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坛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85 浏览:117523

综观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师,除了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外,最重要的是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

实践证明,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不仅要做到心里有教材,手中有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和真谛所在.新课改实施十年了,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都能随时随口说出一些新改革的理念,然而,扪心自问,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这些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了吗

我们常常念"苦经":辛辛苦苦备课,满腔热忱上讲台,但学生听课时却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厌倦感,课堂教学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不会"抓学生".我举一个在《人民教育》上看到的案例:老师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通常只是转身低头看放在讲桌上的教案,而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顾.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课中无生".无独有偶,教科所的研究人员曾专门针对上述现象深入课堂,观察了几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发现,这些教师在黑板上写完板书后,并不是背对着学生提醒学生看黑板,而是转过身来慢悠悠地从不同角度扫视教室里的学生,之后,再开始下面的教学,中间约有10-15秒的停顿时间.事后问这些教师,这么做是否浪费教学时间,他们异口同声地予以否定.他们是要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几秒,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行动,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其中要问到自己6个问题:

已有多少学生看黑板了,

又有多少学生开始解题了,

又有多少学生找到答案了,

还有多少学生没有进入前三种学习状态,

这四种状态的学生在班里是怎么分布的,

自己将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这只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片花".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一节好课并不取决于生源和设备,教学的理念,策略才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眼中有学生,实质上要求教师从学生出发,从备课,授课,练习,复习到作业,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时刻都需要教师认真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富有生命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