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实务,好写的会计文题目2016年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652 浏览:71886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内部控制信息评价,审计意见和市场反应

姓名:钟磊

学号:MG07004044

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方法

指导教师:阚京华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在安然事件和世通事件之后,2002年,美国国会颁布SOX法案,强制规定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有效的评估,并出具审计师对自我评估报告的审计意见.2016年,我国五部委联合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制要求我国的境内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6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新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同时,也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但是由于上述规定是从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没有强制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提供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在2007年到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共有330家之数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内部控制优秀的公司的管理层会更倾向于将公司优秀的一面传递给投资者,在本文中的表现就是详细的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也会更有动机去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计,以提高自我评价的可信度,在本文中的表现就是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本文拟以2007年到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的详细程度进行评分,以区分出信息披露在质量上的差别,再进一步验证发布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是否都是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公司,最后,再对这些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进行检验,以测试该信号能否被市场接受,从而反向形成对自愿披露审计报告的市场绩效的激励.本文的最终目的是为计划于明年实行的新政提供数据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关于内部控制报告及其影响的研究

Willis(2000)认为提供内部控制报告是公司管理层向市场传递信息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提供财务报告无法反应的内容.公司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在实质上向公司的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了公司的战略和经营政策,向他们证明公司的管理是有效的,股东和投资者通过阅读内部控制报告,获得了公司治理的信息.由此可知,公司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可以通过股价的变动来改变公司的价值,体现出正相关性.

Bryan和Lilien(2005)在文中分析了在萨班斯条款颁布后,不同特征的公司的披露情况,发现了在同一个行业内,内部控制有缺陷的公司的规模和业绩都不及该行业的平均水平,并认为规模较小的公司与财务报告有缺陷的公司不可能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Ragahunandank(1996)的实证研究通过选择1989到1993年符合条件的公司做样本,检验后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对于财务报告存在缺陷的公司来说,仅有10.5%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对小公司而言,若存在财务报告问题,则会极为明显的影响内部控制报告的发布.最后得出结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可能性较小.

Hermanson(2000)的调查显示,被访问者分成认可内部控制的作用以及重要性,一个好的内部控制能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2.对自愿性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Fama等(1983)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个数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呈正相关.

Eng&,Mark(2003)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呈现负相关,而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的比例与后者呈现正相关,另外国家控股,公司总资产规模大,资产负债率较小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研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有如下特征:发展较快,组织变革迅速,财务风险较高,内部控制资源少.

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

Willis(2000)认为,内部控制信息报告会增加公司的价值,因为好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布会引起股价的正向反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管理层通过披露内部控制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了解公司情况的机会.内部控制信息反映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了解公司管理运作的科学性,增强股东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息.可以说,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是公司与投资者获得双赢的行为.所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加的.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

Bedard(2004)在研究了《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强制规定的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实际作用效果.他认为SOX法案的颁布确实有助于抑制财务报表的舞弊行为,但是同样的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弊端,成本过高.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分析和决策.管理层会认为这个强制义务是一项负担,分散了本来应该用于管理公司创造盈利的精力.而投资者也会认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披露成本,从而影响了利润率.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反应.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

仇莹(2005)提出了如何评价与财务有关的内部控制.她设计了一个模型,主要参照了COSO五要素,研究了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披露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上市公司应当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模型是对内部控制目标,控制程序,控制风险及会计报表认定目标,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和评价.并指出上市公司应该并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点改进意见.

2.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研究

李明辉(2001)认为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并减少财务舞弊行为.李明辉,何海,马夕奎,唐予华(2003)通过研究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最后提出了完善建议.

3.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林斌,饶静(2016)在信号传递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我们上市公司为何资源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内部控制优秀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自愿信息.具体来说,报告快速成长,资产规模,财务状况,组织变革速度等因素都对自愿披露行为产生或正或负的关系.

蔡吉甫(2005)在研究了2003年上市公司之后,发现业绩越好的公司以及财务报告质量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相反ST公司自愿披露动力明显不足.

4.关于内部控制报告审核的研究

秦雷,梁劲(2005)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很多缺陷,披露的内容可信度低,随意性强.主要原因是制度的缺陷,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陈关亭,张少华(2003)就已经提出建议,要求我国仿照SOX法案,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出具审核意见.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外都对内部控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文出于研究目的,主要回顾了何种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内部信息披露产生的影响.

1.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

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评价标准,目前使用的标准是基于COSO五要素提出的披露要求,仅仅列出了需要披露的内容,但并没有就披露出的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这就导致了自我评价报告的使用者在阅读时,难以对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公允性做出评价.而在美国,SEC已于2004年规定企业必须每年需要向SEC递交管理当局如何对财务报告中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年度报告,其中包括管理当局用于评价企业财务呈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框架的报告,管理当局对到最近财政年末为止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鉴定报告,提供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财务呈报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的鉴定报告.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基于COSO五要素的信息披露评价标准,拟通过对最近三年来信息质量的评价,来检验目前需要强制性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信息质量,并检验是否因为当前没有强制力的奖惩措施,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流于形式.

2.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布的影响因素

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积极性的研究,可以很好的看出内部控制信息审计的重要性.比如说公司的经营业绩优秀的公司更积极的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业绩不佳的公司更倾向于少披露此类信息.这就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越是差的公司,越应该加强监管,越需要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对投资者的利益负责.本文中选取了一些被普遍使用的检验变量,以为制定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

由于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的披露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所以在这一部分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探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是否与该披露行为显着相关.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之后的市场反应相比未披露公司的市场反应是否有显着不同.对于市场噪音,本文则试图通过增加控制变量来为研究结论提供支持.该部分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分析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来为明年实施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研究方案

研究问题与内容结构

本文主要研究哪些因素对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审计信息产生影响以及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后的投资者的市场反应.

