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31 浏览:1818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谈起数学课堂就让人想起数字,计算,解题,概念,公式,定理,字母,证明,推理,直尺,三角板,圆规,粉笔,黑板,教授,以及一群昏昏欲睡的学生.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人一种严肃,古板,枯燥,乏味的感觉.诚然,数学课堂里,没有语文课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故事,也没有英语课的感受异国情调的浪漫之旅.然而,事实上,数学中也处处隐藏着神秘的美.只要你善于去挖掘它,发现它,你就有机会去感受它,去欣赏她.譬如,数学特有的线条美,对称美,结构美,思维美,在解题过程中,你尽可以纵情地去想象,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神奇,去感受"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去寻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感觉.


对于一个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将严密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演变成生活中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索它,让课堂充满,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参与到课堂的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能享受到数学中蕴含的美,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一堂课就一种节奏,平铺直叙,语言贫乏,听起来就像说教一样的索然无味,学生必然会昏昏欲睡.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多一点趣味化,多一点形象化,多一点生活化,让学生能真正地领略到数学的美!

那么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我想结合自己十四年的教学生涯谈谈几点实践经验.

一、导入趣味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课堂前五分钟的导入是决定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导入部分不仅为后面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决定性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一开始就对这一节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才会愿意学,主动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小故事,小游戏或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悖论,逻辑趣题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用纸印好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课堂上让学生首先量出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迅速,准确无误地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在激发出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借以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

其次,实践活动是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几何知识的教材,采用动手操作导入新课的方法效果良好.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的兴趣.

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并设问:"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接着讲解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度的数学史实.如下图所示,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你能解释这个方法吗故事讲完了,学生们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们面面相视,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释疑.从鲜为人知的着名数学家泰勒斯测金字塔的方法引入本课,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而文中简单的图示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隐性状态之间的关系,巧妙的设问恰好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这样很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这样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了障碍,而且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形象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再加一张嘴.确实,无论对于任何教师来说,哪怕其有三寸不烂之舌,也很难将数学课上的形象,生动,活泼.然而,多媒体技术的问世,确实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视觉化,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理解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概念更易理解.

另外,利用多媒体能静中求动,对比出概念的异同.数学概念是静止的,抽象的,很多概念有相近之处,有的只是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如果理解掌握得不好,学生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也常配以声音和色彩.优美的音响加上绚丽多彩的动画画面等构成具体形象必能带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思维.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时,利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伴随着美妙音乐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利用直观的形象思维,积极调动学生耳,眼,脑等器官投入学习.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必将怎么写作于生活.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单调,不枯燥,不乏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整教材,重新组织教材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来调整,改编和补充现行教材中一些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教学的大课堂,赋予现行教材内容以新的活力.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行程问题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教师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准备相对而行,教师喊"出发",两个学生很快就撞在一起,教师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种同时从两地相向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教师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一声令下,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教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教师再让两个学生从同一地点,一慢一快向相同方向前进,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等.教室里一片欢笑,学生仿佛不是在上课,好像老师领着他们在玩.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例如在方程应用问题教学中,引入利率问题和税收问题.利率问题:为了准备你5年后上大学的学费30000元,你的父母现在就参加教育储蓄:⑴直接存一个5年期,年利率为4.95%,现在应存入本金多少元⑵先存一个3年期,3年后将本息自动转存一个2年期,现在应存入本金多少元(三年期年利率为4.41%,二年期年利率为3.69%)(2007年最新调准)

税收问题:(照章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新教材中这是一个重要内容)国家规定个发表文章,出版所获稿费应纳税,其计算方法是:①稿费不高于800元不纳税,②稿费高于800元,但不高于4000元应缴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税,③稿费高于4000元应缴纳全部稿费的11%的税.今知王教授出版一本着作获得一笔稿费,他缴纳了550元,那么王教授的这笔稿费是多少元

总之,数学课堂如果教师能巧妙导入,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把抽象数学概念形象化,学生则乐在其中,在教学内容上融入生活,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使得数学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味道,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