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安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电视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73 浏览:98110

2016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简报

第6期

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中心2016年07月28日

――――――――――――――――――――――――――――――――――――――――――――――――――――――――――――――――――――――――――――――――――

新闻动态:

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2016年7月27日上午,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第十次专题讲座在我校土木工程学院311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沈世钊老师,给广大学员带来了题为《大跨空间结构体系及关键理论问题》的精彩讲座.暑期学校第十次专题讲座由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武岳教授主持.

沈世钊院士从现代空间结构的定义谈起,详细介绍了空间结构的受力特点:三维受力,内力分布均匀,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抵抗外荷载作用.沈院士接着谈到了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薄壳结构,空间网格结构,张力结构和混合结构.进而向广大学员详细介绍了各个基本类型的特点和构成,并列举了大量与之对应的已建成大跨空间建筑作为例子,其中包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等众多着名国内外建筑,使讲座充实形象,通俗易懂.

沈院士在介绍了大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性知识之后,谈到了空间结构的关键问题.沈院士认为空间结构的发展特点为:结构形式不断创新,理论研究同步开展.而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各种空间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和空间结构的关键问题.接着,沈院士和学员们一起回顾了二十余年来的主要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网壳在静力荷载下的稳定性,动力稳定性及强震失效机理和空间结构抗风设计理论等问题.

学术报告后,许多研究生学员还与沈院士进行了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最后本次学术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土木工程暑期学校全体学员参观哈工大校史馆 2016年7月27日下午,首届土木工程暑期学校全体学员来到了哈工大校史馆,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参观.

在参观过程中,两位校史讲解志愿者为全体学员详细的介绍了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从1920年建校,到第一个黄金时代,从"八百壮士"的传奇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从南迁北返到新时期快速发展,从航天建设到知名校友,学员们在校史馆里面,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纵观了哈工大89年的曲折但辉煌的历程.

在介绍中,志愿者着重讲解了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让广大学员充分了解了土木工程专业在哈工大的发展.

参观结束后,广大学员纷纷表示,哈工大地处北国边疆,但是哈工大的实力却是一流的.没想到哈工大的历史如此曲折,而让他们感受更深的哈工大这种浴火重生,凤凰涅盘的毅力和哈工大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也正是这些让哈工大在各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帮助.

晚上,全体学员在报告厅311观看了组委会为他们准备的精彩电影.

暑期学校名师风采:

沈世钊,结构工程专家.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1953年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195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毕业.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沈世钊教授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领域的开拓,在"悬索结构体系及其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柔性屋盖风振动力响应"和"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及其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等前沿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他密切联系工程实践,结合重大工程创造性地设计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空间结构.他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奖励,为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网壳结构稳定性》,《悬索结构设计》,《钢结构物件稳定理论》等着作.培养硕士,博士生100余人.

学员之声:

优秀学员日志精选: 空间结构展望

哈尔滨工业大学齐春玲(第一组)

在上周暑期学校的学习中全国知名学者汇聚一堂,为我们做了精彩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在学院的组织下我们组的成员还一起度过了轻松而愉快的周末,在美丽的太阳岛上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和难忘的笑容.今天沈世钊院士为我们做了关于空间结构的精彩报告.沈世钊院士现今已近八十岁的高龄,还坚持为我们做了近三个小时的报告,其对学术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难能可贵,正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所缺少的品质,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报告中包含了沈老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概述总结,近几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展望.内容广泛而不乏创新,使我对空间结构这一新型而富有创造力的结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

沈老师先是从总体上为我们介绍了现代空间的概念及分类,受力特点,国内外现今的研究现状.空间结构与一般的建筑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计算简图不能简化为平面问题,隶属于空间三维受力,并且结构形式灵活多样,造型独特新颖,同超高层建筑类似现代空间结构是未来建筑结构的趋势和总的方向.在报告中沈老师根据一些知名建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地为我们讲述了这类建筑的结构特点,是我们对空间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沈老师毕生致力于打垮空间结构的研究中,开拓了"悬索结构体系及其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柔性屋盖风振动力响应"和"网壳结构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等新的知识领域,为空间结构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讲座中可知沈老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索膜柔性结构的风振响应及空间结构形态学等领域有了新的建树,其中对动力失稳的研究探讨是目前国内外尚无理论基础的问题.

最后,空间结构形态学方面的知识也让我印象深刻,指出了建筑结构的科学外形,合理受力体系所遵循的原则,最终能够使得我们结构师从被动的状态变为主动,积极地探讨合理,新颖,美观的建筑.总之沈老师精彩的报告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下午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参观了哈工大校史馆,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一起温故了工大的成长壮大.可以说又是收获颇多的一天.尤其是沈世钊老师的精彩报告留下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知识的那份执着,持之以恒,认真的态度,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作为工大人我们为之骄傲自豪!也希望自己能够置身于空间结构的事业中而奋斗!

