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结艺术

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700 浏览:80697

优化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烈中学蒋晓薇

摘 要:初数学总复习是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深化并运用数学基本思想与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提高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散覆盖在年的教科书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过好审题关,表达关和书写关既要"小题大做",自己会做的题做错,又要"大题小做",对最后的综合题要能分解成若干小题,步步为营,各个击破,做到决不要放弃.

ABCD

(2)如图,点B,C,D在一条直线上,若△ABC顺时

针旋转可得到△DEC,则旋转角为度.

(3)如图,在Rt△ABO中,OA等于2,AB等于1,把Rt△ABO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A'B'O,那么点A'的坐标为()

A,(-,1)B,(1,)

C,(-1,)D,(,-1)

2.进一步加强训练:设计中考变式训练——(06年中考24题,略有改动)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tan∠OAB等于2,二次函数y等于x2+mx+2的图像经过点A,B,顶点为D.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OAB绕点0°后,点B落

到点C的位置,将上述二次函数图像沿y轴向上或向下

平移后经过点C,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和平移后所得

图像的函数解析式.本题的第(1)小题是全体学生都可

以解决的问题,第(2)小题为中档题,绝大多数学生努

力一下也可以攻克.

3.优等生更上一层:设计勇攀高峰——(2016年上海调研室略改动)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M是边BC的中点,把一个直角三角板的顶点放在M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边AB相交于E,与射线CD相于点F,AB等于4,BE等于x,CF等于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当点F在边CD上时,四边形AEFD的周长是否随点E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当DF等于1时,求点A到直线EF的距离.

这种分层训练的复习方式使我在教学中实现了让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收获,培养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的目标.

2.重抓典型例题的解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复习过程中教师就题论题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能力提高幅度小,课业负担过重.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得依据教材精心筛选例题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筛选例题时要做到:一是要有层次性,既要注重基础性,还要注重提高性和综合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把问题深化,揭示出解题规律,二是要有典型性,以"课本"为"本",既要考虑到知识覆盖面广,又要紧密联系教材重点内容,更要抓住书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引申,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推陈出新,三是要注重开放探索性,还应该选择一些探究性习题,让学生通过对开放性习题的探索,学会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5:例题辨析

例题:如图,正方形DEFG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AB,AC上.已知△ABC的边BC长60厘米,高AH为40厘米,求正方形DEFG的边长.

这是一道课本中典型的基础几何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在证明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演变(1)若把△ABC该为Rt△ABC,∠C等于90°把AH等于40cm改为AC等于40cm,其余条件都不变该题如何解演变(2)把(1)中的∠C等于90°改为∠BAC等于90°其余条件都不变该题又如何解通过实践表明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思维空间迅速扩展.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问:把正方形换成矩形,并增加矩形的周长为100cm,,结果改为"求矩形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这样层层递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维中去,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远比题海有效.教师还可以适时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临场的反应启发学生自己编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密度,广度和深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重抓知识的本质内涵——强化学生数学思想

我常问学生最怕什么类型的问题很多同学都会说那些会动的,需要讨论的综合题是最困难的.的确,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发现有很多较难的问题,特别是综合卷的最后一题,学生不知如何思考.实践中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有时我采用做教具或用几何画板演示变化的过程的方法,有时我会采用先给出标准答案后让大家探讨学习的方法,有时我也会用分组进行合作交流的方法等等.但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说几何画板虽然直观,但在考试中没有人帮忙演示,学生依旧不会思考,仍会出现做不来题的现象.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自己做了大量的题目,不断反思自己在做题的时是怎样想的解决这类题目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最后,通过归纳总结我发现抓住知识本质,以不变应万变是解决中考难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于是,我将这一收获与我的学生一同分享.

案例6:与"园与圆位置关系"有关的动点问题的解决

例如:近几年,动点问题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结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进行讨论的问题多次出现在试卷中,甚至出现在中考压轴题中,给许多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其实,只要我们在做这类题时明确题目的本质和核心,并熟练应用相关的公式,就能够从容自信地应对这一问题.举例如下:

例(04年上海中考第26题,略有改动):如图,在△ABC中,∠BAC等于900,AB等于AC等于2,圆A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边上运动(与点B,C不重合),设BO等于x.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圆O与圆A相切时,x的值是多少

分析:这是典型的动点问题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

结合的问题,如果仅仅从给出的图形出发,就会简

单判断出圆O与圆A相外切,计算过程:做AH⊥BC,

在Rt△AOH中,AO等于x+1,AH等于2,OH等于2-x,

,解得.

若能进一步分析,两圆相切包含了外切和内切两种可能性,随着O点的移动,是否还存在内切的可能性呢不需要画图,只需要通过两圆内切的公式加以判断即可.在此找出两圆的半径长和圆心距:,,,带入内切的公式:d等于R-r(R>,r),,得第二个解.这种解题思路一方面避免少解,另一方面从概念出发,不需要再画出相内切的图形.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解题手段.


这样,对中考中的热点问题进行透彻的本质分析并加以专项训练,在相当程度上使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以领悟提炼为原则,优化教法学法策略

1.关注教法的选用

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教师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1

G

P

D

C

B

A

F

H

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