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三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00 浏览:43857

谈作文教学的"个性化"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容乐观,提出了要研究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从三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及作文教学评改的"个性化".从教学实例,客观事实,以及教育理论为依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关 键 词】作文教学个性化

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普遍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致使学生作文的开头,结尾,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直到语气,语调,多数是大同小异,了无意趣,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情.其表现是相当可怕的"迷失自我",失去了"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作文"个性化",增强"主体意识",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我",发挥各自的潜在创造才能,本文就以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过程,评改等角度做一探讨.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作文目标应该看眼于"人",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还给学生,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试着去欣赏能够提升自己品位的东西,回忆经历过的那些事件,发现能够触动自己内心的事物.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个性化",注意坚持:

1,让学生"爱上作文".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爱上作文"的时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乐于向表达,增强写作信心.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费尔特曾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他进一步补充说,一切言语活动都是为达到自由,为感到自由的欢乐而作的努力,"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欢乐."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定得过死,学生很少有自由.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作了改变,但中心明确,思想健康等要求在大多数语文教师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学生也摸透了老师的心思,为了得个高分,他们煞费苦心地编造出一些"思想健康"的内容,说上几句"漂亮"的话语.所以,小学生--哪怕是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小学生,也很少有喜欢写作作文的.

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去掉套在学生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琳漓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动不动就讲文采,讲构思.要以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如平时说话一样的轻松,愿意随时把自己的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写下来.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

2,让学生"爱上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要注意改变过去一味躲在教室内模仿范文,套用"路子",闭门造车的做法,打破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积极投身到校园外那片沸腾的生活海洋中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加参生活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为民怎么写作等有意识的社会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多角度的观察,对周围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感觉,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并通过日记,写生记录本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和灵感.

我们应该明白,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学习写作的功夫全在课外.世界上的文豪没有一个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莎士比亚自学成才,高尔基只上三年学,鲁迅则是学医出身.由此可见,丰富的生活体验,才是写作重要的根基.

3,让学生"爱上积累".

从积累入手,还作文以养分,俗话说"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作文教学要注意构筑读写整体,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广泛地浏览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有益书籍,扩展阅读面,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认识,了解,领悟常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要注意引导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词句,积累语言材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能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通过积累,丰厚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让作文根植于沃土,得以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二、作文教学过程的"个性化".

首先得从内容上进行突破.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大多激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小学六年级教材(浙教版)为例,两册安排了五次写人作文的练习,第十一册是《我尊敬的人》《我的好》《老师二三事》,第十二册是《好》《爱我,我爱》.这些作文训练内容单一,重复较多,学生写来写去不是好老师就是好妈妈,有的干把上学期得高分的作文搬来,结果照样得高分,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等于零.所以,作文题材的选择,必须尽可能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例如,可以让学生写抒情式作文:儿童天真率直,敢想敢说,可以让他们写写自己最想说的话,如"我能不吗""我最讨厌""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爱看书"等,也可以让学生写研究式作文:教师针对儿童心里发现,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可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他们把自主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如"钮扣为什么大多制成圆形""雌雄粘是怎样粘住的"等,学生对这类作文是很感兴趣的.


其次,要从写法上打破旧框架.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同一题材的作文往往面目相似,大同小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是"思维定势"在作怪.多少年来,老师这样教,学生这样写,学生成了老师又是这样教.久而久之,写出的东西自然一个样了.如写事,总是"开头,经过,结尾"这样的三段式,写物,总是"总-分-总,总-分,分-总"这样的老结构,写人,总是"先外貌,后记事,再赞美"这样的程序等等.这些条条框框,剥夺了学生想其所想,写其所写的权力,禁锢了他们创新思想的发展,影响了他们思想感情的表达.所以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不要把写作知识模式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落的衔接和安排,语言的详写和略写,前后的过渡和照应,均可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再次,语言上甩开旧套路.如写教室安静,一定是写"教室里静得很,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写好人结尾就要"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写着急,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写高兴,非得"一蹦三尺高".这些句子不是不好,但是人云亦云,作文的语言就失去了"个性".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摒弃一些"套路"的语言.有个学生描写路边的小吃摊:穿过两条小巷,大片的路边小吃摊七七八八地展现在眼前:这里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像充了电似的活泼,摊主们热情的笑脸和殷勤的招呼,成了摊位镀了金的如牌,三五成群狼吞虎咽的学生,也成了免费的活广告等"像这样的句子,不能说优美,但它新鲜,活泼,富有情趣,充满个性,让人感到亲切.

三、作文教学评改的"个性化".

习作中体现着学生的不同个性,每一篇同题作文,学生在选材,组织,构思,语言,结构都存在差异.作文水平也参差不齐.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要珍视学生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首先,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在作文评价的这个环节上,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作文基础好的学生,不管这次写作有没有进步,总被评为"优",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尽管有了进步,最多只能挣个"良".这样的作文评改,严重挫伤了基础较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使基础好的学生固步自封.因此,作文评改除了要"横向比较",还要注重"纵向比较",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和自己过去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越的压力,促使他们去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其次,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还要注意方法.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负担,因为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不见"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批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因此,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尽量多批少改,重在讲评.批语针对每个学生,鼓励进步,指出不足,讲评面向全体学生,讲共同的长处,并用商量的态度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启发学生自己去改正.香港地区独特的"录音带批改法",很值得借鉴,很有个性化.方法是这样的:学生在交作文本的同时交一盒录音带,教师看学生的作文后,做出口头批语,包括优,缺点,用录音机予以记录,并在文中对应口述批语处画上符号.学生在家中听教师的批语录音,按教师的意见修改作文后,再交给教师.这种批语方法最大程度地善待每一篇习作,彰显每个孩子的个性.

一句话,就是运用个性化的话语,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淡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好个性化的审美情感.这样,学生在作文中记录下来的,将不再是贫乏的情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展现着生命的风采.

【参考书目】

1,《衡山夜话-50教育问题纵横谈》金忠明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河北教育》2005.1-9期

3,《福建教育》2004.1-12期

4,《创新教育百例》华长智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