此刻,让我们都成为"哈工大"人

北京交通大学张岩(第二组)

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周末以后,今天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周的学习.

上午,沈世钊院士为我们做了关于空间结构的精彩报告.报告从宏观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空间结构的分类,受力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引用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图文并茂,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空间结构的知识.

沈世钊老师是结构工程专家,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1995年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沈教授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领域的开拓,在"悬索结构体系及其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柔性屋盖风振动力响应"和"网壳结构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等前沿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他密切联系工程实践,结合重大工程创造性地设计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空间结构.今天有幸见到沈老师,亲耳聆听沈老师的谆谆教诲,心情十分激动.沈老师虽已经70多岁,但仍然致力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前沿,为我们这些年轻人做出了表率.

在怀着激动的心情听完沈世钊老师的精彩报告后,下午,我们乘着汽车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

虽然图书馆在进行外立面的装修,但这里的志愿者依然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走进安静的校史馆,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就立刻映入了我的眼帘.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名是中俄工业学校,1920年5月开始筹建.1938年1月1日起,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名就一直沿用至今.自1920年建校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几经沉浮,历尽沧桑,凭借着哈工大人特有的哈工大精神,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一步步发展壮大.哈工大悠久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虽不是哈工大人,但在此刻,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校友的展览上,我看到从哈工大走出了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人才.政治,经济,科学,航空航天,土木建筑,一代代优秀的哈工大学子让这所北方冰城的着名学府更加辉煌.

今天这一天收获很多,感慨很深.相信在像沈世钊老师这样的知名专家带领下,在一代代哈工大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哈工大一定会实现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此刻,让我们都成为"哈工大"人,为它骄傲,为它自豪,为它祝福!

暑期学校学习生活体会

武汉大学谢向东(第三组)

说实在的,来美丽的哈尔滨参加暑期学校的学习是从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邀请函并按要求写了申请之后就一直期待的事情.因为这次给暑期学校做报告的专家教师阵容庞大,国内外有名气,能同时聆听他们的报告对一名学土木工程的学生来说实在难得,另外武汉在7,8月是实实在在的火炉,刚好可以籍此机会享受哈尔滨的清凉.经过漫长的等待按照暑期学校的通知7月18号晚上抵达哈尔滨,下火车的那一刻起就感觉自己走进了夏日的天堂.

今天是2016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学的第八天,这八天的生活当中从土木界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了解了不同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方法,从来自不同高校的学员身上感受到了真诚的友谊,从哈工大土木学院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身上感受到了专业知识过硬,谦和大方,从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公园,商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人之诚实热情,空气之清新宜人,环境之优雅美丽!

下面就我们小组这两天的活动探讨本人的感受:昨天(7月26号)我们三组的同学在组长周海涛和尚永康的带领下参观了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七三一"部队1937年9月18日成立于哈尔滨平房区,主要是用活人做实验来完成其研究开发新的军事武器装备的部队.我们小组成员跟随讲解员进入纪念馆里面,灯光很微暗,映着泛着痕迹的墙壁,讲解员带我们进入各个展室,边走边讲当年日本人对我国人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诸如他们对中国人进行了注射"细菌实验","活体实验","真空","触电","火攻","马血注射实验","左右移植"等30多种人体实验,然后,把实验成果用于侵略战争.他们利用中国人做真空实验,将人置于真空状况时,内脏就会完全被排挤出来,肠子完全脱离体内,从而来达到他们的实验目的.惨无人道的冻伤实验:将四肢冻伤,然后直到身体僵硬,往人的身体上泼水,看人的反映,最后总结出37℃的水是最合适解冻的.日本人毫无人性的实验不胜枚举.

从731回来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深深地为历史的片段而愤怒.历史不等于现在,虽然那段岁月已经过去了,但现代人更应该谨慎努力地走好今天的路.我们只有熟练地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经济才能不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但如果我们强大了起来,谁都不敢来侵略我们.

