截距模型

8.4变系数模型

8.5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8.6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九章联立方程系统模型的估计与模拟

9.1联立方程系统模型概述

9.2联立方程系统模型的估计方法

9.3联立方程系统的模拟

9.4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十章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10.1向量自回归理论

10.2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10.3VAR模型的检验

10.4脉冲响应函数

10.5方差分解

10.6协整检验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10.7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第十一章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

11.1状态空间模型概述

11.2卡尔曼滤波

11.3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估计

11.4状态空间模型的应用

11.5EViews软件的相关操作

(三)主要参考资料

1.《金融计量学:基于SAS的金融实证研究 ☆经济最优化与软件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课.2)理解运筹学所建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经济释义,对于复杂的管理问题,能有较深入的洞察力,具有建立数学模型并能求解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非线性规划

1.1基本概念

1.2一维搜索

1.3无约束极值问题

1.4约束极值问题

第二章动态规划

2.1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

2.2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3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4动态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选讲)

第三章排队论

3.1生灭过程和Poisson过程

3.2M/M/s等待制排队模型

3.3M/M/s混合制排队模型

3.4其他排队模型简介(选讲)

3.5排队系统的优化

第四章存储论

4.1存储问题及其基本概念

4.2确定型存贮模型

4.3单周期的随机存贮模型

4.4其他的随机型存贮模型

4.5存贮论应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选讲)

第五章对策论

5.1矩阵对策的基本理论

5.2矩阵对策的解法

5.3其他类型对策分析

5.4冲突分析简介(选讲)

第六章决策分析(选讲)

6.1决策分析的基本问题

6.2风险决策方法

6.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6.4效用函数方法

6.5层次分析法

6.6多目标决策分析简介

(三)主要参考资料

1.《运筹学教程》第三版,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方法》,迪克西特[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四)任课教师:白云芬

(五)总时数:4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试验+考试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到各种统计分析的操作能力.要求学生会用软件对处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进行统计分析.DescriptiveStatistics,Reports 2,学位专业课

☆国民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国民经济学是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三大教学目的.一是认识国民经济系统,二是了解国民经济运行,三是熟悉国民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系统,国民经济运行和国民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备经济理论分析和数量分析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民经济系统

1.1国民经济系统概论

1.2国民经济系统结构

1.3国民经济系统环境

第二章经济增长与发展

1.1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

1.2生产函数及生产率测定

1.3经济波动与周期

1.4我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章产业经济结构

1.1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概念比较

1.2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1.3产业结构的优化

1.4产业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1.1区域经济含义,类型及布局特点

1.2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关系

1.3区位商的概念及其意义

1.4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第五章对外经济关系

1.1经济全球化

1.2进出口商品贸易

1.3外资利用

1.4技术贸易和怎么写作贸易

第六章经济总体供求平衡

1.1经济总供给

1.2经济总需求分析

1.3经济总供求平衡

第七章政府的经济职能

1.1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

1.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

1.3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第八章宏观调控

1.1宏观调控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2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

1.3宏观调控的手段体系

1.4中国实施宏观调控的历程

第九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1社会经济发展内涵

1.2发展观念与发展战略的演进

1.3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1.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与成效

第十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1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的作用

1.2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1.1财政政策

1.2货币政策

1.3土地政策

第十二章经济发展与规制政策

1.1产业政策

1.2政策

1.3人力资源政策

第十三章国民经济管理绩效评价

1.1国民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1.2国民经济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

1.3宏观调控的绩效评价,法制建设与行政问题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国民经济学》,刘瑞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国民经济学》,林木西,黄泰岩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3.《国民经济学》,杨大揩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任课教师:罗文英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试

☆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以中国的改革为制度背景,力图将财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掌握现代财政的理论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1.1公共经济学的基本课题

1.2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1.3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第二章公共选择理论

2.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2.2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

2.3直接决策机制

2.4间接决策机制

2.5集中决策机制

2.6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章3.1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公共品理论

3.2公共支出增长分析

3.3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3.4公共支出的制度效率

第四章4.1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理论4.2税收效应理论4.3税收效率与最优税收理论4.4税收制度理论与政策第章5.1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5.2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路和做法

