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题目大全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5 浏览:17791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怎么写作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

想一想,红军长征的故事你了解吗能否为大家讲一下.思考

讲述

.2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讲述长征的

(2)你能为大家至少写一个单元教学目标吗.

思考

讨论

拟写

.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激发兴趣.

3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做到基本一致.参见单元教学目标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七律长征.》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

(2)教师补充讲述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的《七律长征》.

交流已有的资料,如长征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等.

通过老师的补充讲解,进一步加强对长征的了解.2朗读课文

(1)教师范度读全诗,正音正形.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3)教师指导朗诵,介绍四字学习

法——译,读,悟,诵

译:指疏通诗歌大意,读: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悟:理解诗歌内涵,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讲,

放声朗读,

掌握方法.

3研读课文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这首诗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3.首联与颔联,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4.红军于1935年1月攻占遵义,1935年5月抢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1935年6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颔联腾五岭,跨乌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为什么颈联上下句不按时间顺序写呢颔联和颈联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1935年8月21日,以为首的右路军出发过草地,以张国焘为首的左路军却南下,另立,以贺龙,关向应为首的二方面军还没有开始长征,这是历史事实,但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呢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颔联.:夸张.颈联:纪实.

"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达了对红军二,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4拓展阅读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壮歌.不但写下了《长征》来加以赞颂,而且在长征途中写下了许多诗.请读下面两首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用投影仪打出《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自由朗读,有兴趣的也可以背诵,抄写.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重温历史进入长征

.师生诵读《七律长征.》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朗读《长征组歌》两首,谈

谈有关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的情况.

,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

讨论交流2创设情景感受长征.

播放《四渡赤水》和《过雪山草地》片段,让学生感知历史,体验革命豪情.

.

.

.观看片段

感悟体会3.接触课文理解长征

反复吟诵,品读诗歌.

设计提问,揣摩品味.

一:你能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吗

二:这两首歌词的开头几句用的都是三字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吟诵品读

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分别为"用兵真如神"和"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短句在节奏上有紧张,急促的特点,这里用短句,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红军生存环境的艰难.4.回味歌词吟唱长征

.(1)播放视频《长征组歌》,在音乐欣赏中回味歌词.

(2)学唱这两首歌曲.

观看

学唱

..5布置作业

.完成探究练习二,三,形成书面文字.

.教学

反思

第四,五课时《老山界》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景:

检测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会是如何呢组织学生交流.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吃不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出示课题.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模式:本文记叙的是___________.)

2,在《七律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一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战士的态度如何,试从文章中选择恰当的语句说明.

4,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这样态度结合你的理解谈谈感受.学生细读课文

自己找一找划一划

动笔写一写

互相议一议

明确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明确2,3,

走路难——没有丝毫的胆怯.

睡觉难——豪无怨言.

吃饭难——忍饿爬山.

处境难——讥笑敌机的无能.

3研读课文:

根据课文完成红军爬山的简要行军图,引导学生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学生展示绘图,互相交流评价,并且说说作者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了哪里,言之有理4拓展训练:

摘取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1)示例: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运用的是一般听不到的声音,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练一练: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写一写

说一说

评一评

5布置作业

摘抄,背诵文中的优美语段.教学

反思

.第六课时《草》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滚着晶莹的露珠,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却也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

听讲

讲述以红军过草地为内容的长征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2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陌生的词语.

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划,然后以小小组交流,补充.不一定要统一.3品读课文:

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所记叙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读文章凝练自然的语言,更要体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理,意,味.请你选择一两个句子,进行品析.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周副主席有举起那颗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等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浓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

(3),小说结尾写道:"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你认为周副主席为什么"笑得这么痛快"

学生活动,交流评价.

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这个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周副主席"笑得这么痛快"是因为他听到了警卫员对小卫生员说的话,他为战士们有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而欣慰.要注意语言有条理,完整,表述要准确,清晰,赏析要具体.4体验拓展:

读了文章,你体会到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党领导下的红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学生讨论5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思考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怎样的形象应联系课文,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教学

反思

第七课时《草》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朗读课文说英雄:

阅读课文,文中英雄人物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

归纳:同样是红军战士,同样的衣衫褴褛,同样的铮铮铁骨.

