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健康心理入手DOC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569 浏览:32767

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方案

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自主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把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引向深入的重大举措.为了贯彻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学生,教师,家长,经研究,在优化学生心理生活实验研究基础上,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然而,从实践层来看,这一目标还未达成,主要原因集中于有些现实的操作远离了学生的心理生活.研究者们较多关注的是"问题",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生活优化层面的探索.

"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理念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生活,转变学生的心理生活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健康的心理生活,全面改善学生的心理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生活质量.

基于以上认识,近几年,从分析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条件和限制入手,寻找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在学校教育中的最佳定位,构建了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的两大领域,即健康课堂,健康班级的经营,并在我省一些学校进行了实验性实践,初步反映良好.

在理论方面,"心理生活"概念的提出,为预防和解决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康班级和健康课堂经营,并以其为基础构造出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的基本领域,检索国际上主要的心理学数据库发现,此概念和研究都具有原创性.健康班级和健康课堂概念的提出以及对班级和课堂环境结构的揭示,不仅对于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社会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理解学校的社会性生态环境,都具有显而易见的学术意义.

在实践方面,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教育实践,此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准备,又由于文化和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套用国外的学校辅导模式并不能适合于我国的中小学,尤其是它忽略了对全体学生心理生活的优化.因此,探索适合本土特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模式是一项当务之急.事实上,由于缺乏一个清晰的,有学理和研究支持的模式作为指引,各地的研究工作已经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探索,其实践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研究思路,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德,智,体,美相并列的基础教育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再只是单纯帮助的过程,而是教育者主动地,超前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因此,教育性心理素质的积极建构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本质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意味着要加强科学研究,研究的重点,一是要针对目前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倾向以及表现形式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进行认真的归纳分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对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作出分析.首先需要对教育内部存在的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及管理方式等原因作出分析,同时也要对当前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要看到这些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实际上,社会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必然影响到学校和学生,通过某种形式在教育或学校行为中反映出来,因此产生于学生心理上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当前各种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家庭更是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的"重灾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和失误,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三是要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理念和思路作出研究,要改变传统的心理键康教育认知和工作思路.只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安全,掩盖了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停留在对有问题学生的"矫治"层面,这也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读和变相削弱.当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不能认定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疏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便是做好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认识层面或工作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理论上和技术上存在的诸多缺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现状,都要求必须加强而不能削弱,而这种加强必须是建立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专业引领和科学指导.

"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包括如下主要观点:学校辅导活动在班级和课堂两个层面展开,建立专相结合的学校辅导队伍,把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变成半专业的辅导人员,促进班主任,教师之管理者,教学者,辅导者三种角色的整合,把辅导精神渗透在班级,课堂活动之中,以优化学生心理生活,营造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班级环境和课堂环境为学校辅导工作的重点.本项目将围绕这些基本观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较为全面的综合性研究.其中重点是:构建心理生活理论架构,将这些观点转化为健康班级,健康课堂经营的程序性,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或策略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生活教育理论构建"研究.主要包括:心理生活概念及理论分析,中小学生心理生活能力的提高,幸福指数分析.

2."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理论基础的研究.除了辅导,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学校社会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外,更以以下基本观点为其立足点:⑴班级和课堂是学生生活,发展之现实的和重要的环境,⑵大量的辅导需要源自学生的班级和课堂生活,班级和课堂又是理想的和重要的辅导场所,⑶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既是班级,课堂环境的主要影响源,亦是班级,课堂优化学生心理生活工作的关键力量.(4)同伴间的相互接纳,肯定,是同辈优化的重要环节,这部分研究主要以实证的方法,检验这些基础性理论观点的效度.