5.3中国税制改革的评价和展望

第章6.1公债的经济效应6.2公债的规模

6.3公债的负担

第章7.1政府管制概述 7.2垄断

7.3自然垄断与公共定价

7.4信息不对称

7.5外部效应

第章8.1财政赤字的规模分析

8.2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

8.3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

第章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9.1财政分权理论9.2分税制

9.3转移支付

9.4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

9.5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思路

第十章财政政策研究

10.1概述

10.2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10.3需求管理中的财政理论与政策

10.4促进社会总供给能力的财政理论与政策

10.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主要参考资料1995年.1999年.1999年.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安福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财政支出学》《中高级公共经济学》赵志耕(四)任课教师:(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

☆金融理论与政策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金融理论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框架体系,主要包括货币,与产出的经验性验证,内含货币效用函数,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模型,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政策分析,较好地理解金融理论与政策的应用背景,实施条件,能应用金融理论评价分析现实中的货币政策,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动态规划,计量经济学知识.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货币,和产出的经验性证据 ☆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现行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分析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管理进而了解预算决策机制,通过分析政府预算的执行管理进而了解预算组织,协调和处理各种预算收支的过程,通过分析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及绩效评价管理进而了解落实政府责任,控制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风险过程.立足于我国的政府预算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研究视角交叉分析政府预算问题,了解政府预算改革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要求学生在学好本门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财政透明度,政府预算会计改革,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比较等方面的问题.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政府预算理论

1.1政府预算的概念与内涵

1.2现代预算制度的产生

1.3政府预算的功能

1.4政府预算的原则和政策

第二章政府预算管理基础

2.1政府预算管理流程与周期

2.2政府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2.3政府预算收支分类

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3.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3.2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3.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3.4省以下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第四章政府预算的编制

4.1政府预算编制的前置问题

4.2政府预算收支的预测方法

4.3政府预算编制的模式

4.4部门预算的编制

4.5财政总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第五章政府预算的执行

5.1政府预算执行的目的与内容

5.2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系统与职责分工

5.3政府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

5.4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检查

5.5政府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

第六章政府决算与绩效评价

6.1政府决算

6.2政府财务报告

6.3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

第七章政府预算监督与法制化建设

7.1政府预算监督概述

7.2政府预算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7.3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制化及制衡机制

(三)主要参考资料

1.《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第2版,李燕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2.《政府预算公共化研究:理论,实践与路径选择》,高志立等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3.《政府预算》,包丽萍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4.《政府预算理论与绩效政策研究》,马国贤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5.《政府预算实务与案例》,张明编着,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6.《政府预算契约论:一种委托-写作技巧理论的研究视角》,程瑜着,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

7.Governmentbudgeting:theory,process,andpolitics(政府预算理论,过程和政治),AlbertC.Hyde(艾伯特·海德),PekingUniversityPress2007.

(四)任课教师:刘红梅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专题论文

☆投资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第二章投资规模

2.1投资规模概述

2.2投资规模的确定

2.3投资规模的调控

第三章投资结构

3.1投资结构概述

3.2产业投资结构

3.3投资结构调控

第四章投资环境

4.1投资环境概述

4.2投资环境评价

4.3投资环境优化

第五章投资体制

5.1投资体制概述

5.2我国投资体制的沿革

5.3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

5.4中外投资体制比较

第六章筹资方式

6.1筹资概述

6.2筹资方式

第七章筹资决策

7.1资本成本的确定

7.2财务风险的衡量

7.3资本结构与筹资决策

第八章高级项目管理

8.1项目的定义和评价

8.2高级项目可行性分析

8.3大型项目组织中的人员管理

8.4结构化的项目计划

8.5标准网络和模块

8.6集权式与分权式项目规划与控制

第九章产权投资

9.1产权投资的基本概念

9.2产权投资的决策分析

9.3产权投资的程序

第十章企业投资战略

10.1企业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

10.2企业投资战略的类型

10.3企业投资战略的制定

第十一章国际投资

11.1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11.2国际直接投资

11.3国际间接投资

11.4新型的国际投资方式

第十二章我国境外投资的发展

12.1我国境外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12.2境外投资发展战略

12.3我国政府对境外投资的管理

第十三章投资的宏观调控

13.1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

13.2投资宏观调控的原则和手段

第十四章石油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选讲)

14.1石油与世界经济

14.2贸易油价与石油货币

14.3石油美元与石油人民币研讨

(三)主要参考资料

1.《投资经济学》,任淮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高级项目管理》,FrederickHarrison,DennisLock,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3.《投资经济学》,李北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4.《石油研究》,刘希宋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四)任课教师:张玉华