个性提示:从不同的动作与语言.班上交流

由于个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可以各言所感,然后归纳.

2品味细节知英雄:

对事业赤胆忠心,对同志对战友满腔热忱,无私帮助,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这些革命者的精神风貌都是通过细节表现的,请你从文章找出相关的细节并进行赏析.

我最欣赏的一个细节是:——————,理由是:——————.

学生查阅一下字典了解什么叫细节描写.然后学生在文中寻找细节.说出各自的理由.

3

迁移拓展话英雄:

什么样的人是英雄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

说一句总结的话:英雄就是——的人.

有人说现今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们崇拜的大都是传媒偶像.你赞同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解.

各抒己见

言之有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演读剧本现英雄:

一小组为单位,几个同学选取文章中喜欢的部分,演绎《长征》.促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地领悟文本.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能力.5布置作业:

写一篇演后感.

(1)要求联系课文.(2)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3)字数不少于300字.教学

反思

第八,九课时《长征》节选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景感知课文

用一句话表述所感知的环境氛围:这是一个的

故事..阅读课文

填写答案.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请学生分别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四个场景.

.启发学生了解课文按场景的转换清楚的分为四个部分,以人物的对话,动作和事件的发生,发展来一步步的把剧情向前推进.鼓励学生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选择场景,创作剧本 1,课文节选了四个场景,哪个场景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组织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下节课将它进行表演.,按小组分工合作表演各自的剧本. 结合课文,从多个角度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剧本的再加工,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长征》片断.(第22集) 引导学生对比电视剧,进一步比较差距,反思自己的表演. 引导归纳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反思表演电视文学剧本一般特点.

第十课时.诵读欣赏《诗人领袖》兼复习《七律长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课文后关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的简评的理解. 由《七律长征》,引导学生收集的诗词,组织讨论诗歌最后一句"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这样写好不好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快,收集得多准备:1,组织学生自学"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口头完成习题二:讲述"一个有关我的故事".(二)写作:1,提供参考题目:"一个有关我的故事",或"我们班的新鲜事"等,学生讨论自定也可以.2,明确写作要求,学生写作.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八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体现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枣核》(2课时)

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

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

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

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爱国主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等等等

1,"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生",为了试种.

2,"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

3,"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写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总之,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5布置作业

(1)完成探究练习二

(2)归纳"语言朴实但饱含感情的语言"的常用方法.教学

反思

第四课时最后一课(1)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

语言是民族的象征,血液,失去语言即失去国土,文章就是—场围绕语言展开的心灵搏斗.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听讲2请大家借助资料,查阅作者身份,以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生活动,交流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用卡片检查字词.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文章思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小弗郎士为线索,见闻和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自然而生动地展开.小说从"我"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

(课前——上课——下课)4局部解剖

1,上课之前,教室气氛与平日有什么不同有何作用

2,小弗郎士本是个贪玩的小学生."最后一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说给同学听听.学生活动,交流

5布置作业

本文与《枣核》在结构安排上有何异同(2)诵读课文,感受爱国之情.教学

反思

第五课时最后一课(2)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这节课让我们来具体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它为什么被称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呢

听讲2再读课文,品析下列句子

1,"又出了什么事啦"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等"

3,"我的朋友们,我——我——"

等等

学生活动,交流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来塑造你最喜欢的这一人物的请具体分析.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交流喜欢谁都行,关键是说出理由,分析透彻,受到启发.4体验拓展

(1)以第一人称表演韩麦尔先生结束《最后—课》的情节.

