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规范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18 浏览:32200

西南科技大学 2016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型专业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拟招生

人数指导

教师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初试科目备注01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0816-2419257)

0833城乡规划学

01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规划

02防灾减灾与遗产保护

03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

04循环经济与发展战略规划

35崔春龙

杨剑

李嘉华

王营池

王禹

侯兰功

符娟林

袁犁

成斌

赵祥

李长奇

李嘉林

刘弘涛

梁爽

张文君

张勇

王朝全

李燕琼

李富田

李秀

姚萍

何林泰⊙

顾林生⊙

唐飞⊙

姚军⊙

韩华⊙04

02

03

04

01,03

03,04

01,03

01,02

01

01

01

01

02,03

01,03

03

04

04

01

04

04

03

01,03

02,03

02

02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6城市规划原理

④501城市规划设计

(6小时)复试科目:中外城市建设史

同等学力加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0814土木工程

01结构工程

0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3岩土工程

0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0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50

王汝恒

姚勇

雷劲松

贾彬

刘彤

陶俊林

陈国平

孟庆利

杨炯⊙

田文⊙

杨勇新⊙

陈小伟⊙

卢永刚⊙

梅军⊙

胡文军⊙

郝志明⊙

李明⊙

莫军⊙

李明海⊙

何思明⊙

张誉

李丹

刘筱玲

吴艺

王宁

朱宝龙

樊晓一

张友谊

刘俊新

田文高

王月明

古松

苏有文

何鑫

文华

陈海焱

胥海伦

高理福

唐易达

王令

刘东

蒋斌

马立

唐中华

钱伟祺⊙

钟星灿⊙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1,02

03

01,02

01,02

01,02

01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2,03

01,04

01,02,04

01,04

04

01,03,0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5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混凝土结构原理或建筑环境学

同等学力加试:抗震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热力学,暖通空调(任选2门)说明:带"⊙"标记的为校外导师

专业学位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拟招生

人数指导

教师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初试科目备注01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0816-2419257)

085237工业设计工程

01城市设计

02景观建筑设计

03环境艺术设计

04装饰设计10

李长奇

袁犁

李嘉华

王禹

赵祥

成斌

崔春龙

刘弘涛

符娟林

杨剑

唐飞⊙

姚军⊙

谭欣⊙

杨洪露⊙01,03

02

02

01,02,03,04

01,02

01,02,04

01,02,03,04

01,02,03,04

01,02,03,04

01,02,03,04

02

02

01

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7设计史与造型设

计基础

④820景观环境与城市设计理论复试科目:快速设计(3小时)

同等学力加试:居住区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01土木工程

02工程力学

03工程管理

04建筑学

05城乡规划学

06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50

王汝恒

姚勇

雷劲松

王宁

朱宝龙

樊晓一

贾彬

张誉

田文高

张友谊

刘俊新

孟庆利

吴艺

陶俊林

陈国平

李丹

刘筱玲

王月明

古松

苏有文

何鑫

文华

李嘉华

成斌

梁爽

赵祥

李长奇

崔春龙

袁犁

刘弘涛

王禹

符娟林

杨剑

侯兰功

陈海焱

胥海伦

高理福

唐易达

王令

刘东

蒋斌

马立

唐中华

01,02,03

01,02,03

01,02,03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02

01,02

01,02

01,02

01,03

01,03

01,03

03

01,03

04,05

04,05

04

04,05

04,05

05

05

05

04,05

05

05

05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19工程力学复试科目:混凝土结构原理或快速设计(3小时)或暖通空调

同等学力加试: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传热学,工程热力学(任选2门)说明:带"⊙"标记的为校外导师

注:各专业招生人数(包括接收推免生人数)仅作参考,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文件为准,实际录取时各专业招生人数根据报考情况进行调整.

