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课程软件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50 浏览:81291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简介

一、基本情况

1997年我校开始创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我校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在黔南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生广泛从事于计算机硬件维修,网络,广告设计等工作,近十七年来我专业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黔南,贵阳,六盘水等计算机行业.据毕业生统计我校该专业毕业生50%已成为计算机硬件维修技术骨干,16%成为企业技术主管,10%成为公司老板.

二、基本思路

以"岗位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具备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近3年来已培养毕业生近1500人,就业率达98%,就业稳定率达86%以上.有的毕业生通过创业开办计算机经营怎么写作公司.

三、专业定位

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构筑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岗位技能模块,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及维护,网页开发与设计,多媒体开发与应用,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怎么写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

四,专业办学特色

1,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模块教学法",实行教考分离,该专业从2006年开始推出三个模块的全国高新技术考试,办公模块合格率99%,图形模块中格率96%,动画模块合格率98%,通过几年改革实践,明显提高了学习主体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训课比例为1:3,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

2,实行分层教学,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成立常态兴趣小组,优选尖子生,整个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才结构朝着宝塔式方向发展,创专业品牌,学校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保证学生对口就业.

3,以市场职业岗位需求定专业方向:我校从2016年计算机专业分为四个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计算机及应用方向.目前,这四个方向的教学都在有序推进.

五,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重庆旭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校企合作协议,作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基地,成立了5个上海天马冠名班,共250人,成立了重庆旭硕冠名班4个共192人,企业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指导,在课程改革上实行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目前上海天马有计算机专业顶岗实习学生120名,平均工资3000/月以上,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2016年顶岗实习预期目标:250人.

2,工学结合:2016春计算机班45名学生在2016年5月到上海天马工学交替一个学期,2016春计算机班共76人在2016年3月份到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进行一个学期的工学交替.

3,订单式培养:公司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子表格Excel函数的应用,液晶显示器的维修,在教学上对应的专业方向是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在教学上具有针对性地强化专业技能课程.

四,专业获奖情况:2016年至2016年我校组队参加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贵州选拔赛曾多次获奖,共获得四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九个三等奖,2016年参加贵州省技工院校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项目技师资格和高级工资格各一名,"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项目高级工一名.2016年荣获国家中职职业技能大赛"工业产品CAD"项目三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基本思路

以"岗位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一)专业定位

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构筑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岗位技能模块,培养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及维护,网页开发与设计,多媒体开发与应用,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怎么写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工作岗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

1,总体目标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有中职特色的教育实训基地,专兼结合"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到2016年,将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打造成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一流,课程体系先进,专业特色鲜明,实训基地完备,社会高度认可的特色专业.

3.预期效益

第一,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完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突出工学结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三,专业教师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主持专业建设工作,完成专业建设任务,培养4名骨干教师,聘任2名企业技术骨干从事专业实践教学.

第三,进一步加强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基地等建设,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及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在巩固现原有合作企业基础上,推进校企双方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设课程,共编教材,互聘教师,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第三,新生入校后,对学生进行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再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班教学.

第四,同时每个学期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课程体系改革

第一,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任务教学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使课程内容围绕每个项目,任务的完成来进行,配合"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第二,改革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原理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原理型的课程强调对原理的理解,把握,而技能型课程操作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第三,核心课程建设.按照既能体现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又能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点建设几门专业核心课程

第四,创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其他课程为辅",包括教学目标与标准,教学指导,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实验,实训资料和试题库等内容,建成教学资源先进,实践项目丰富的资源库,平台建设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资源搭建在校园网的平台之上,为专业提供教学和研究共享平台.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坚持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原则,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在现有高级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教师中培养2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的培养

有计划地派出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培训,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撰写学术论文等形式,激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水平,到2016年在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中培养4名骨干教师.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培养6名"双师型"教师.到2016年使"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比率达到85%以上.


4,教师的引进

从在读研究生或IT企业中聘请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作为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实践指导.聘请1名IT企业经理为本专业建设顾问,参与专业的教学方案,实习方案制定等工作.

(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拟聘请1-2名IT行业的资深专家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

(2)与多家原有的实训基地保持良好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建立2-3个新的校外实习基地,多方位争取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

(3)加大校企"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比例达到在校生的30%以上.

(4)坚持"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或行业技术证考试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认证"相融合的目标,真实体现持证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形成"书+技能认证证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学生向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方向发展.

2,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学设施和实训实习条件

校内实训室建设,2016至2016年,新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完善一个计算机图形图像工作室,一个计算机维修维护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16至2016年,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2-3个校外实习基地.

3,创建怎么写作社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平台

积极开展怎么写作地方经济的社会培训,每年培训企业员工50人次.组织学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技术咨询和电脑维护怎么写作.

五,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项目工作小组,明确其职责,确保专业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

2.加强研究工作.各小组的负责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工作,充分理解教育理论,准确把握中职发展趋势,增强专业建设的科学性.

(二)制度保障

执行《贵州省内贸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现.

(三)经费管理

执行《贵州省内贸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投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