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资料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615 浏览:69515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一、中考热点

1.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要领

常见仪器:酒精灯,胶头滴管,烧杯,试管,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漏斗,集气瓶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称量,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等

3.三大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方法,

4.三大气体的除杂方法,验证方法,

5.设计实验组装装置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实验题.

根据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内容已成为必考知识点.利用所给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装置也列入中考必考行列.

6.要求掌握物质鉴别和鉴定的分析方法及解答要领.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是常见气体的鉴别和常见离子的鉴定.

二、复习指导

能正确进行实验基本操作,对实际操作进行判断常出在选择题中,物质的区分和检验及混合物的分离知识较灵活,一般出在实验和填空题中,利用科学探究认识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通常以实验或探究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是中考的热点和重点,在中考中占20~30%.复习此部分时要熟悉常用的简单的化学仪器,知道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后果,培养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制定计划——科学实验——合理解释——认真总结反思的科学探究能力,会有意识的运用科学探究这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1.识别仪器,了解用途,掌握操作原理,

2.可以把常见仪器和基本操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再记忆,

3.结合一些具体习题进行练习,活学活用.

4.明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5.利用实验或实验图片将气体的制取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归纳,达到能举一反三,

6.对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的现象应该有正确的观察顺序,

7.利用对比,将性质中的现象,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不同点.

8.要清楚混合物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和原理,同时还要掌握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要选择出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所用的试剂,是比较困难的,同学们在做题时首先分清是用物理方法,还是用化学方法提纯.然后根据除杂的基本原则:"两不一易"即不增加新杂质,不减少提出物质,易于分离去做题,就迎刃而解了.

9.在检验物质时,必须要写出检验的步骤,产生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必要时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10.在检验过程中,不能把被检验的物质当作已知物质来叙述,必须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是什么物质.

11.如有若干种被检验的物质应首先贴标签并编号.

12.在鉴定物质时,必须把物质中的各种成分一一检验.

13.在鉴别物质时,最后剩下的一种即为可知,不必要做实验

常见仪器的识别,使用方法和组合,八种实验基本操作及物质的提纯,溶液的配制等内容仍是中考热点.其中主要的考察方式有看图识议,判断操作的规范性,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的选择,连接,仪器的洗涤,实验基本操作的事故分析,处理和安全等为主.

常用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

1.常用化学仪器

(2)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测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2.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三不一少"

①固体药品:药匙,镊子,"先横后竖"

②液体药品:滴管,倾倒法.

③浓酸,浓碱的使用:

④指示剂的使用:

(2)物质的加热

①"三不"

②加热固体时若有水蒸气产生,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3)物质的溶解

(4)物质的分离

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②蒸发: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③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5)连接仪器装置

①"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溶液的配制

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注意事项:

①溶质和溶剂的称量要准确,

②溶解物质要在烧杯里进行,用玻璃棒搅拌,切不能用量筒,

③若稀释浓硫酸,则要把浓硫酸缓慢地沿器壁注入水里.

(二)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1.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发生)

注意事项:

(1)使用气体发生装置注意的问题: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固体与固体进行加热反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③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以防止因装置冷却致使水倒流,引起仪器炸裂,

④导出气体的管口,不要插得太深,应在发生装置管口附近,更不要插入反应物中,

⑤注入液体的长颈漏斗管口,应插入反应的液体中.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室中常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组装制氧发生装置,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

(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右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02)的方法制取氧气.

此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哪些仪器替代,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以用.图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对哪个编号的装置进行改进如何改进.反应完成后,

要从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应进行溶解,,洗涤,干燥等操作.

(2)不选择C装置制气体的原因是—.

(3)选用D装置可制的气体有(至少写两种).

(4)某同学用D装置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来检验它是哪种气体,填写下表完成之.

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对三种气体制取方案的评价,如判断某制取方案是否可行,最佳药品的选择,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与工业制法的比较等是中考的重要命题形式.

7.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讨论以下问题:

(1)c装置中除导气管外,另两种仪器的名称是,

(2)选择一种装置(填序号,下同)与C的组合装置可制取氧气,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选用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

(4)B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如果是固体与液体反应,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5)在实验中我们要遵守实验规则.如使用A装置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只写一条).

8.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和所给试剂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b.