(五)总时数:40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试

3,选修课

☆房地产市场专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国民经济学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作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之本的土地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同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特点,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及前景有较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本课程还力求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初步了解和掌握商业性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和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房地产咨询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不求对房地产市场学的抽象理论体系做全面阐述,而是结合房地产开发,交易,评估,咨询及个人投资等应用实践,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房地产各类细分市场上点石成金的成功创意或负面案例,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地从中获得启示.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房地产市场的内涵,层次与外延

1.1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1.2房地产市场的层次

1.3房地产市场的外延

第二章房地产市场的特点

2.1开放不完全,竞争不充分

2.2交易对象兼具消费与投资功能

2.3交易对象生产周期长,流动性较差

2.4对经济形势的短期波动不敏感

2.5市场模式多元化

2.6流通方式多样化

2.7流通多样化

第三章房地产市场典型案例分析

3.1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2房地产投融资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3房地产项目设计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4房地产建筑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5房地产估价领域的典型案例分析

3.6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四章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和方法

4.1确定研究专题

4.2围绕研究专题设计研究内容

4.3通过合适程序完成研究内容

(三)主要参考资料

1.《房地产市场研究》,姚玲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

2.《房地产市场调研基础教程》,张永岳,学林出版社,2006年.

3.《物业管理工作系统》,谌汉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分类物业管理》,谌汉初,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任课教师:谌汉初

(五)总时数:4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城市经营与管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城市经营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内容,方法与趋势,通过引入国内外城市发展中的前沿性实践作为案例,以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城市经营与管理的理论框架,掌握城市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方法,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将城市经营与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分析我国各城市的经营特点和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探索中国城市经营和管理之路.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城市管理与经营的基本理论 现代城市管理与经营概述 现代城市管理与经营原理 现代城市管理与经营的学科体系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功能,规模与类型 城市的三维结构 市化进程第三章城市管理的组织体制 城市管理主体 城市管理体制第四章城市规划管理与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的内涵和作用 城市规划理论的变迁 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城市发展战略第五章城市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概述 城市交通管理理论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策第六章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住民管理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城市公共事业管理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城市社区管理第七章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平与效率 城市公共怎么写作社会化第章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经营的基本理论 城市经营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城市经营实践的基本概况 中国城市经营实践的误区及其理性回归第章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机制第十章城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城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概述 城市住房市场管理 城市住房改革的公共政策分析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土地与城市土地的概念与内涵城市土地的整理开发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我国的土地制度城市土地储备与经营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第章国内城市经营的主要实践模式国内城市经营的多种模式/典型案例

国内城市经营特点

当前国内城市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第章城市经营理念发展过程中的新动向

城市运营商

城市营销时代

共赢的城市经营

(三)主要参考资料

1.《现代城市管理与经营》,刘双良,张志泽,天津大学出版社,2016年.

2.《现代城市经营模式理论与实践》

4.《城市土地管理与经营》,卢新海科学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与经济问题.

2.认识和研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

3.把学习与研究经济现象与经济问题结合起来,学用结合.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概述

1.1发展中国家及特征

1.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3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4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1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人类发展的含义及其关系

2.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度量

2.3收入分配与贫困

第三章经济增长的理论与模型

3.1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2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

3.3后发障碍与后发优势

第四章农业的转变

4.1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2传统农业的转变与技术进步

4.3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工业的发展

5.1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5.2工业化发展阶段

5.3工业化发展战略

第六章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6.1人口流动模型

6.2城市化问题

第七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7.1资本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2资本投资效率与资本——产出比

7.3资本形成的来源

第八章人口增长

8.1人口增长的现状和前景

8.2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8.3人口增长的后果及其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

第九章人力资源

9.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9.2劳动力市场与失业

9.3人力资本与教育的发展

9.4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路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发展经济学》谭崇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发展经济学》,郭熙保周军编着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发展经济学经典论着选》,郭熙保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发展经济学》(第四版),Gillis,Perkins,Roemer,&,Snodgrass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四)任课教师:李薇辉,蒋荷新