学术型复试科目

专业

代码专业

名称复试

科目可参阅书目备注0833城乡规划学中外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版,沈玉麟主编:《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徐循初主编:《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0814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原理,建筑环境学《混凝土结构原理》熊丹安,姚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建筑环境学》(第二版),朱颖心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任选一门抗震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热力学,暖通空调《抗震结构设计》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2版,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2版,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廉乐明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暖通空调》,唐中华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任选两门)

专业学位复试科目

专业

代码专业

名称复试

科目可参阅书目备注085237工业设计工程快速设计(3小时)夏鹏主编:《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权亚玲主编:《快速规划设计50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版,黎志涛主编:《快速建筑设计100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版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设计概论周俭主编:《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金广君主编:《图解城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原理,快速设计(3小时),暖通空调《混凝土结构原理》熊丹安,姚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第1版

夏鹏主编:《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权亚玲主编:《快速规划设计50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版,黎志涛主编:《快速建筑设计100例》,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版

《暖通空调》,唐中华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任选一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抗震结构设计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赵明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2版

《抗震结构设计》丰定国,王社良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2版

《传热学》章熙民等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5版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廉乐明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同等学力复试加试科目(任选两门)

注:复试科目如未特别说明表示所有考生必考,"或"表示由考生个人任选一门,但不得与初始科目相同或相近.如学院有具体限制,必须按学院要求选择.

招生学科/专业简介

0833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学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以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城乡空间规划设计,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城乡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为目标导向,以工学为基本背景,结合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管理学等相关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瞄准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利用绵阳科技城区域优势和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在"循环经济与发展战略规划","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规划","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防灾减灾与遗产保护"4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18名,博士15名,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2人.拥有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实验中心,CAAD工作站等研究平台.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地市级项目3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0余项,到校经费1600余万元,其中纵向500余万,横向1100余万.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130余篇,获省部级奖2项,地市级奖6项,出版专着3部.

1.循环经济与发展战略规划

本学科方向以区域及城乡经济问题和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目标,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区域与城乡发展的战略问题,着眼于循环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国土整治与开发等研究内容,注重理论研究与宏观战略思维,先后进行了循环经济机制,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城市,区域调查等项目近20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循环经济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方向承担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集群视角下5.12地震灾区产业重构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四川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四川省产业集群发展与循环经济研究","绵阳市十二五建设低碳城市研究"等系列项目的研究,多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本学科方向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拥有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平台.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及教育厅项目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余项,到校经费20余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崔春龙,成员:张勇,侯兰功

崔春龙,男,生于1958年1月,1982年7月至今在西南科技大学从事地学与环境,区域与城乡规划学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教授.1999年—2003年期间,先后两次赴加拿大劳伦丁大学从事远程教育和环境地质科学合作研究.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国土资源利用研究所所长,绵阳市规划学会会员,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矿物岩石》杂志编委,四川省矿业专家.先后主持,主研及参加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几十项,研究项目领域为地质学,循环经济与区域发展,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方面.主要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主持省科技厅研究项目4项和省教育厅,绵阳市科技厅项目3项,重要横向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50多篇.1996年,1997年分别获地矿部科技成果3等奖各一项.2001年获四川省省级教学成果3等奖1项,曾获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委,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称号,2002年获得绵阳市优秀教师称号.近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沥青铀矿的物理化学稳定域与固铀能力"和横向项目"广安萃屏公园等规划设计"等.

张勇,男,管理学教授,博士,现任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大学科技园法定代表人,是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校社科联副主席.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职务,2007年(破格)晋升教授职务.2016年荣获第十二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截止2016年底: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承担了7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软科学等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13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在学术杂志上发表了7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管理工程学报》,《会计研究》,《预测》,《运筹与管理》,《管理学报》等权威级刊物,完成研究报告20余本,在北京大学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着3部,曾获省市两级政府科技奖21项.

侯兰功,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规划与水资源管理方向研究.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习,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学习,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在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工作,2007年9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学习,2016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工作,2016年7月至今在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论文10余篇,SCI/EI检索文章2篇.Hydrologicalprocesses等多家国际SCI期刊审稿专家.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王朝全男博士教授李富田男博士教授王营池男本科教授李秀男本科副教授2.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规划

本学科方向立足我国城乡关系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农问题",城镇化,城乡统筹,及灾后城乡环境恢复重建,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规划与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结合地区城镇化与新农村规划建设实践,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流向,村庄空心化,土地制度改革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大量的规划设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小城镇发展与新农村规划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方向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省规划课题"四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产业链建设研究",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研究"等系统项目的研究,完成"广安萃屏公园等园林景观设计","宜宾弘泰江景郦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大竹县双溪乡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北川县漩坪乡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设计项目五十余项.