今天上午我们听了结构工程专家沈世钊院士的讲座"现代空间结构".沈院士是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开拓者之一,从事教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已近半个世纪了,他在为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懂工程技术的研究生.沈院士虽然70多岁了,依然精神矍铄,讲起课来娓娓道来引入入胜.他从空间结构的概念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对空间结构的受力特点,类型,网壳结构的静力稳定性,膜结构,索穹顶结构,混合体系,空间结构抗风设计理论,空间结构形态学等内容进行了讲解.讲座不知不觉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同学们踊跃的向沈院士请教了自己的疑问,得到了沈院士的详细解答.讲座结束了,同学们无不为沈院士的渊博,高深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感叹!愿我们的沈院士永远健康!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在解说员结合记录哈工大历史的图片和文字的解说下,我们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共同回顾着哈工大的历史,从工大的创建,由俄国人担任校长,到建国后,中国人接管,再到今天.哈工大的发展凝结着几代人的心血,当我们在哈工大学习时,不应忘记她的历史.哈工大在南迁中曾损失严重,但回到哈尔滨后,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很快得到了恢复.一直到今天,哈工大都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为国家累计输送了十万余毕业生,他们中有开国将军,国家领导人,着名企业家等各界社会精英,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智力资源.

暑期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听大师讲课——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跟大师学习——满怀信心,不畏艰辛!愿这次暑期学习成为我新的人生坐标原点,以后走出更进步人生轨迹!

难忘的旅程

北京交通大学康敏(第三组)

来到美丽的哈尔滨,参加哈工大土木工程暑期学校学习的日子已经过半,知识渊博的教授,心细好客的老师,热情洋溢的同学们每天都在感染着我.每天两场大师们带来的学术报告可谓是一场丰盛的知识盛宴,晚间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又像是美味的餐后甜点,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惊喜.周末的哈市一日游不仅进一步曾进了学员之间的感情,更是令我们领略到了夏季哈尔滨的风采.

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结构工程专家沈世钊教授为我们暑期学校的学生作的一场题为《大跨空间结构》的学术报告.上午,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回响.

沈院士重点为师生们讲述了空间结构方面的内容.他对空间结构进行很好的分类,为大家展示了空间结构体系下许多不同结构体系实际的建筑结构图片,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结构体系.他重点就"鸟巢","水立方"的建设以及张弦结构在场馆的应用为大家作了深入的分析.从"鸟巢","水立方"在竞标的脱颖而出,到这两个场馆在空间结构的不俗的表现为大家慢慢道来,他认为"鸟巢"体现了建筑与结构的浑然一体,在貌似无序的自由编织的结构体系中,构成了新颖的,富于冲击力的独特建筑形式."水立方"所采用的多面体网架结构,其不规则的复杂形体是由相对简单的元素经多次重复形成的,它的出现是水泡理论的利用,是"方"与"水"的碰撞的结果.

当谈到国家体育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时,他就轻盈优美,受力合理,用材经济的张弦结构以及"适用,经济,美观"这一设计原则在这些场馆的应用陈述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沈院士还带大家一起回顾了历届奥运会优秀场馆:罗马小体育馆薄壳结构,代代木体育馆悬索结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卡尔加里滑冰馆鞍形索网结构,巴塞罗那奥运会体育馆Panta穹顶,亚特兰大体育馆索穹顶.在长达近三小时的报告后,沈老师还耐心的解答了许多同学的问题.

广育天下英才,笑看桃李芬芳,正是沈院士这样的老师在土木工程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才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不断向前发展,并为中国成为世界建设大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暑期学校学习一周总结

兰州理工大学叶帅华(第四组)

紧张而充实的一周过去了,在和各位专家教授的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使我这位懵懂的小孩感受到了科学的真谛—求真务实.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在科学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做到的.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李杰教授,聂建国教授,肖岩教授,李宏男教授,李忠献教授,以及杜修力教授和孙柏涛研究员,先后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每一场报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仅是前沿的科学知识,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其中李杰教授的报告可谓精彩纷呈,他不仅给了我们最前沿的报告,还告诉了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如何去创新,如何去研究,遇到问题如何去解决.李杰教授的"原点"理论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遇到瓶颈不妨回到"原点",与大师同一起点,而不要在细节上修建枝叶,这也需要研究者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其本质现象的把握.

这几位教授虽然给我们讲授的不是同一专业方向的研究内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科学的道路上,对待科学的态度,一定要求真务实.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要大胆的去面对,要有坚定的毅力去解决它,也许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会是我们的一生.

与此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明白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必须要学会研究,学会怎么去研究,怎么一直去研究,要看很多的书,做很多的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这其中需要一种品质叫坚持,我最应该做的就是用这种品质在科学的道路上奋斗下去.

后面的时间里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道理需要去体会.这次机会很难的,抓紧时间和同学交流,和大师交流,回到学校把这里学到的看到的讲给同学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让更多的人去走科研的道路,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发展,才会强大.

"感受大师风采,营造学术氛围."

加油!