(五)总时数:40学时

(六)考核方式:笔试

☆福利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过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一般命题(资源配置最优,经济最优化增长等物质产品生产和高效生产的经济运行规律)后,思考个人和社会福利与经济学一般命题的关系,研究个人和社会福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收入分配,贫困,,失业与就业,医疗保障,人口,教育,卫生,环境,债务与税负等)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

基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开课前先行学习经济学专业基础课,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关注社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了解政府在相关问题上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

1.1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2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1.3福利国家论

1.4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章幸福经济学

2.1幸福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2社会和谐与幸福满足

2.3幸福指数

2.4收入满足度和收入满足度差距

第三章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差距

3.1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3.2收入差距及其缓解对策

3.3我国收入分配原则的演变

3.4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

第四章贫困与反贫困

3.1贫困及其测度

3.2贫困的经济原因

3.3我国的贫困问题

3.4政府消除贫困的努力

第五章失业与就业

3.1失业与就业的界定

3.2失业的成本

3.3西方国家的失业治理与就业政策

3.4我国失业治理与就业政策

第六章医疗保障

3.1医疗保障制度

3.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3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3.4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改革

第七章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

3.1世界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3.2养老保障制度

3.3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4当前我国养老保障的问题

第八章教育公平与公共卫生体系

3.1教育与经济发展

3.2教育公平与社会文明

3.3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与改革

3.4疾病防疫,救护与公共卫生怎么写作体系

3.5我国公共卫生怎么写作体系的建立与缺陷

第九章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

3.1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3.2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

3.3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现状

3.4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国家主权债务

3.1国债的历史发展

3.2巨额国债的问题与管理

3.3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十一章政府支出与税收

3.1政府的支出与收入

3.2政府支出规模的经济分析

3.3税负原理与分析

3.4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福利经济学》,庇古着,朱泱,张胜纪,关良键译,商务印务馆,2006年版.

2.《福祉经济学,一个趋于更全面分析的尝试》,黄有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应用福利经济学》,孙月平,刘俊谭军编着,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4.《社会问题经济学》,夏普雷吉斯特格里米斯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社会和谐与幸福满足》,罗文英编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任课教师:罗文英

(五)总时数:4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

☆国际经济学专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国际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怎么写作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它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已成为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基本教学内容

1.1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竞争

1.2劳动力,贸易及要素流动

第二章: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模式

2.1基本模型

2.2运输成本

2.3国内市场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第三章:产业内分工与从贸易中获利

3.1封闭经济模型

3.2要素比例及贸易模式

3.3贸易带来的利益和损失

第四章:一个互相倾销的国际贸易模型

4.1基本模型

4.2自由贸易条件下的福利效应

第五章: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理论

5.1马歇尔模型

5.2张伯伦模型

5.3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

第二编: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

6.1基本模型

6.2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性

6.3国际投资

第七章:关于一个动态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贸易的解释(案例分析)

7.1动态比较优势模型

7.2分工的动态性

7.3狭窄移动带

7.4荷兰的灾难

7.5撒切尔夫人的竞争结果

第三编:技术要素

8.1北-南贸易模型

8.2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

8.3国际投资

第九章:技术差距国际贸易模型

9.1建立技术对贸易的作用的模型

9.2比较优势模型

9.3技术变化的作用

第十章:内生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

10.1时际均衡

10.2垄断的福利经济学

10.3经济全球化

10.4长期经济增长

第四编: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

11.1模型1:静态规模经济

11.2模型2:研发的竞争

11.3模型3:学习曲线

第十二章:市场准入和国际竞争:内存的模拟研究

12.1内存竞争的理论模型

12.2模型的调整

12.3替代政策的作用

第十三章:产业组织与国际贸易

13.1垄断竞争贸易模型

13.2保护与本国市场支配力

13.3歧视与倾销

13.4战略贸易政策

第五编:内外均衡理论与政策

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均衡

14.1开放经济的宏观分析框架

14.2国际收支理论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15.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15.2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搭配

15.3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危机以及危机的防范与管理

16.1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16.2金融危机的理论模型

16.3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

16.4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的实践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国际贸易新理论》,克鲁格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年第五版.

