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职文查重教育新闻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67 浏览:93458

我的成长历程:问题,引领智慧人生

海南华侨中学徐道安

2006年11月,全国第五届京港课程专家交流会以我所在的学校——海南华侨中学为现场,我作为现场的通用技术教师为参会的专家上了一堂观摩课.听课的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标组组长顾建军教授在评课时对我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他紧接着说了一句使在场的人大吃一惊的话:"徐道安是一个有问题的特级教师",徐道安有什么问题他不紧不慢地说:"徐道安善于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和提炼问题,并力图去解决它",哦,原来是这样!专家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又说:"一个技术课程教师最可贵之处在哪里在于看到课程实施中的不足,在于发现问题".我想,"问题"也是促使我个人成长的主要动力,顾老师一语中的,我的成长历程就是顾老师说的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智慧的过程.

问题之一:有没有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益的途径

时间倒回到1981年12月,我当教师才一年多,湖南省郴州地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在东江水电八局子校召开,郴州地区教育局通知我代表桂阳县去上一节课.怎么上好这节课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粉笔,黑板加嘴巴"的教学模式上,运用这种模式来上物理课,学生学习兴趣肯定是不高的,教学效益也是低的.说实话吧,由于我教学经验不足,当时学生对我上课的"满意率"不是很高,"满意率"不高意味着要下到初中去呀!当时我很苦恼也很着急,特别是要我到地区去上课,压力很大.我苦苦思索,有没有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益的妙招呢我一边查找有关资料一边向名师求教,后来,郴州地区电教馆刘铮铁馆长建议我运用电教手段解决问题.

我上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了当时报上的一则新闻:美国一天文学家对当年7月份的彗星与木星相撞的预言.我运用幻灯画面分析彗星与木星相撞的原因,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然后引出"万有引力".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自己精心制作以及教育局提供的幻灯片和模型演示慧星和木星的运行轨道,使学生懂得慧星和木星都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学生很容易把天文观测得出的焦距代入学过的椭圆标准方程,从而得出它的运行轨道,较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练习,我要求学生根据慧星和木星的轨道方程分别描绘其运行轨迹,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节课学生学习兴趣相当浓,教学效果相当好,受到了听课师生的好评.

通过这节课教学,我感悟到多种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我在当天的教学笔记中写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不想学,就是神仙也难教,通过多种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领进奇妙的自然科学王国".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随后我一头扎进了电化教育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究中.由于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我上课的"满意率"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满意率"的提高,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从而促进了我的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到后来,外面有人来学校听课,校长总是安排听我的.省,市举办优秀课调教活动,校长总是派我去参加,所以那时我拿了不少奖励证书.我写的论文也陆续在《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和《物理教学》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论文发表了不少,但我还是咬住"还有没有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益的途径"这个问题不放,后来,我把这个问题上升为一项课题来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地作出回答,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

由于我在电化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1989年我从学校调入桂阳县教育局电教馆工作,随后担任该馆馆长.我主持全县电教工作期间,桂阳县荣获"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湖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个人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工作者".2001年8月《湖南日报》以"现代教育科研求索者"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称我为湖南现代教育科研的领头人.2002年我被评为特级教师.我想,这一切成绩和荣誉的取得都源于发现并探究当时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问题之二:如何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

2006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主任来海南调研高中新课改,到了我们学校,他知道这里有个徐道安,于是找我谈话.刘主任是我敬仰的一位学者,能与大师对话,是我的荣幸.刘主任提出一个问题:"我从网上知道你是在"考试文化"背景下评出的特级教师,能否请你谈谈对"考试文化"的看法".

我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88年3月的一天,湖南省郴州市物理教学研究会年会的讨论发言正在郴州市一中进行.我的大学同学M在他的发言中谈到,物理这门学科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必须让学生多练,单元练,综合练,模拟练等别无它途,这是他的绝招.他说,仅牛顿第二定律,他就收集和自编了81道题,他眉飞色舞地说,学生如果过了他的九九八十一关,牛顿第二定律也就问题不大了.我不能同意他的看法,轮到我发言时,提出了与M相左的意见,我说练当然是要的,但不能被动练,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反思,领悟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内化为能力.练习更不能过头,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即可.一个牛顿第二定律就用81道题来练,那整个物理学科要练多少道题还有其他学科呢练习要符合规律,否则是摧残学生.但遗憾的是,我的意见并不占上风,当时大多数人特别是几个当校长的都支持M,支持我的只有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

后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为了分数,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平时考试不要舞弊,高考则要灵活一点,暗示学生可以舞弊.为了分数,不少学生课外请家教,而我们有的教师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家教上面,没有时间来辅导其他学生,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生普遍偏科,"跛脚老虎"比较多,低分学生比较多,非常不均衡,学生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教师为什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家教上"刘主任问.