我的暑期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贾俊峰(第五组)

欣闻首届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办,就在第一时间报名并有幸成为首届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其土木工程专业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在这里开办首届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受到了很多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欢迎,甚至有不少研究生从地处很远的学校赶来旁听.这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成功开办,相信能给所有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培养.首届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邀请到了一批土木工程领域内相关专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其中包括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研究功底,又能从整体把握和引领各自学科的发展方向.在他们的讲座中,既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介绍,又对科学研究方法理论,科学发展概念,科学研究前景有着独到的把握.各位学员都享受了一次次丰富的科研盛宴,从中领略到科研大家的风范和魅力.

二是专业背景的交流和校园文化的交流.一百多位暑期学校学院分别来自几十个学校和省份的研究生,同时汇聚到暑期学校这个新的集体,这本身就是一个年青的,具有活力的,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集体.在享受各位专家学者精彩的演讲的同时,同学之间也有着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包括了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不同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各个学校的研究生也都是各自校园文化的表现者和传播者,能够和来自不同学校的研究生在学习和校园生活等多方面的交流,领略中国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丰富的文化传统,同样又是一次精神盛宴.

首届研究生暑期学校已经度过一半的时间,各位专家学者的介绍让各位学员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了解了其他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科研环境.相信在剩余的一半时间里,各位学员都能够抓住这次良好的机会,有更多的学习,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收获!

学员之声:

优秀学员感言精选:

我们所处自然界是三维的,丰富多彩的.建筑物是人类空改造自然的重要标志之一,丰富多彩的空间结构形式不仅表现了人类向大自然的学习,也体现出人们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沈世钊院士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空间结构世界.

----刘鲲(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工大的历史虽算不上特别悠久,但通过校史馆的参观,让我深深了解到它的底蕴,"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让这所教学一流,名师云集的着名大学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令人震撼!

----蔡炎城(北京工业大学)

今天上午七十多岁的沈院士给我们做了近三个小时的报告,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精辟的讲解了关于空间结构的知识,虽然沈老师已年过古稀,但是从没间断过对专业的钻研,我们真应该学习大师们那种以毕生心血献给科学的精神,六十多岁也勇于开辟一个新科研领域的精神!


-----齐春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暑期学校课程已过半,精彩依然接连不断,今天有幸听了沈院士的讲座,沈老师思路清晰,讲了很多大跨空间结构的理论及实际工程,受益匪浅.

-----钟儒宏(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味太阳岛的美丽,感受哈尔滨的凉爽.一天的哈尔滨一日游,使每一位学员放松了心情,增进了友谊.

-----邱政和(华侨大学)

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唯有用我们的智慧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才是我们最明智,也是最后的选择,用我们的智慧和责任感方能构建更和谐的社会.

----王德才(合肥工业大学)

美丽的松花江,风景独特的太阳岛,繁华的大街,宏伟庄严的防洪纪念塔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你我度过了轻松愉快的周末,也留下了我们的友谊.

-----邱冶(哈尔滨工业大学)

相聚就是一种缘分.通过暑期学校我们聚在了一起,一天的校外郊游不仅让我们观看到了哈尔滨美丽的风景,而且更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杜娟(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老师的报告,精彩非常!尤其是关于空间结构的具体形式及简介,做的非常精彩,图片的直观介绍,力学形式的深刻解析,深入浅出,体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周海涛(北京工业大学)

一个土木工程学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力学基础,丰富的数学知识,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四者缺一不可.

----谢向东(武汉大学)

积极与他人交流,要热情,尊重.积极向他人学习,要谦虚,稳重.

----叶帅华(兰州理工大学)

上午听了沈院士的报告,受益良多.能够这么近距离与大师交流深感荣幸.下午的校史馆参观让我对主办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赵泳(东南大学)

今天上午沈世钊院士就大跨空间结构进行介绍,包括薄壳结构,网格结构,张拉结构,混合结构,另外,还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和他们课题组在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和大跨结构抗风方面的进展,并附以工程实例,把复杂问题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吴兆旗(福州大学)

创新无极限.沈院士给我们展现了创新的结构形式,更表达了创新的思维理念.空间结构是迄今人类研究的最复杂的结构形式.其实在我看来,空间二字表达的不是某种结构形式,而是结构的不定形,是创新的完美载体.随着最后沈老师的结构形态学概念的提出,创新之路在延伸.

----常磊(合肥工业大学)

恢宏的气势和设计的巧妙,空间网架结构融入了建筑学和力学的美感,成为人类文明的活历史.

----战吉艳(南京工业大学)

首届土木工程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新闻中心

2016.07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