本学科方向已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稳定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地市级项目15项,横向3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着2部.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成斌,成员:赵祥,符娟林

成斌,男,1971年9月,党员,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完成住宅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综合技术研究川西北节能节地型乡村集中居民点规划设计研究省部级项,市校级项目12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近40余篇,其中被EI,SCI,ISTP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余篇,主要着作和主编的教材有《中文AutoCAD绘图基础》,《建筑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等.先后主持江油市局指挥大楼,广安市文庙,西昌南华寺,宜宾屏山县工业园总规,控规,绵阳市"锦城综合体","鼎盛花园","龙景华庭"住宅小区等30余个项目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

"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川西牧区新型游牧帐篷设计"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李燕琼女硕士教授李嘉林男本科副教授李长奇男本科副教授韩华女本科高工校外聘任导师3.城乡规划技术与方法

本学科方向作为城乡规划与建设的空间信息与分析技术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基础地理信息,高程数字信息,数字城市平台,信息采集为基本技术构架,对相应技术在城镇规划管理,旅游景观规划,园林绿化,建筑环境评价,生态评价等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改善了学科点城乡规划实践的技术力量与效率,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方向先后承担有"景观规划中遥感影像建立高程数字模型的研究","基于GIS的城市基础地图库系统设计","TM图像的城镇用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数字峨眉平台建设与旅游资源评价","居住区环境质量分析软件开发","建筑日照分析软件开发","空间数据采集与整理","基于GIS的彝族地区空间形态变迁模式研究","基于GIS的5.12地震后绵阳市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乡镇规划测绘数据采集与处理"等项目研究.

本学科方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6人.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到校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着1部.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李嘉华,成员:张文君,王禹

李嘉华,男,1961年2月出生,教授,1985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生班毕业,曾任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西南科技大学基建处处长,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任绵阳市,江油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特殊问题,现代大学环境与建筑设计,重点核心地段的城市设计,基于文化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主持建筑及规划设计50余万平方米,其中科大花园获绵阳市建筑节能示范小区,海螺沟大酒店获四川省优秀建筑设计奖.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15项,其中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市科技项目8项,主持在研项目5项.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和绵阳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各1项.撰写学术专着2本,其中《环境·建筑与创作——对传统建筑的借鉴与发展》获绵阳市人民政府优秀成果奖.主编高等学校教材2本.发表论文56篇,其中3篇被EI检索,31篇核心期刊.

张文君,男,1970年10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工程测量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10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4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5月-2006年11月,在日本广岛工业大学从事滑坡遥感监测方面的研究.主要社会有四川省测绘学会理事,四川省测绘学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协青年联合会会员,中国GIS协会会员.

出版学术专着三部.1992年至今,一直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主持或作为主研完成和参与了三十余项科研课题,先后进行了《基于GIS的区域环境石油天然气污染源统计分析与评价研究》《遂宁市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数字峨眉平台建设与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监测研究》,《基于GIS的"5.12"地震后绵阳市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非层状空间环境下地表沉陷预测模型研究》,《滑坡灾害遥感动态监测与预测分析研究》,《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多普勒雷达数据质量控制及流域降雨定量探测应用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迄今,在《城市规划》,《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测绘科学》,《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安徽农业科学》等核心期刊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2007年获四川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四川省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

王禹,男,1977年7月出生,党员,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城乡规划系主任.哈尔滨工大学业建筑学院本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在读博士.西南建筑类高校教育联盟会员,四川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绵阳市城乡规划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小城镇与新农村发展规划,建筑设计,建筑环境行为与建筑室内环境等领域研究,近年内完成多项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项目,主要建筑设计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主要室内设计上海邮政博物馆,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第一作者科技论文近20篇,其中核心论文近10篇.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梁爽女博士副教授姚萍女学士副教授顾林生男博士教授校外聘任导师何林泰男硕士高工校外聘任导师4.防灾减灾与遗产保护

本学科方向从防灾减灾角度探索区域及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与遗产保护问题,以5.12地震震损状况为研究出发点,着重地震灾害,融合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多学科内容,以古建筑文物,文化遗产为实践研究对象,在建筑结构与抗震技术,历史城镇综合防灾,文化景观遗产的震害评价与恢复,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年来,在基于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防灾减灾工程技术措施为研究重点的学科方向.