3."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实践基础的研究.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学段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要分析这种不均衡性的主要方面,表现形式,特点和规律,使制度建设更具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从制度建设,科学实施,有效推进,评估考核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拟写作度,宣传培训,组织调查研究,问题诊断,测量分析,家校沟通,监督评估等等,以确保这项工作的科学严谨和有效执行.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必须深化,要同学校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营造和谐共生,相辅共进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摈弃功利主义的倾向,树立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和为学生终生负责的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延必须扩展,要把教师和学生家长纳入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范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维护和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宽松,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体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全体教师和学生家长是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况且教师和家长是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之一,任何不恰当的评价,目标,方法等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因此要杜绝这种以爱的名义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冲击,就必须在全体教师和家长中进行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使他们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因此,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和深化,必须在政策支持下,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在职能设置,队伍建设,功能定位,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强化整体设计,同时在专业引领的前提下鼓励不同的区域和学校大胆开展创新和实验,有效挖掘蕴藏在学校中的智慧和能量,取得和积累一批成功案例和经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它研究内容还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实施的辅导模式的特点和利弊分析,河北省中小学学校特点和学生的辅导需求分析,治疗,补救性辅导取向与预防,发展性辅导取向各自的特点和工作重点,两种取向对于我国学生辅导需求的适合性分析,中国学校之班级和班主任制度的特点,此种制度对于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的意义分析,学校辅导资源短缺与实施教师参与辅导的矛盾,以及辅导资源的合理性,协同性,均衡性分析.


4.健康班级经营之途径,策略和方式的探索.这部分研究旨在根据"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基本观点,创造和设计出一系列健康班级经营的形式,方法或活动程序,并检验它们的应用价值.旨在促进健康班级文化的形成.拟主要通过课题参加单位和实验学校中第一线的班主任的创新工作来完成这部分研究.

5.健康课堂经营之途径,策略和方式的探索.这部分研究旨在根据"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基本观点,创造和设计出一系列健康课堂经营的形式,方法或活动程序,并检验它们的应用价值.旨在促进健康课堂文化的形成.拟主要通过课题参加单位和实验学校中第一线的教师的创新工作来完成这部分研究.

6.新媒体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7."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之评价,测量工具的研究.其中核心工作包括:(1)独立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2)独立编制中小学优化学生心理生活----健康班级问卷,定名为《我的班级》.(3)独立编制中小学优化学生心理生活----健康课堂问卷,定名为《我的课堂》.

8.开发"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指导丛书,其中核心工作包括:辅导理论,健康班级,健康课堂,活动设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等.

三、途径与方法

1."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要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主要在课堂和班级两个层面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进行班级管理.

2.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以班级为单位,以活动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3.认真进行专门心理辅导.一是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个别心理辅导.

4.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之形成合力.

"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操纵自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或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订目标与内容,选择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诸如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认真进行专门心理辅导,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2.选定因变量.在实验研究中,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为因变量.它是由实验研者观察,记录的变量.换言之,因变量是实验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观察出或所测量出的因素,它是自变量的可能后果.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要通过有关测量工具对学生实施若干次测量,统计分析"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开展后,学生心理生活及行为发生的变化,从中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走向和自变量的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控制无关变量.它是指在实验研究中除了规定的自变量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实验研究是在控制的情景下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除有意识操纵的自变量外,可能影响学生心理生活现状(因变量)的因素很多,为此,必须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从而保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确定,使事物的因果关系得到证实.自变量作用于实验班,其它条件(如学生的基础和学业状况,教师水平,心理测量手段与学业考试的标准和时间)与对照班保持同步,以保证其可比性.

4.文献信息法:通过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加以分析研究,为项目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保证其科学性,先进性.

5.调查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市,县(区),校学生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措施.

6.典型案例法:及时发现并总结参与实验研究的典型经验,并进行推广,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建立起示范带动,相互启迪,整体推进,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

"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的主要环节如下:

1.心理调查.项目组统一配备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现状调查.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心理档案.运用科学的手段,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对学生心理生活状况进行科学的测试,帮助教师分析与掌握学生的心理生活资料,从而为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3.制订"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实施计划.心理档案建立后,根据全面情况及个别调查的特殊情况,着手制订实验计划.计划的制订,一要有针对性,二要符合学生心理生活发展规律,三要与实验方案相匹配,并逐项落实.