3.《国际金融》,陈雨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5.《国际宏观经济学》,芬斯特拉(Feenstra,Robert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6.《国际经济学》,萨尔瓦多(Salvatore,Dominick),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7.《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奥博斯特弗尔德,(Obstfeld,Maurice),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

(四)任课教师:

(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

☆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分析工具,实用模型和实施方法,包括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模型,战略管理的流派与代表作,战略与企业家精神,愿景,使命与目标,内外部环境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一般竞争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电子商务战略,并购与重组战略,虚拟经营与战略联盟,网络环境下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战略,突变视阈下的发展战略,战略分析与选择,以及战略评价与控制等内容.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运作机制,熟悉公司治理原则和评级,理解不同类型企业的治理机制构建.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

1.1战略与战略管理

1.2竞争优势

1.3战略管理模型

第二章愿景使命与战略目标

2.1企业文化

2.2愿景

2.3使命

2.4战略目标

2.5战略导向与使命驱动

第三章外部环境分析

3.1外部环境分析概述

3.2PEST分析

3.3行业环境与周期分析

3.4波特五因素分析模型

3.5竞争者分析

3.6利益相关者分析

第四章内部环境分析

4.1价值链

4.2资源与能力

4.3战略资源

4.4核心能力

4.5持续竞争力

4.6内部因素评价模型

第五章战略分类与基本战略

5.1顾客价值

5.2总体与竞争战略

5.3职能与聚焦战略

5.4低成本战略

5.5差异化战略

5.6扩张战略

5.7发展战略

第六章战略管理

6.1战略分析与选择

6.2战略实施

6.3战略评价与控制

第七章公司治理基础

7.1企业级企业制度

7.2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公司治理结构

8.1公司治理结构框架

8.2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约束

8.3内部审计,会计与公司治理

8.4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

8.5经理人市场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公司治理模式设计公司治理专题公司治理评价企业集团治理商业银行治理家族企业治理 ☆区域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致用之学.作为一门专门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融合中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介绍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揭示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企业单位的规模经济和最优规模经济及其在区域生产布局中的应用,并能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中聚集规模经济的类型和聚集经济效益以及聚集不经济与分散的倾向性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梯度的涵义,掌握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以及梯度有序转移的原因,能根据梯度发展的三大效应分析不同梯度上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把握区域产业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包括区域产业部门分类法,区域产业部门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及区域产业部门结构的成长规律及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涵义等,了解区域经济条件及这些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掌握区域优势及区域经济病理分析的相关内容,把握区域经济病变治疗中的政策界限,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体会区域经济政策的渊源,把握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基本教学内容1.1区域经济学基础---空间阻滞效应

1.2空间阻滞与距离衰减规律

1.3生产要素配置的空间维度

1.4空间相互作用与空间分异

第二章区位决策与企业迁移

2.1企业增长与空间扩张

2.2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2.3企业空间组织与区位调整

第三章经典区位理论介绍

3.1杜能与农业区位论

3.2韦伯与工业区位伦

3.3廖什与市场区位论

3.4克里斯泰勒与中心地理论

3.5新古典空间与廖什空间比较

第四章FDI投资区位选择

4.1国际投资区位理论

4.2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4.3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

4.4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价值链构建

4.5跨国公司与总部经济的出现

第五章空间集聚与产业集群

5.1产业集群形成的微观机制

5.2地区专业化与多样化

5.3产业集群与企业竞争力

5.4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

5.5长三角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第六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6.1新古典发展理论

6.2结构主义的发展理论

6.3新增长理论

6.4区域发展差异的发散与收敛

6.5均衡路径与非均衡路径的比较

6.6循环累积因果模型

6.7二元空间模型

6.8有效市场,一体化与二元空间消除

第七章工业化与区域产业结构演化

7.1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7.2钱纳里模型与库兹涅茨模型

7.3威廉姆森倒U规律

7.4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升级

7.5中美工业化阶段的历史比较

7.6长三角和上海工业化阶段判断

第八章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8.1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8.2区域创新系统

8.3区域创新模式

8.4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8.5长三角创新能力研究

第九章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

9.1城市的本质

9.2城市化过程简介

9.3城市体系与城市空间组织

9.4城市体系与区域开发空间模式

9.5拥挤经济分析与控制

9.6都市带与都市连绵区

9.7长三角都城市体系内部的分工与协作

9.8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研究

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0.1区域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

10.2区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10.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

10.4上海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10.5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十一章区际要素流动

11.1区域人口迁移

11.2区域资本流动

11.3区域技术扩散

11.4长三角人口迁移研究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政策

12.1区域经济政策的涵义

12.2区域政策目标与工具

12.3政策成本收益分析与政策局限性

12.4区域政策的国际经验

第十三章区域营销与管治

12.1城市经营

12.2城市与区域形象

12.3城市与区域营销

12.4城市治理与大都市区管治

(三)主要参考资料

1.《工业区位论》,阿尔弗雷德·韦伯着,商务印书馆,1997年.