(2)"我的朋友们,我——我——",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像,补出韩麦尔先生说出的话.5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续写训练.要求①题为《最后一课》,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③结构要完整.应从热爱祖国语言和写作方法两方面回答.教学

反思

第六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

钱学森是我国着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全诗紧扣望字,层层深转,情景交融,曲折细腻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语言精炼言简意赅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显然这句话里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许多在场中国工作人员都愤愤不平,但是如果出面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那么必定会引起双方的不愉快,也势必会影响到以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所以必须慎重对待,不可意气用事,但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

就在这令人尴尬,为难的时刻,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长周恩来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国务卿阁下,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周总理的一句妙语不仅挽回了面子,弘扬了国威,而且不露痕迹地对美国国务卿的无礼进行了反唇相讥.当下便博得了满大厅的笑声,一场外交冲突就在笑声之中化解了,刚才紧张的气氛又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晏子使楚》一文,看看晏子是如何机智巧妙地挫败楚王的.听讲2课文朗读

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是朗诵,朗诵就要注意读音的准确,语音的停顿,同时更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问下列句子各应读成哪种语气

(1)吾欲辱之,何以也齐人固善盗乎所以然者何: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背影》2课时 《甜甜的泥土》1课时

《人琴俱亡》2课时

《父母的心》1课时

《我的母亲》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归纳课文间的异同点.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2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小小组交流,并汇报.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4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阅读3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方案.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背影》(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4,明白本文透过"背影"所传达出来的父子见的浓浓的亲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以《游子吟》导入,创设情景.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2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4再读文章,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5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学生交流,点评.

第二块:再读文章,感受亲情.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问题情境: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画人写人也是如此,可文中却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背影来描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再读课文,仔细品味.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3你能否从正面给"父亲"作一段关于外貌,动作的描写.学生写作4组织交流,教师点评.交流.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心理感受会怎样试给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写.

第三学时《背影》(二)

第一块: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给文中的"我"加上一端心理描写.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2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看到父亲时的感受和心情.总结,归纳.3父亲真挚的爱使我流下一次又一次的泪,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流泪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每一次流泪的原因.再读文本,思考,讨论.教学反思

第二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精彩片段.有感情的诵读.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片段,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并结合你亲人的某个特征写一段作文.学生写作.教学反思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明白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推敲并说出文章结尾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妈妈.听歌曲,交流.2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题,文章给我们讲的是怎样一件事读文章,讨论与交流.3创设问题情境:文中的"她是谁"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小亮的"至亲至爱".读课文,小组讨论.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5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看见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糖是谁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现在的父母对他是怎样的为什么这句话在小亮身上没有验证呢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以联系小亮的老师,同学,生母来分析.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班级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3创设问题情境:在文章的结尾小亮先是"忍不住滚下泪来",可一会儿又"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试把王小亮当时的心理变化描述出来学生讨论,写作.教学反思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以"七步诗"的故事导入,请学生谈谈对兄弟情的看法.听故事,讨论,交流.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翻译课文.交流疑难,释疑3"上阵不离亲兄弟打仗还须父子兵.________.思考,交流.2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谚语.全班交流,教师指导.3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同桌讨论,加小标题.教学反思

第二块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片段,展开研究.2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3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学生思考,讨论.4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想法,写自己的母亲.学生写作.教学反思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复习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学生自学.3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学生交流.4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列提纲,并相互交流.教学反思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明确本次作文要求.学生修改提纲.2组织学生作文.学生完成作文.教学反思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明确本次作文评改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2组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3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1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课文.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2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3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学生自学短文.4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5反馈,交流,总结经验.学生汇报经验.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2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学生思考回答.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4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朗读课文.归纳,交流.5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思考交流.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集体回答.2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交流.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读课文,寻找,交流.4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小组讨论后交流.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2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由.各抒己见.3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思考归纳.

4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个别朗读.互评.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明确要求.2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交流,点评.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4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交流,评选.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学生吟咏课前准备好的诗词.2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进入新课学习.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个人朗读.2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3组织交流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4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独立思考,交流.5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独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横,盖竹柏影也."2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3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4组织有感情地朗读投入地朗读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A组织学生收集关于柳宗元的资料并交流

B组织学生搜集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短交流.

C查找资料了解威尼斯.