4.开展优化学生心理生活教育活动.一是进行健康课堂,健康班级经营活动,二是系统开展心理活动课,三是认真进行专门心理辅导,即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

5.个案研究.主要针对学生比较特殊的问题进行研究.个案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性格孤僻,情绪反常的学生,品行不端,行为偏常的学生,智力落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有特长的学生或特殊家庭的学生等.个案研究一般包括:确定个案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诊断,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写出研究报告,追踪研究等环节.

6."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评估.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实验工作或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通过评估要达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目的.

四、组织实施

㈠建立组织

1.建立"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领导小组

⑴建立河北省"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全省的实验研究予以宏观指导和协调,解决全省实验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⑵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实验研究项目领导小组,主管领导任组长,对本市,县(区)的实验研究项目予以宏观领导和协调,解决本市,县(区)实验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⑶各实验校成立实验项目领导小组,主管校长任组长,各部门参与,负责本校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

2.建立"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实施小组.

⑴建立河北省"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项目实施小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实验研究的总方案,组织管理全省实验研究的各项活动,主持完成实验研究项目的各项实验研究.全面负责实验研究的业务培训,评估验收及实验研究文字成果的撰稿,审核和出版发行,推广工作.

⑵各市,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实验研究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本市,县(区)的实验研究任务.

(二)建立项目校

⑴各市,县(区)项目校由各市,县(区)项目领导小组筛选,审核批准.数量由各地视具体情况而定.

⑵省级项目校,在各市级项目校内择优推荐,由省检查审核,批准,备案.

⑶省级项目校每一年进行一次小结检查,淘汰实验研究水平与其级别不相称和不能继续实验的学校.同时,把锐意创新,实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纳入省级项目校.

五、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构建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理论体系.

(二)实践研究方面:创建具有我省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操作体系.

(三)在管理研究方面:形成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管理模式.

(四)在开发研究方面: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优化资源配置.

(五)提供相关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专着.

六、实验步骤:

本实验周期为三年,按照"整体建构,逐步推进,典型引路,优化过程"的实施策略进行.

第一阶段:(2016年6月---12月)制订实验方案,确立实验学校,开展培训.

1.制订项目实验研究总方案,建立省级项目实验研究组织和省级项目校,同时,下发总方案,建立市,县(区)级项目实验研究组织和项目校,同时,市,县(区)及项目校制订出项目实验研究方案.要求项目实验校要结合实际确立课题,分解层次目标,细化实验研究内容,实施方案要突出科学性和操作性.

2.省级项目校在市级项目校范围内择优选定.采取各市筛选,择优推荐,上报评审的程序.

3.成立中心项目组.筛选区域推进项目实验县(区),开展培训,测量,建档等工作.

4.暑期进行实验培训.

第二阶段:(2016年1月--12月)组织项目实验实施,强化操作环节.

1.调整和发展省级项目校.项目实验实施半年后,对检查验收合格的项目实验校,报省批准确定为省级项目实验校,并由省授牌和颁发证书.同时,进行项目实验实施前期总结,召开专题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会.各市,县(区)也要组织相应的活动,时间由各地自行安排.

2.省,市,县(区)项目实验研究网络形成.下半年进行项目实验中期部署,坚持:"一先","两参","三优化"原则."一先"是观念领先."两参"是学校一把手参与项目实验,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三优化"是优化教与学过程,优化班级心理氛围,优化师生关系.

第三阶段:(2017年1月—12月),完善项目实验研究,提高实验质量,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上半年,进行项目实验中期检查验收.肯定成绩,查找不足,突出重点.同时,进行中期总结,召开专题学术研讨和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2.下半年进行培训活动.

第四阶段:(2018年1月—7月)完成项目实验研究目标.

1.部署项目实验总结,检查评估工作.

2.进行项目实验总结检查评估.评选表彰优秀项目实验研究成果,示范学校,先进个人等.同时,出版实验研究成果.谋划下一轮项目实验,使实验研究工作滚动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