2.《区域经济学导论》,埃德加·M·胡佛着,商务印书馆,1990年.

3.《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里间的关系》,奥古斯特·勒施着,商务印书馆,1995年.

4.《发展,地理与经济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地理与贸易》,保罗·克鲁格曼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6.《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伯尔蒂尔·奥林着,商务印书馆,1986年.

(四)任课教师:(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 ☆产业经济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作为研究焦点,日益成为一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本课程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和讨论以及对企业,产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使研究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最新研究文献,为后续论文的撰写及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二章产业主体

第三章产品差异

第四章进入壁垒与进入阻扰

第五章策略性行为

第六章横向兼并,纵向一体化与纵向限制

第七章合作与串谋

第八章研发与创新

第九章产业组织政策

第十章规制经济理论

第十一章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主要参考资料

1.《产业经济学》,杨公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企业策略性行为研究论》,干春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3.《现代产业经济学》,刘志彪,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4.《产业组织理论》,泰勒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四)任课教师:(五)总时数:学时(六)考核方式: ☆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研究普遍存在着研究方法不规范,研究尺度不一致的问题,研究成果很难被国际学术界承认,长期游离于国际学术界的主流之外,难以与国外的研究接轨和交流.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填鸭式的灌输各种知识短期内肯定有效,但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并无助益.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总结与概括,方法论的教育犹如登高望远,有助于研究生在宏观层面上把握研究方法自身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特点和局限性,进而理解和把握中外错综复杂的学术发展历史,前沿动态与争鸣.经济管理研究方法复杂而深奥,也许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驾驭,研究方法的训练不能培养出研究天才,但可以突破研究生培养的误区,培养出合格的研究人员.所以,对于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开设方法论课程的认识不能失之偏颇,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本课程力图用最简单的语言归纳历史上大师们的思想精华,要求研究生深刻理解经济学,管理学发展史上各学派之间的关系,掌握互动决策行为的思维和策略技巧,并从研究设计,资料搜集,资料分析,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法训练.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研究与经济管理研究

1.1研究概述

1.2经济管理研究

1.3研究方法与经济管理研究方法

第二章经济学大师与经济学真相

2.1资源,效用,稀缺与理性

2.2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3效率,补贴,倾销,汇率与公平

2.4公与私,竞争与垄断,金钱与财富

2.5需求弹性与凡勃仑效应

2.6经济学与幸福学

第三章经济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3.1变量

3.2检测设

3.3模型

3.4数据

第四章研究设计方法

4.1研究选题设计

4.2研究方案设计

4.3抽样设计

第五章资料收集方法

5.1文献检索方法

5.2调查访谈方法

5.3实验研究方法

5.4实地研究方法

5.5测量方法

第六章资料分析方法

6.1文献分析方法

6.2比较研究方法

6.3逻辑研究方法

6.4统计分析方法

6.5案例研究方法

第七章课题研究方法

7.1课题申报方法

7.2课题研究过程

7.3研究论文撰写方法

第八章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8.1开题报告写作

8.2学位论文框架

8.3学位论文的选题

8.4学位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研究方法》,孙国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2.《经济学方法论》,朱成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3.《管理方法论》,禹海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

4.《论经济学方法》,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管理研究方法论》,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四)任课教师:张玉华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查

☆国民经济统计与核算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accounts)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即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为对象,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等多角度进行的宏观经济核算.开展国民经济核算所遵循的方法制度及其成果——统计信息系统,统称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简称SNA.通过该门课程教学,要求:

1.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核算原则和方法,

2.理解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指标,以及主要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基本原理,方法,基本框架和内容,

4.了解郁SNA核算有关的核算体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的反映政府管,活动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和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简称GDDS)和数据公布特殊标准(简称SDDS),即为统计数据公布的国际标准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5.掌握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比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基本教学内容1.1国民经济循环及其分析框架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体系

1.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

2.1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

2.2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

2.3经济流量分类与资产负债分类

2.4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3.1国内总产出核算

3.2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