D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B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D搜集资料,可以是图片,传说,当地风土人情等2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3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独立思考,创作对联.4活动:检测如你是导游,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要求:理清游览线路,说出每个景点的特征.思考,讨论,交流,点评5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说词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6参观游览常州名胜:舣舟亭,红梅公园,恐龙园等.利用星期日参观游览常州名胜.7组织学生写单元学习小结

提出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分析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

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苏州园林》2课时

《都市精灵》2课时

《幽径悲剧》2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1课时

《治水必躬亲》1课时

写作2课时

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视听活动1课时

教学设计:

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

《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人造的风景,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治水必躬亲》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相信读完这篇短文,我们更应知道顺应自然,才能真正造福民众.

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导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明确任务2巡视,指导浏览单元提示,目录,课文等3布置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文,确定一个研究小专题讨论,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负责人并进行初步的分工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布置学生确定单元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出示评价内容:

你能说出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吗

你有自己的专题吗你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了吗

本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自我反馈2小结,评价自我小结

第2,3课时《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 2,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课前学习:通读课文,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检测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1,学习本文选材和写法上的特点. 2,感悟本文语言形象,用语生动的特点. 3,结合现代城市污染,领会本文主旨. 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个观点吗城市有钟爱的小动物,对城市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使拥有可爱的小动物如果请你为所在的城市选择一种标志性象征性的动物,你选什么动物,说说理由,描绘出你喜欢的这种动物.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学习本文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随着线索延续作者的情感和对问题态度都起着变化,请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说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学习本文通过正反对比论述观点. 2,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 理解文言大意. 4,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判断题

1,

A对B.错C.不知道

2,

A.对B.错C.不知道

3,

A.对B.错C.不知道

4,

A.对B.错C.不知道

5,

A.对B.错C.不知道

二,选择题.

1,

A计算机程序B计算机部件C寄生在计算机中的微生物D不知道

2,DNA

A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B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

C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D不知道

3,

A,废气排泄过量.B,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C,氟里昂的使用.D,不知道.

4,

A,征求患者的看法.

B,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

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级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

D,不知道.

5,你对算命之类:

A,非常相信B,有点相信C,说不清楚D,完全不相信.

2,教师下发一则调查报告,学生阅读.

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现状仍堪忧

2004-05-2

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之后,于2003年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公众迷信程度仍然严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与历年相比,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处于落后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9%.此外,在对18个国家公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名列最后,仅18%.瑞典第一,高达70%.因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

不仅如此,在调查公众对封建迷信相信的程度时发现: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

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从被调查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年龄段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科学素养的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小.如: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5%,60-69岁为0.5%.由此可见,面对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尽快"充电",已提到每一个中老年人的议事日程.

在对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时发现,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其他职业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有关人员,生产工人,商业及怎么写作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相对而言,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关.

一年中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科技馆

"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着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我们的现状看,要把科学变成像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通俗的东西,科普工作者还真得多费点脑筋.因为,这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有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仅为7.2%,而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1%.

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并不像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影响公众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17.8%和8.9%.看来,政府应尽快加大科普设施投入的力度,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在进门的时候首先对参观者进行地貌,地况及其成因的介绍,这就是一种科普.可是在中国的景点,听到更多的是仙女,天师的传说,甚至在向导游询问有关地理知识时也只能听到一声"抱歉,我不知道".

专家介绍,公众科学素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之一.我们不仅要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也要努力找到如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途径.

美国,日本,加拿大,原欧共体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和定期地对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美国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英国科学和工业馆中积累了长达170年的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英国科技传播和经济,科技发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3,请同学谈谈感想.

4,教师小结:科教兴国,匹夫有责.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1,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爱科学,学科学,渠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阅读.我们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喜欢阅读科普作品,尤其痴迷科幻作品.这里,我们奉上几篇反映"高新科技"的文章,那么,一起来吧!

2,学生浏览目录,课文

3,组织交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4,教师小结,介绍下阶段的教学安排,征求学生意见.

