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成都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108 浏览:54433

利用"校讯通"构建叙事德育交流平台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林东小学张茂发

摘 要叙事德育是叙述者通过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因其生动亲切,易于为孩子们所接受,因而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近些年,随着叙事研究的深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在道德教育中选择了这种教育形式.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校讯通实现家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有效解决老师家长之间沟通"[1]

二、利用校讯通交流叙事德育中的困惑

【案例】


有位家长曾在校讯通上"诉苦":她的孩子很爱听故事,她呢,对说故事更是"乐此不疲",说完以后还会习惯地加上一两句,诸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等"或者"你要向故事中的某某某学习"之类的.有一次她给孩子讲《狐狸与乌鸦》,顺便问了一下:"你喜欢狐狸还是乌鸦""狐狸."孩子坏坏地笑."为什么"这位家长很惊讶."因为狐狸聪明."家长一下子茫然,没想到孩子是这样看问题的,想批评他一下,又觉得不妥,因为孩子说的是实话,又有他的道理,强行压制只怕会适得其反,一下子不知怎样说才好.

这位家长的话题引来不少"同病相怜"者,他们表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认为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敢想敢说,有时他们的回答真的让人"瞠目结舌",但又难以反驳,况且教育更不可强制.有家长还找来了一个寓言教学案例《狐狸与乌鸦》放到平台上,结果更让大家迷茫了:

"你愿意做狐狸还是愿意做乌鸦"

"狐——狸!"

"就没有想做乌鸦吗哦,没有.那么,你们说说做狐狸的原因吧."

"狐狸漂亮.我希望自己长得漂亮."

"狐狸的样子好可爱,笑起来甜蜜蜜的,说话让人忍不住就相信了."

"狐狸聪明,爱动脑,会说话.她用说话的办法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我知道骗人不好.可是如果我饿极了,也会骗东西吃的."

"狐狸做事情能坚持到底.第一次不行就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第三次,而且越说越好听,终于达到了目的."

"哈哈,咱班成狐狸窝了,"教师期待着不同的声音——虽然在内心深处,她也倾向于做狐狸,"现在,有愿意做乌鸦的吗有没有"

"我,"一名同学站起来,"我改主意了.狐狸太漂亮了,皮毛太美丽了,猎人都喜欢打狐狸.做狐狸很危险,还是做乌鸦安全些."

【反思】

到底要让孩子学习谁面对家长的困惑,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有必要站出来答疑解惑,让校讯通充分发挥出其"家校互动"的作用.

这则寓言的本意,是想借故事来纠正或防止儿童因轻信而受骗,但因种种原因(包括故事编写时的不良暗示),出现了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的,当孩子们有机会把这个寓言拿来应用时,他们的所作所为差不多同这些意图完全相反,结果是他们"一面嘲笑乌鸦,而另一面却非常地喜欢狐狸",喜欢像狐狸那样"为非作恶",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2]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笨孩子》《蜡笔小新》等.因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孩子们对人物的取舍标准并非尽如故事的编写意图那样"善恶分明",所以家长在用这样的故事教育孩子时,不宜保持"价值中立",更要避免出现"南辕北辙"式的价值误导,应不失时机地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

美国学者拉思斯主流价值观"等

【反思】

通过这个教育案例,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进一步明确:孩子们是单纯的,可爱的,但往往也是幼稚的,缺乏理性的.他们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特别是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事迹会让他们因感动而产生模仿心理.良好的榜样是促进孩子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力量,是他们从感动到行动的催化剂,也是道德学习的有效素材,但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远非孩子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如果只是强调学生要学习榜样的事迹,而忽略了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因素,不是让他们走进盲目学习的误区则是陷入不知所学的困惑."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个方面向他提出对他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自己的,亲自解决的任务."[4]

在叙事德育中,要让学生弘扬英雄人物的精神,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不能仅仅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而应帮助大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并激发他们的道德智慧,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培养学生扶危救困的品德,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爱心捐款,或者适当做一些义工,但绝不可号召或默许他们遇到坏人坏事就挺身而出,看见有人落水就下河相助,因为这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不能把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必然地联系起来.又比如,讲述雷锋一类人物的故事时,不宜将他们渲染得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宏大叙事"往往让学生产生难以企及的烦恼.可以就雷锋经常做的一两件事与大家讨论,明确雷锋其实很普通,他只是在做自己身边的小事,只要肯坚持,这些事我们也完全可以做好,然后提出具体的建议(可联系班上雷锋式的同学),这样孩子们就感觉很真实,知道去做什么,怎么做,而不至于不知所措.

故事背后总是负载着丰富的知识和社会价值,运用故事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适应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水平,调动起儿童对道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欢迎和喜爱.叙事德育作为一种较新的理论,在实践的运用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探讨得越深入,越全面,越细致,运用起来才会更加从容,更加得心应手.校讯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

[1]李季.拨动"情"弦:有效德育叙事的艺术[J].小学德育,2016(8)

[2]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8—132

[3]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9)

[4]鲁宾斯坦.心理发展的原则与.伊·斯·延科.德育过程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