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教育计划资源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11 浏览:20574

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公园小学校刘伟

德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德育要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紧抓德育教育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

一、多实践多体验抓住每一个德育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只靠说教式的教育是不能使学生们得到充分体验和在体会中求发展的.我的做法是: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互相团结,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例如,在雷峰学习月里我校开展了学雷峰做好事的活动,学生们在校内外多做好事,多奉献爱心并把自己做好事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有的同学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有的同学主动帮助同学,有的同学回到家中帮妈妈扫地,洗碗,有的同学到颐养院为老人们奉献爱心等好人好事.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集体为公园捡垃圾,组织学生在地理园里亲手种下一粒粒种子,栽下棵棵秧苗,学生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二,要从小重视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宠儿,全家的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一再的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说过,我们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只知道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我刚刚当一年级班主任时,有一次全班同学在做游戏,表现好的奖励小礼物,一位小同学得到了礼物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因为顽皮,老师把礼物要收回来,他因为接受不了此打击,边哭边打老师.在这个例子中,这位同学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尤为突出.还有的学生一年级选上了班长,但在二年级全班评选中落选了,他因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专门与老师,同学找茬生气.还有的同学自私,自立,做什么事情总先想到自己.造成这些同学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同学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三、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坚持以人为本,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重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学校德育教育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掌握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设一些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中,把道德学习与道德行为融为一体,坚持"学"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如果"模不模,范不范"何以为人师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时时处处作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着名文学家教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怎么写作于人民,怎么写作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一个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