"当然是受利益驱动,有些重点中学家教搞得红火的教师,很快就可以写豪华房子,小汽车.而不搞家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则比较清贫."

我告诉刘主任:"我是在"考试文化"背景下评出的特级教师,我看到了"考试文化"的结果是:我们的青少年背书可以,做练习可以,动手不行,创新更不行.我看到了"考试文化"使教育价值观全面扭曲和异化."

听了我的回答后,刘坚主任肯定地说:"把高中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被束缚的心灵重获自由,并且把他们引导到发明,创造上来,这比死记硬背,反复练习更有价值".


我说:"基础教育不改革,这样长期下去对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是非常不利的.美国为什么富裕其中一个原因是它通过"知识产权"赚其他国家的钱.联系到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裕其中的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知识产权"比较少,也就是创造,发明比较少.而创造,发明依靠背书是不可能有的,背书只能在"考试文化"中"锅里争汤"."要有"知识产权",要有创造,发明非要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不可!"

"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呢"刘主任问:"据我了解,2004年秋季,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拉开序幕,你怀着对课程改革的满腔热情,毅然奔向课改实验区.你来海南前已担任湖南省桂阳县教育督导室主任,到海南意味着从领导岗位返回教学一线,这需要有勇气,请问你的动力来自哪里"

我对刘主任说:"不是唱高调,我的动力来自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这已经变成了我的教育理想.我从新课程改革看到了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的希望!我坚信只有课程改革才能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我得知海南首批进入高中新课改,而海南也需要我这样的人,所以我就到了海南.我崇尚陶行知先生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我认识到这件事的价值,我就要去行动,就要排除万难,付出代价去实现它."

问题之三:为什么要选择教通用技术

"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谈何容易!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再说,物理也要课程改革呀,教物理就不能实现你的教育理想吗为什么非要改行教通用技术呢"2006年3月,中国教育报记者赵小雅采访我,向我提出了上述问题.

我回答她:"把学生从"考试文化"中解放出来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处理上.我改行教通用技术,一是学校有这个需要,二是我的价值观起了决定作用."

2004年8月,我被免试聘为海南华侨中学教师.当时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曾纪宁告诉我,学校通用技术老师和物理老师都需要,是教物理兼教通用技术,还是专教通用技术由我选择.我通过一个星期的反复权衡,选择了后者.

一些人对我选择目前还不被许多人重视的通用技术而感到非常惊讶.2005年成长博客网站把我作为年度人物在网上推荐,随后全国各地的网友发来了大量的跟贴:

"你一个物理特级教师,改教通用技术在现在学校的分配制度下,你在经济上要受很大的损失呀!"

"徐老师,你教通用技术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好处既升不了官了,也发不了财,何况你又不需要评职称.教物理轻车路熟,受人尊重,教技术困难重重,地位低下,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我选择教通用技术自有我的道理.我告诉赵小雅:"中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有系统的转型性变革更需要有点上的突破.其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就是在课程形态上的重大点上突破.而物理是在原有课程形态上进行改革,所以说通用技术课程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里有更大的平台,一个教师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何况中国不缺少物理特级教师,而特级教师在通用技术学科则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其一.其二,对物理与通用技术课程地位的高低,我有不同看法.物理作为科学课程主要是认识世界,它要探究"为什么",技术课程主要是改造世界,它要回答"怎么办",科学要发现规律(实际上作为高中生主要是验证规律),而技术要发明创造.你说谁高谁低呢要实现飞天梦,需要懂得万有引力定律,但更需要发明火箭,宇宙飞船,你说懂得万有引力定律和发明火箭,宇宙飞船谁更有价值呢"

由于物理要探究"为什么",而技术是回答"怎么办",我倒是认为通用技术比物理更接近生活,接近动手,接近发明创造.而发明,创造是建立在各门学科知识之上并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它应该比各门学科知识的层次更高.有人看不起学习技术,不是技术没有价值,归根到底是技术在中国未纳入对"读书人"的评价,科举时代没有,应试教育也没有.科学不也经历这个过程吗由于科举时代没有把科学纳入对"读书人"的评价,那时"读书人"看不起科学,你能说科学没有价值吗"赵小雅认为我的回答非常有道理.

2006年3月24日,我的《运用新理念探索教学新特色》一文在《中国教育报》赵小雅负责的"基础教育"版以整版篇幅刊登.这篇文章发表以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编辑部主任付宜红知道海南岛有个徐道安,她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特级教师段青对我进行了深度采访.