本学科方向承担有国家级项目"建筑结构抗震与重建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历史文化城镇的综合防灾规划与灾后重建体系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灾区滑坡对山区建筑的掩埋机制及区域预测研究","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与评价研究","震灾后历史城镇的重建与旅游复兴研究"及"古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等系列研究课题,对地震灾后的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及恢复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与实践建设.

本学科方向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5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地市级项目8项,横向3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杨剑,成员:刘弘涛,袁犁

杨剑,男,生于1963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现任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与形象设计,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城乡生态与环境规划.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研究和工程设计项目30余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着2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地市级科学技术奖1项,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奖2项.在研项目: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规划与工程技术研究,基于3S技术的四川地震灾区城镇生态环境评价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刘弘涛,男,1977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曾任日本筑波大学都市计划专业研究员.日本文部省博士奖学金获得者.日本筑波大学世界遗产专业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研究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参与多项国外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约30篇,其中被EI检索收录3篇,SCI检索收录1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着一部.目前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防灾减灾相关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防灾减灾规划,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袁犁,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组织参与地区与社会项目规划与景观设计项目8项,出版《中国园林概论》和《文化与空间》专着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樊晓一男博士教授王汝恒男博士教授唐飞男本科研究员校外聘任导师姚军男本科研究员校外聘任导师

0814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学科瞄准国家战略发展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需要,以国防工程,灾后重建技术及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的重点学科经多年的和,结合西部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等个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方向.现有教师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工作在性能评估等近年国家及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雷劲松男,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昆明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日本广岛工业大学建筑工学科实验室访问学者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现为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教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发表科技论文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篇,被EI,ISTP检索篇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刘彤男博士研究员杨炯男硕士研究员校外导师田文男硕士高工校外导师杨勇新男博士教授校外导师李明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莫军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陈小伟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李明海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梅军男学士研究员校外导师卢永刚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郝志明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胡文军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陶俊林男博士教授陈国平男博士教授王月明男硕士副教授贾彬男博士副教授张誉男硕士副教授吴艺男博士副教授古松男博士副教授李丹男博士副教授古松男博士副教授文华男博士副教授孟庆利男博士副教授苏有文男博士副教授刘筱玲女博士副教授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本方向以结构力学,岩土力学,现代结构测试技术与稳定性结构分析原理等工程结构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工程结构的灾害监测,数值模拟等手段,将工程实验,监测,预报的理论研究和数值计算分析相结合,促进工程结构灾害的动态反馈和灾害机理的技术集成,推进建筑结构,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结构与自然灾害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

本方向在建筑结构抗震,工程监测,隧道爆破,损伤识别,交通路基及桥梁损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预报及防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在建筑结构抗震,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等多项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形成研究-教学-技术应用研究平台,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项,地市级项目4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余万元已完成的灾区工程项目取得了显着社会,经济效益.发表论文0余篇,其中0余篇,出版专着4部.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王汝恒男博士教授姚勇男博士教授雷劲松男博士教授杨勇新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杨炯男硕士研究员校外导师田文男硕士研究员校外导师胡文军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郝志明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卢永刚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梅军男学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李明海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李明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莫军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孟庆利男博士副教授李丹男博士副教授刘筱玲女博士副教授贾彬男博士副教授古松男博士副教授张誉男博士副教授陈国平男博士教授朱宝龙男博士教授樊晓一男博士教授田文高男博士副教授刘俊新男博士副教授张友谊男博士副教授3.岩土工程

本学科方向以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现代试验测试技术与稳定性分析原理等岩土工程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城镇建设等工程建设引发的岩土工程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分析"和"岩土支护与加固理论及技术"三个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

本学科方向在地质灾害防治,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分析,边坡防护与加固,交通路基稳定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护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在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监测和预报,特殊岩土体工程特性,边坡支护和加固等多项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教学-技术应用研究平台,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近3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项,地市级项目5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已在,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西南地区特殊岩土体工程,交通工程特殊路基稳定性以及工程建设边坡支护与加固等研究项目取得了显着社会,经济效益.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30余篇,出版专着3部.

