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幼教幼儿教师招聘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1 浏览:7915

长春市一零三中学基于网络环境综合探究课教案

邮编:130042王秀海张雪梅

课题《贝多芬专题学习》课型综合探究课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1,在网络环境下,从音乐与文学的角度入手:聆听贝多芬音乐,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观念和方法,阅读有关贝多芬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命历程,了解他在音乐史上和人类心灵史上的巨大意义.

2,扩展审美空间,培养审美能力,利用网络交流信息,以感知,分析和评价整合网络信息资源.过程

方法任务驱动: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学习主页,设定不同的信息模块,由此可以进入相关网页获取信息.学生在初步的感知后进入校园网上主题探究室交流,之后再感知,进入网上"爱乐人走四方——爱乐人随笔"(bh2000.))bh2000.首页中的部分,如:

2003/06/19 [爱乐话题] 一讲二讲三讲

和课堂实录vcd.

下面选取网上部分内容,反映学生上课情况:

(黑体字为网上交流内容)

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写下心灵随笔,在网上展示.

例如一年二班有一位署名为落木萧萧的同学写到:

聆听贝多芬

草地上荡过,最柔和的风,湖面上飘落,悄无声息的雨.真诚地对世界宣告:我们并不高于自然.然后,投入自然的怀抱中,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海风唤醒四季",在风中快乐的奔跑,清新,明快.

渐渐地,乐曲柔和了下来,但全然没有妩媚,温存,飘逸,像在驻足观望.理解着自然的广阔和深远,博大与深沉,向一切的美好发出爱的呼唤.一颗沉睡了一百多年的心仍在跳动,跳动在这鲜活的空气中等此时此刻,我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在真诚地接受着这份天真,这份含义深远的天真等

真好啊!祝你们的讨论会成功!我有个想法,这就是不要把贝多芬神话.他是人类中的优秀者,而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有着和他一样的感情,理想,勇气等当我们听优秀的的音乐,读优秀的书,和优秀的心灵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多好,我们会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这让孩子们感到兴奋与自豪.交流更踊跃了,思考更深入了.比如一年五班的陆黎同学就在到:

我有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的音乐界里,贝多芬是否还会存在于人们心中,贝多芬的音乐是否还会流行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请各位多多指教!

我们在网上回答到:

陆黎同学的疑问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过解决这疑问的最好方法是,我们怎样去抓紧时间聆听大师的音乐.否则总有隔雾看花的疑惑.

重要的是去感知.不知道,这种理解对不对.所以,我对贝多芬不想做切割式的分析.我想更多的是抓紧时间去用一辈子听音乐.爱这个网站吧,从音乐开始.

把音乐,还是音乐,然后是文学当成走进贝多芬的灵魂的方式,行吗

课程结束了,有关贝多芬的讨论仍在继续.学生们的自主探究仍在继续.网络上的探讨还在进行.由此想到了更广阔丰富的古典音乐天空,"我们意识到积累音乐艺术感受的重要性,所以想请网友为学生的检测期开一个古典音乐欣赏清单,从曲目,电台和电视台的专栏(最好有时间表),书籍,碟片,音乐熏陶的渐进方式等等方面帮助我们,以便为学生打下音乐审美的底子."

周老师: >,您好!我已收到您的来信.谢谢您对我们活动的支持. >,昨天和今天早晨我上网下载了"爱乐入门",我感到自己原来对古典音乐的那么一点点星火可以在这儿燃烧起来.真的很幸运,发现这么好的网站.我要把它告诉更多的人. 您发过来的文章已看过,《有关生命价值和读书的随想》一文中所谈到的生命是一个过程和读书是人生乐趣,恰恰是一些孩子正在苦苦思索的问题.我想会对他们有所帮助.信箱出现错误,有关贝多芬的文章能否再发来一份.>,我的幻灯片,您看了吗有几处链接未发过去吧因为我对音乐有很多误解.一定错误很多.不过从今我可以得到爱乐人的指点了.我们的教研活动到2004年9月结题.如果您有时间,谈谈您面向初中生有关贝多芬的教学设想好吗(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多谢了.周末愉快!

王老师:你好! 我的贝多芬讲座没有涉及到文学.主要是谈他的精神,以及我们应该接受更好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受潮流影响,受商业影响.那次的讨论相当有意思,学生们有的很尖锐,有的很有想象力,还有的非常智慧,有水平.那时一次非常成功的讲座,有时间我可以给你描述一下.所谓成功,主要是指孩子们的状态,他们投入的程度.我讲课基本上就是即兴式,没有详细的提纲,只有主要内容和大致设想,讲的时候以激发学生的思索,感触为目的,让他们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他们和我的对话中,我也是灵感大发,不过,基本上他们会循着我的诱导,最终达到我所希望的结果.其实每一次对我而言都是挑战,但也是非常"好玩"的事儿,总是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点,学生们,包括在座的老师,也都非常兴奋.我觉得,在每次讲座后,应该达到的效果是,每个 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重视,觉得自己很棒,并且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可以说是当老师的第一要旨吧. BH2000上,除了爱乐之门,还有我的几篇文章,另外还有我丈夫的一篇,是谈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他也是音乐学院的老师,教作曲的.你的幻灯片挺好的,内容很丰富,不过没有链接,我只能想像里面的具体内容了.发过来的小文《告别的时刻》也是发表在BH2000上的,不知您看过没有.《音乐是一种心境》是多年以前写的,曾在《读者》上登出,结果在网上发现了,我又下载了回来.