付宜红开门见山:"我了解到你是有思想的特级教师,请问,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思想是什么"

我直截了当告诉她:"我受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很深."接着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我的原名叫"徐解放",我父亲是参加渡海作战的老兵,这个名字是他为纪念海南解放而取.我在大学期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和道家哲学特别感兴趣.毕业那年,我模仿陶行知把姓名改为"徐道安","道"就是取自老子《道德经》中核心理念.但我的"道"是遵守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教育之道."安"即"安定","和谐"之意,"道安"意即通过寻找一条教育之道来建设一个"和谐","安定","富足"的理想社会.比较巧合的是,我恰好姓"徐",我对"徐"的解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徐徐的"或者说"渐近"的过程.我认为,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包括开设通用技术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正道.

"通用技术课程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有什么联系"段青问

我对段青说:"通用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这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生活教育"和"活的教育"思想是相通的.所以我选择了教通用技术实际上是选择了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而且现在要我再一次选择,我还会选通用技术."

付宜红主编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6年第6期,以《他自豪,他是共和国第一代通用技术教师》(作者:段青凡帆)为题,对我们学校以及我开展课改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问题之四:怎样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新生

一个网友问我:"徐老师,高中新课程在海南实施了三年,海南人把诸多难点变成了亮点.但也还有不少的老师面临许多困难,困惑和苦恼.现在新教材给教师留足了创新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素质,而现在老师们感觉到缺乏创新的措施保证和环境支持,特别是感觉自身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更新知识,更新观念.特别是老教师要与新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困难更多,请问徐老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我回答他:"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有一个过程,但从教师自身来讲需要有脱胎换骨的勇气."我从网上看到一则故事,我把这个故事发到这个网友的,希望对他能有所启发.这是一个关于老鹰获得新生的故事:

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然而,有一部分鹰却在40岁的时候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一只鹰活到40岁左右,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因为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双翅的羽毛也会粗大沉重,不再能够自由飞翔.这个时候,鹰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巢穴,静静等死,一是通过煎熬,获得重生.如果一只鹰选择了重生,那么它必须很努力的飞到山崖顶端,忍着饥饿和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的敲打它的喙,直到脱落.等到新的喙长出来,老鹰必须用新喙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在这两件工作完成后,老鹰还要把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当这150天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在天空.

我想,我和全国所有的实施新课程的老师一样,多么象这只老鹰啊!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高中课程改革的路上就经历了老鹰选择重生的前面几步.

第一步:"忍着饥饿和疼痛,敲打旧喙,拔出旧爪子和拔掉旧羽毛"

改教通用技术以后,我和全国所有的通用技术老师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参加了通用技术学科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选择了艰苦的自学,三年来,自学了技术设计以及结构力学,工程力学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有关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反复研读和反思.这门课到底是一门什么课它与过去劳动技术有什么不一样它与科学课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究竟要怎么把握我作为全国最大的通用技术网站的话题主持人,发起了对"在通用技术学习中学生如何获得大智慧","通用技术如何定位"和"通用技术教学如何处理"动手"和"动脑"的关系"等大讨论,讨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点击率和跟贴数创话题讨论之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讨论和反思弄明白哪些旧观念是要抛弃的,哪些新理念要树立起来.我想,这就是"把那些粗壮而沉重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掉,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

第二步:"新的喙,新的爪子和新的羽毛开始长出来"

近几年来,我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资源缺乏问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及校本研究》的子课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编撰了《通用技术(必修)学习参考》(40万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通用技术教学探究》(20万字)等书,制作了通用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72课时(180M)和部分教具,使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缺乏有所缓解,我想,这时候可以看成"新的羽毛开始长出来了".

第三步:"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

2006年,我被聘为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2007年,我被教育部聘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远程研修团队核心成员".参与了对新进入高中新课程省份的骨干教师的培训,2006年以来应邀到福建,天津,辽宁,山东,陕西,江苏,湖南等省市参与国家级通用技术课程培训者的培训工作,培训教师达3500人次.2007年5月,电视台CCTV—10与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远程研修团队"联合组成节目组,对我进行了专访,并把我所上的"开环控制系统"一课全程录制下来,作为研修学习向全国推广.

我应邀参加了国家教育部,海南省教育厅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其他相关工作.如教育部课标组组织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教学指导书》的编写,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远程研修专题片脚本的编写,海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基础会考测评指导》,《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集萃》的编写,担任教育部课程资源中心管理的"成长博客"通用技术网站值班员等等.我作为海南省普通高中中心教研组成员,参与了海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中会考命题.上级和有关部门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6年,本人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海南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我被评为海口市优秀教师和海口市优秀员.这个时候我想可以叫做"重又获得30年的新生".

第四步:"再次翱翔在天空"

我想,现在离"再次翱翔在天空"还有一定距离,这有待下一步努力.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只能说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路还很长.我相信,今后我们其他教师的工作一得比我更出色,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才有希望.我在此祝福全国所有新课程教师像鹰一样,在经历一段痛苦之后获得朝气和活力,在高中新课改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魅力,干出一番成绩,象雄鹰"再次翱翔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