三,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几则"读书"的格言警句

第2课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学重点:1,阅读的一般方法

2,《从小就要爱科学》

一,导入:

1,提问: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说明了什么

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3,提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

4,组织交流

二,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1,组织学生阅读P216的《阅读方法介绍》,要求:用勾画圈点法将要点划下,准备与大家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

3,引导:除了书上所介绍的方法,也许你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可否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4,小结:"方法"并不深奥,人人都能掌握,"方法"要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小试牛刀,用这两种方法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三,组织学生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1,引导:虽然掌握了阅读方法,但独立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是否仍觉得无从下手那么,阅读一篇文章,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呢(引起注意思考即可,不要求学生给出严密的答案)

2,教师明确:一篇文章,无非"文"(语言)和"质"(内容)两方面,我们既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主要意思,也要学习文章的语言,布局等方面的优点,也就是我们既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也要弄清文章是"怎么样"写的.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所以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阅读课文2遍:

第1遍,勾画圈点:生字词,词汇,关键句,佳句,段序,生疑处等(不必面面俱到,看有没有必要,不必到处勾画圈点,要精要,有价值.)

第2遍,生疑发问:每人提2~3个问题(提问一要有价值,二要"小,新,奇,特".)

3,巡视,点拨

4,组织交流

(说明:教师要作两手准备,以防学生做得不在点子上.如果学生提问没有价值,教师可将预先准备的问题混在学生的问题中,让大家一起讨论哪些问题提得好,然后再一起解决问题)

附:本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苏步青教授为什么说"从小就要爱科学"

②本文属于什么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应该怎么写

③"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等",这句话说得好不好,为什么(一是比喻精妙,二是用语严密.)

④"文盲"与"科盲"有什么区别扫除"科盲",从我做起,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避免自己沦为"科盲"

三,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所提问题整理在文后,自问自答.

2,为自己和同学的练笔集写一篇序言.

第3,4课时自由阅读和荐读

教学重点:1,自由阅读一篇或多篇课文

2,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

一,教师搭台,做好几个工作:

1,明确这2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展示形式:

①在后面三篇课文中自由阅读一篇或多篇课文,学习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主讲,准备上台讲课.

②推荐一篇关于"纳米技术"的文章,写好推荐理由,参加评比.

2,分组,以便开展合作.(说明:可以自由组合,人数4人左右,过少合作不起来,过多会人浮于事.)

二,学生自由阅读和荐读,教师巡视,指导,督促.

(说明:教师的巡视,指导,督促切不要走马观花,要真正"深入群众",事先要充分钻研教材,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应该了然于心,在巡视的时候尽可能帮助同学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指导要掌握好分寸,既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横加干涉.)

三,确定主讲人选,上交荐读作品.

四,主讲人在小组内试讲

五,荐读作品评奖(课后进行,可以由各组分派一名同学作评委.)

第5,6课时读书交流评比会

教学重点:1,自读成果交流评比

2,荐读成果交流评比

一,活动准备:

1,落实评委人选,组建评委会.评委会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评比标准.(可以由讲课内容和讲课艺术两方面构成,两方面稍作细化但不必过细.)

2,公布评委名单及评比标准.

3,抽签决定讲课顺序.

4,明确:讲课时间5~8分钟,一人主讲,小组成员可以作补充阐述.

二,自读成果交流评比

1,各组主讲人按抽签序上台讲课,评委当场评分.

2,宣布自读优胜小组,进行表彰.

3,学生点评

4,评委点评

5,教师点评:各小组的优劣得失,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重要遗漏和错误.

三,荐读成果交流评比

1,宣布荐读优胜作品,进行表彰.

2,获奖作品在全班交流.

四,活动总结

第7~10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

一,活动内容:1,问卷调查活动

2,科普宣传活动

(说明:两项活动,可以都搞,也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分工搞,一部分同学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一部分同学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内容和成果展示形式:

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形式要求问卷调查针对一定的人群,进行一次科学素养问卷调查《科学素养调查问卷》针对性强,充分考虑被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报告》能对调查数据作出统计和分析,文字表达清楚科普宣传针对一定的人群,确定一个专题,开展探究活动,搜集所需的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加工,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科普宣传科技小报展(例如"科技下乡村","科技进社区")内涵:信息的数量丰富,质量高,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不是全盘照搬,针对性强,讲实效.

版面:文字整洁清楚,讲究一点排版,美工.

2,教师提供信息搜集工具,教一些搜集信息的方法:

①提供阅览室,电子阅览室.

②教学生学会查阅书籍,查阅网络信息(如学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