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4 浏览:851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徐明军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心校134123)

摘 要: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因此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做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善于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教学资源.

关 键 词:激趣合作探究资源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因此初中物理教材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注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方法上物理教材更加注重科学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下面本人浅谈几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演示实验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来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热情

以往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式.但是很多实验由于不是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很难看得清楚,容易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思维方式的培养受到影响,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严重影响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可以做的演示实验完全让给学生来做,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使演示试验获得更好的效果,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具体做法是: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同时把提前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发给学生,每次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保证学生顺利的完成实验过程.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具体过程为:(1)去掉矿泉水瓶底,用气球把瓶底盖住扎紧拉平,再把适量的水导入瓶中,看到橡皮膜向下凸出,(2)把瓶中倒满水,看到橡皮膜向下凸出得更多,(3)把矿泉水瓶中倒满汽油,橡皮膜向下凸出的程度比装满水时少,(4)取一矿泉水瓶装满水,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不同的位置上扎几个孔,观察水向外喷出的情况.演示完以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规律.接着提出问题:液体样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根据前面的演示现象让学生猜想,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提出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当学生理解研究方法以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验证自己的猜想,一定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演示.教师在场随时指导.1)在保持液体密度,深度不变下,改变方向,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2)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深度,再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3)保持深度不变,换不同液体,再观察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4)分组讨论实验结果,5)报告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再思考中探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2重视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材注重科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性学习.因此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过程,体会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数有哪些,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后的环节就是验证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会很多,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相对速度等.若要学生逐个进行探究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安排以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在感知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提炼,再由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归纳结论.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以在操作方法,误差分析等方面有更多新的发现.不仅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但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2)选好组长进行培训,起到小老师的作用.3)教师找好自己的位置,成为实验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4)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实验,丰富教学资源

很多简单的物理现象都与身边的物品相联系,物理教材中明确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和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利用身边的日常物品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观察","实验探究","理性探究","动手做","讨论交流","我的设计","家庭实验","走向社会"等内容,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内容与考试无关,可有可无或弃之不理.然而正是这些小实验由于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学中应积极的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完成各种小实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实验热情,同时掌握了物理的学习方法,对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对培养探究型人才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的塑料瓶就可以做很多演示实验,效果都非常好.如:演示摩擦起电,将其代替塑料棒,将其装上不同深度的水代替不同频率的音叉,可用来探究声音的音调,将其装入一定量的水,加入适量的豆奶粉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向瓶盖照射,会看到沿直线传播的光柱,可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效果明显,对着瓶子发声,感觉瓶子在震动,可声音与能量.还可以将其作为浮沉子等演示器材.


总之,生活处处有物理,作为物理教师应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物品,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作为物理教师我们任重道远,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的教学实践中来,为物理基础教育,为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发稿人姓名:徐明军

通讯地址: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东宝集团子弟学校

邮编:134123

:13614356835

:opangzio@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