本方向硕士生导师组组成及导师组成员简况如下:

负责人:樊晓一成员:王宁,朱宝龙

樊晓一,男,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合作出版学术着作5部.

王宁,男,教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983年于重庆大学矿山工程物理专业毕业,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及工程结构检测等科研与教学工作,曾主持或承担过"六五","七五","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近20项,其中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10余篇.

朱宝龙,男,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特殊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技术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10余篇.获发明专利3项.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

本研究方向其他硕士生导师

姓名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刘俊新男博士副教授张友谊男博士副教授田文高男硕士副教授何思明男博士研究员校外导师文华男博士副教授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本学科方向是随着土木工程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研究领域,其核心内容是研究房屋,道路,市政等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方法,主要任务是建立用以提高现代工程项目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等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决策方法.

本学科方向重点开展本学科土木工程建造技术研究,工程项目规划与管理研究.其中土木工程建造技术工程组织王月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共30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一般公开期刊21篇,第一作者13篇.承担或参与各类研究项目10项,主编教材1部,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16年在绵阳和广元等地参加过4次科技项目鉴定或建设项目方案评审工作.

的研究工作

姓名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何鑫男硕士副教授文华男博士副教授5,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本学科方向针对民用建筑物,运载工具内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室内空气环境新形势下本方向在取得了一定的,以太阳能-地源热能为能量来源的复合热泵技术研发及示范科研经费余万元发表论文0余篇,其中余篇.主要从事传热传质的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大功率照明用LED热管结构及换热特性研究,并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0余篇SCI,EI收录15篇.蒋斌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制冷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以及气液两相流传热传质研究工作.主持四川省教育项目"液膜非线性温度分布传热传质特性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及优化","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在微结构中流动换热机理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太阳能-地源热能为能量来源的复合热泵技术研发及示范"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刊源3篇,EI刊源6篇,核心期刊10余篇.

性别最后学位职称备注陈海焱男博士教授胥海伦男硕士副教授高理福男硕士副教授马立男硕士副教授王令女硕士副教授唐中华男硕士副教授唐易达男硕士副教授钟星灿男本科教授级高工校外导师

招生学院简介

01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招收的工民建专业专科生.后因国家院系调整,于1960年停止招生.1986年恢复建立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壮大,于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进行了专业调整与整合,2016年工程造价专业获得批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造价共7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分别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并且,"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力学"等3个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学院还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工程造价本科专业获得批准,并将于2016年9月招生.

目前,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和工业设计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土木工程是我校博士授权单位支撑学科之一.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3500余名,研究生300余名.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1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52人.博士40余人,硕士90余人.另外,秉承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学院从董事单位,联合办学单位聘请教授50余名,其中院士1名,特聘教授4名,讲座教授1名,科学顾问1名,硕士生导师30余名.

学院拥有四大公共实验平台:"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实验中心","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以及"四川风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实验室面积约5000m2,实验设备资产2500余万元,其中,"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与材料动载特性".学院拥有"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建筑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与咨询"等5个研究所.学院还与"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合作,共建"交通土建检测实验室".此外,学院与董事单位,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20余个,具有勘察,规划,设计,检测,项目咨询,监理等社会综合怎么写作能力.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纵横向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26项,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参与完成近50个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及大量的灾后重建工作.获得省部级奖6项,鉴定成果6项,获得专利10项,编写出版教材专着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核心期刊200余篇.在"工程项目管理及咨询","冲击动力学与结构动态响应","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城乡规划与设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及"新型建筑材料及结构"等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团队.

24

23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