本文拟选取2007-2016年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首先研究所有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况,大致了解了目前强制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而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情况作为检验下文自愿性内部控制披露的影响因素之一,带入下文的实证部分.本文的实证部分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哪些因素会影响自愿性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第二是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是否是正相关的.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文章框架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五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背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构建了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用逻辑回归的方式进行检验,对于市场反应部分,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对CAAR值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提出了结论以及意见和建议.

具体来说,文章的架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文章框架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背景阐述.主要回顾了我国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演变过程以及2007年以来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执行情况.

第三章,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及理论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前人研究的结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控审计信息的披露.

第四章,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在这一部分建立模型,选择因变量,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CAAR的计量,分析自愿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的市场反应.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意见.主要总结了文章的结论,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全文的结构图如下:

图1文章框架结构图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本文拟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规范研究主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背景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分析,并对设计评价指标对内部控制内比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打分,实证研究主要从WIND和巨潮资讯网数据库中选取了2007-2016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以及计量软件Eviews5.0,设计LogisticRegression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后市场投资者的反应进行检验.

本文拟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哪些因素会影响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拟构建模型如下

Ln()等于+ROE+LEV+ASSET+AGE+GROWTH+REFIN+SCORE+IND+AUDIT+ε

其中:DIS内控审计信息披露状况,披露取1,否则为0

ROE收益率利润率为正则为1,反之为0

LEV资产负债率,数值变量

ASSET公司规模年末净资产的自然对数

AGE上市年限公司上市年数

GROWTH增长前景若该公司年利润增长率超过平均水平则为1,否则为0

REFIN再融资需求虚拟变量,若该年预计增发或配股但实际没有取1,否则取0

SCORE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本文内部控制评价得分

IND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人数

AUDIT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取值为0,否则为1

CAAR等于+DIS+ROE+LEV+ASSET+GROWTH+AUDIT+ε

其中:

CAAR超额累计报酬率,i公司个股在给定时间窗内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

DIS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布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为1,否则为0

ROE收益率利润率,为正则为1,反之为0

LEV资产负债率,数值变量

ASSET公司规模,年末净资产的自然对数

GROWTH增长前景,若该公司年利润增长率超过平均水平则为1,否则为0

AUDIT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取值为0,否则为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点

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如下:

1.需要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背景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从中发掘这种制度背景对公司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可能的影响.

2.从理论上分析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检测设和模型的构建建立基础.

3.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具体研究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变量和研究模型.

本文研究的难点如下:

1.建立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本文的一个难点,设置男写指标,以及每一项指标的权重难以把握科学性和全面性.

2.如何在研究模型和变量的选择上,突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和可能的创新是一个难点,即研究变量和研究模型的设计是本文一个难点.

3.本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量大,而且要计算CAAR值,数据处理分析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四、研究计划进度

1.2016年1月-2016年3月,选定题目,收集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与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2.2016年3月-2016年6月,对文章进行各章节的进行实体构思与书写,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代入模型进行检验,至此完成初稿.

3.2016年7月到2016年10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论文

4.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完成最终论文,打印,装订并提交论文,申请硕士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AndrewJ.Leone,2007,Factorsrelatedtointernalcontroldisclosure:AdiscussionofAshbaugh,Collins,andKinney(2007)andDoyle,Gen,andMcVay(2007),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elsevier.corn/locate/jae

[2]ChuleepornChangchit,Cyde,W.Holsapple,DonaldLMad—den,2001,Supportingmanagers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s:anexpertsystemandexperimentalresults.DecisionSupportSystems30(2001)437—449

[3]ChuleepornChangchit,ClydeW.Holsapple,RalphEVia—tor,2001,Tranerringauditorsinternalcontrolevaluationknowledgetomanagement.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2001)275-291

[4]DorothyMcMullen,K.RoghunandanandD.v.Raman,1996,InternalControlReportsandFinancialReportingProblems.AccountingHorizonsVal,10No,4December1996PP,67—75.

[5]HeatherMHermanson,2000,AnAnalysisoftheDemandforReportingonInternalContro1.AccountingHorizonsNo.3September2000PP.325—341.

[6]HollisAshhaugh-Skaife,DanielW.Collins,WilliamRKin-neyJr.2006.TheDiscoveryandReportingofInternalCon—trolDeficienciesPriortoS》(-MandateelAudit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February28.

[7]Jacqueline,Hammersley,Linda,Myers,CatherineShakespear,2007.MarketReactionstotheDisclosureofInternalControlWeaknessesandtotheCharacteristicsofthoseWnessesunderSection302oftheSarbanesOxleyActof2002,WorkingPaperSeries.January2007.papers.SSITL/sol3/papers.ch

[8]J.Efrim.Boritz,PingZhang,2006,HowDoesDisclosureofInternalControlQualityAffectManagementChoiceofthatQualityApril5,2006CAAA2006AnnualConferencePaper.

[9]JeffreyT.Doyle,WerliGe,Sarahe,Mcvay,2006,Determinantsof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May15,2006,SSRNWorkingPaper.papers.ssrrL./

[10]JeffreyT.Doyle,WerliGe,Sarahe.Mcvay,2005,Determinantsofweaknessesin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andtheimplicationorearningsquality.March1,2005,SSRNWorkingPaper.papers.ssrrl./.

本文所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即包括鉴证报告,审计报告和审核报告三种.由于当时尚未统一称谓,这三种名称在07,08,09的实际工作中都有使用.

11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制度背景阐述

第三章理论分析

第四章影响因素

第五章市场反应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局限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