你不要那么客气,我们多交流吧.祝好!周小静

王老师:谢谢你发过来的东西,很好.我觉得你们给了孩子非常丰富的东西,这是老师自身修养和眼界的体现.需要我做什么,请告诉我,很高兴和你们相识. 周小静 王老师:不知徐梦露是不是你的学生,她在BH那儿发表了一番感想,被一些网友批评了.此外还有人态度非常强烈地批评你们讨论的那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我很怕学生的积极性和大胆思维被他们吓住了,但又不好在那里说什么,建议你和学生谈谈这事儿. 有几个常来BH2000的人,总是争吵,我觉得他们有些人的确有思想,但是态度总是过激,另外也有人喜欢表现自己,压倒别人,这在我看来十分无聊.还有人对孩子们的接受,理解能力不大了解,有可能孩子们会收到打击,这是我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希望你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有权力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如果不同意那些人的意见,不一定要去争个谁是谁非,但可以思考.关于那篇文章,我觉得总体是很不错的,有个别地方出了错(关于贝多芬向巴赫学习)是不应该,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你向该书的编辑提醒一下,能改过来最好.我有个另外的想法,不知你是否同意:每次讨论,最好不要归结到一个简单的结论上去,应该是开放性的,让孩子们觉得有兴趣,有发散式思考,让每个学生都保持自己独特的角 度.人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看了同一篇文章之后,有不同的思索角度,是正常的.如果都一样,反倒不正常了.

周小静

周老师:

您好!今天才给您写回信,对不起.我感到在网络教学尝试与审美教育中产生了矛盾.如何能让学生愿意拿出时间聆听贝多芬作品这是本次教科研活动发展的瓶颈,不是谈,再谈. 王老师: 你说的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虽说真正的美,崇高是有永恒价值的,但不可否认,古典音乐的确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就像古典文学,绘画一样.当代很多人觉得蒙娜丽莎一点都没啥稀奇,远不如一些当代绘画作品迷人,性感.还有很多人觉得雨果的小说太长,里面有太多的议论,让人受不了,《红楼梦》太繁琐细腻,而不像当代的文学那么直接了当,节奏快,看着"来劲"等毕竟一种艺术形式还是有它的人文背景以及形态特征的.所以要想对那些传世之作产生兴趣,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少数人愿意让自己脱离喧嚣的现实生活,遁入到超凡的境界中去,品味古典艺术的内在美.还有,孩子们压力大,业余生活很少,而流行文化比如那些直白地表现年轻人感情的歌曲,能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共鸣和宣泄,光听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作品,了解那些在荧屏上频频出现的明星,就占去了不少时间.我不觉得这些流行歌曲都是不好的,其实里面也有很多不错的,从内容上到形式上.贝多芬最优秀的音乐基本上都是长大的交响乐,孩子们不大可能坐下来专注地听上40分钟.说起这个来,我觉得中国的孩子们个人自由活动时间太少,实在是一个大问题.他们离开学校以后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写作业中度过了.如果你再把听贝多芬当作一项任务或者作业交给他们,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第三个问题是听古典音乐需要一定的知识.看小说,可以只看故事古典不管其他,但如果对文学写作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会从中得到出除了故事以外的很多感触.听音乐也一样,除了直接去感受以外,还有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孩子们听不进去,与不理解交响曲是怎样一种艺术,也有关系.最后,我觉得也有个性问题.有些人生来就喜欢比较深刻,有内涵的东西,有些人则喜欢感官的享受,有些人喜欢有力的,崇高的,有些人则喜欢阴柔的,平易的.再说,"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名言会让我在偶尔的失望中获得一点点安慰.当老师的就算是竭尽全力了,不还是有学不进去的学生吗.所以,不可能让孩子们在经过了关于贝多芬的讨论以后,就成为他的音乐的爱好者.你可以试试别的办法,比如在孩子们自习的时候,用几分钟的时间放一首贝多芬的音乐,如某个乐章,某首小品.不要多,否则会让他们有压力,厌倦.或者,在他们写作业的时 候,用极低的音量放一首他的慢板乐曲,当作一个似有似无的背景,这样他们不会觉得压力,而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他的动人. 我认识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也是教初一的,他最近在一次早自习中带去了他喜欢的几首乐曲,只是说说自己喜欢它们.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就写这些.我得去学校上课了.有时间再接续聊吧. 祝好! 周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