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大纲模板第一部分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50 浏览:18951

PPT课件制作及运用能力提升

昆明市电化教育馆夏艺萍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大教师在PPT课件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是集中培训PPT课件制作.通过培训中对课件结构的讲解,优秀课件及普通课件的展示,以及课件的实际操作来提高PPT课件制作的水平及运用能力,同时提出课件不再仅仅是书本内容的呈现,让学生成为课件制作的主体,教师担任辅导者的课件制作方式.

关 键 词:多媒体课件PPT课件内容呈现学生参与

一、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是PPT(PowerPoint的简称),由于PPT软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

二、我市广大教师课件应用情况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整合的关键是营造一种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发挥"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教与学方式.通过对历届昆明市举办的"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活动"的调查发现,我市广大教师使用最多的是PPT课件.如:在2016年第十届多媒体参赛课件中,PPT课件占了课件总数的72.8%,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参赛课例中,100%的教师选用的是PPT课件,2016年第十一届PPT课件占了总数的84.9%,参赛课例中93.3%的教师使用PPT课件进行教学.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广大教师正在广泛的使用PPT课件进行教学活动.

三、我市广大教师PPT课件制作常见问题及解析

虽然我市广大教师都在使用PPT课件进行教学,但在课件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昆明市2016年和2016年参赛课件的详细研究,发现广大一线教师在PPT课件制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不统一

在课件中插入了过多的模板,版式和风格各不相同,结构混乱,风格不统一.有的甚至是一个幻灯片一个模板,两个模板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

不规范

字体,字号各不相同,文字过多,密密麻麻排满整页,文字,图片乱放,重点,难点不突出,素材选用不恰当,表现方式不合理.

不清晰

没有设置课件的名称,目录,对课件内容作相应的说明,整个课件没有交互功能,点击鼠标有去无回,文字与背景的对比不够强烈,看不清楚文字内容.

不丰富

仅仅是书本内容的再现,几乎没有知识的拓展.教学选用的素材不恰当,前后内容关联不大,逻辑不够严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是对课件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课件设计的原则不太清楚.比如对课件的结构,课件制作中使用的模板,图片,课件色彩的搭配,页面的布局等不是很清楚.

二是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课件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忽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过于追求多媒体带来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为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声音,视频,图片等,结果导致对教学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是以课本的表现形式为核心,而不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为核心,关注的是课件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任务的制定.

四,提升课件运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评判一个课件的好与坏的标准,关键在于内容的呈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对课件的评价.笔者认为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下,课件内容不再仅仅是书本内容的呈现,而是深度挖掘课本内容的本质,把内容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表现出来,把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但却联系紧密的知识展示出来,拓展思维,创新教育.在拓展内容模块的安排上,应注重与原有教学内容模块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针对广大教师在PPT课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讲解课件的结构

一般课件包括首页,课程概述,目录页,内容页,综合测试,课程总结,结束页.

首页:包括课件的名称,制作单位,作者姓名.

目录页就是课件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的各个教学模块的名称.目录页的设置能让学习者对课件内容有一个提前的感知,利于学习者把握好时间进行学习.用词恰当,表述准确,才能让学习者一看就明白课件内容.目录页应设置导航,链接到相应的教学模块,同时具有退出按钮能退出到结束页.

内容页:教学内容的各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应设置相应的返回按钮,学习完后返回学习其他的教学内容.

综合测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测试,了解学习者掌握知识的程度.一般设有填空题,问答题等.

课程总结:学习完成后对教学内容的小结及反馈.

结束页:课件的结束部分,一般包含文字内容"谢谢".

展示优秀课件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获国家一等奖的1—2个PPT课件.多媒体的形象性能让教师对课件中使用的模板,图片,课件色彩的搭配,页面的布局以及内容的设置有所认识.如:展示获国家一等奖的作品《桃花源记》,打开主界面后能对作者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导入,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课文朗读,课文学习等清晰的导航设置链接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加深了教师对目录页设置的理解.展示的同时与教师一起分析课件中的教学内容,比如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需要拓展和补充.配合课件的展示,详细讲解优秀课件是怎样呈现教学内容,怎样使教学重点,难点,更符合人的认知风格,更容易理解.

(三)展示普通课件

展示课件制作中存在以上问题的典型课件,并做讲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课件都存在以上问题,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演示时要选择性的讲解,演示的课件最好控制在5个以内,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太多显得繁琐,不易于接受.把握好每个课件要展示的突出一面,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师能快速理解课件制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展示课件《沁园春长沙》,课件教学设计较好,但没有设置目录页,直到幻灯片播放结束,才知道作者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课件中文字过多,密密麻麻排满整页.展示课件《巴西》,深蓝色的模板,花花绿绿的文字与背景颜色对比不明显,看不清楚文字内容.

课件制作

选择1个较典型的附有以上特征的课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制作.

第一步:分析内容,确定风格

1.分析课件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提炼,把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处理,并列出提纲,

2.根据提纲列出课件要展示的教学模块,即目录,

3.选择课件中需要的素材,包括图片,声音,视频等,

4.根据内容选择模板,确定课件整体风格.

5.确定每页显示的内容.最好是一页显示一个要点,突出显示重点和难点,

这个阶段能提升受众对多媒体课件概念的了解,对课件的制作有一定的认识,不会再把与内容不相关的模板,素材放在课件中.

如:分析课件《沁园春长沙》,课件涉及的主要内容有:通过《沁园春雪》的背诵与提问引入《沁园春长沙》,讲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对课文进行赏析,布置作业.通过提炼后,目录页设置的教学模块为:导入,背景介绍,朗读课文,赏析课文,知识拓展.

第二步:实际操作,提高水平

从简单的图片插入,文字的编辑入手,操作完成目录页以及1—2个教学模块内容的制作,余下部分让教师自己处理,并要求按已经做好的内容模式来做.这个阶段的亲身实践,能提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及对课件概念的理解.

第三步:丰富内容,拓展知识

再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以后,这一阶段的内容,可以让教师考虑除了书本上的内容外,还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哪些知识.但加入的内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要与书本内容相联系,二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三是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为满足以上的条件,教师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笔者认为可以加入背景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加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解释及补充的图表,动画或者视频,加大练习题的难度等.如:在小学语文的课件中,出了加入生字外,应该加入适当生字的小动画,能显示生字的笔顺,部首和结构等.

这一阶段的制作是针对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拓展相应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集中培训,教师已经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能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好地在课件中体现出来.

五、重新认识,改革教育

目前,课堂的教学结构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将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辅助者.在信息化教育普及的今天,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基本上能制作出简单的课件.那么,在课件的制作中,是否考虑让学生参与进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师一起完成课件的制作.学生对课件的制作起到两方面的好处:首先,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提炼出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易于教师对难点的解释及补充,其次,能从学生的制作中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于教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的参与能保证教师的作用是辅导学生完成课件的制作,确保学生自己做的课件不偏离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探索自己想要获取知识的同时紧扣教材,发挥潜能,创新思维.在整个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同时说明课件的教学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而是学生的学习,课件的制作不再只是老师的事,而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件制作方式.

六、结束语

本文旨在解决教师在课件制作和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采取的方式是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资源全球化的今天,可以采用网络进行远程培训,让广大的教师参与其中.比如在"国培计划"中加入课件的制作及学习课程,这样普及的力度更宽,更广,更能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在进一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