(2)填表:(提示:所选装置填序号)

化学方程式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装置的迁移运用以及制取方案,制备装置的评析,选择理由叙述等将成为中考的热点和趋势..下图A,B,C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装置A中①为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活塞的"开","关",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1.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得到的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

⑴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水煤气→→→→→

⑵装置丁在连接时,气体必须由_________进入(用"A"或"B"填写)

⑶确认水煤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确认水煤气中含有CO的实验现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上述实验有何安全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想用含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先制取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再还原氧化

铜,并验证反应产物.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其中A处框图表示盛有

CO2和CO混合气体的贮气瓶).

(1)装置E中加热仪器的名称是,

(2)请用字母标号表示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每种装置只用一次).

A→()→B→()→()→E.

(3)D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D处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点燃尾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鉴定和鉴别:

(2)根据实验,判断物质存在或不存在.

1.几种气体的检验.

O2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管口,木条复燃.

H2①用燃着的火柴点燃.

②纯净气体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O2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几种物质的检验.

(1)酸液:取少量酸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或蘸少量酸液涂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变红.

(2)碱液:取少量碱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4)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l-):取少量待检验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再加几滴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入几滴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

物质的除杂是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物质作为杂质除去后得到所需物质,例如,将粗盐中的泥沙作为杂质而除去,得到澄清的食盐溶液属于物质的除杂.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某混合物的各成分一一分开,即混合物中有几种物质,最后将这几种物质都一一分离出来,任何一种物质也不能有损失,例如,我们要分离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时,则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后过滤,不溶的二氧化锰留在滤纸上,洗涤,干燥后得二氧化锰,而滤液蒸发后得氯化钾晶体,这样两种物质就达到了分离的目的.像物质的除杂一样,当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不能仅用物理方法分离一一分离开时,也需要采用化学方法.例如,现有氯化钙与氯化钠晶体的混合物,如何将这两种物质分离开这就是必须用化学手段完成的物质分离问题.惟一的解决方法是: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则氯化钙转化为不溶性的碳酸钙,将其过滤出来.此时滤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再向滤出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则将其再转化为氯化钙,蒸发溶液得氯化钙晶体.从而完成将这两种物质分离的目的. 选择题: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组试剂,某同学欲分离含硝酸钾,硝酸铜和氯化银的混合物,应选的一组试剂是()(A)水,氢氧化钾,盐酸(B)水,氢氧化钾,硝酸(C)水,氢氧化钠,盐酸(D)水,氢氧化钠,硝酸[解析]此题目的是将混合物中的三种物质一一分离开,但答题要落实在所用试剂上.不难看出三种物质中只有一种物质为不溶物(AgCl),其可从另外两种物质的水溶液中过滤出来.分离这两种能溶于水的物质,只有将其中一种转化为不溶物,而只有硝酸铜可以用碱转化为沉淀,为了不增加杂质,只能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最后一定要将硝酸铜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再转化为硝酸铜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将氢氧化铜转化为硝酸铜,当然只能选择硝酸.所以,应选择B.

①指示剂法.待鉴别的物质有明显的酸碱性不同时,可选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②强酸法.一般是待检物中有不稳定的酸根(如CO32-)或碱性氧化物时,可选用强酸(盐酸或硫酸).

③强碱法.一般是待鉴别的几种物质中阳离子不同而阴离子相同,可用强碱溶液做试剂,根据生成物的溶解性,颜色,稳定性及气体的气味不同加以鉴别.

④特殊盐法.待鉴别的物质中有特殊的阳离子(H+,Ba2+,Ag+,Ca2+等)或阴离子

(Cl-,SO42-,CO32-),可选一种盐做试剂.一般以可溶性碳酸盐做试剂最多.

(3)不用其它试剂.这种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被鉴别的物质本身找突破口(如颜色),然后用鉴别出来的物质做试剂鉴别剩余物质,依此类推,直到全部鉴别出来.(以色定一)另一种情况是各种待鉴物无明显外观特征,则可将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答案.(编号两两混合)1.用实验证明

①一瓶无色透明的溶液是硫酸

②盛放的NaOH溶液中不含Ca(OH)2

解:①取少量液体溶于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然后用玻璃棒沾一点溶液于蓝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红色,证明液体是酸,在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加少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证明含有硫酸根,此液体是H2SO4.

②在盛放NaOH溶液的小试管中通入CO2,若无沉淀生成,说明此溶液中不含Ca(OH)2

例2.今有五瓶无色气体,已知它们分别为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请你将它们一一区分出来.

解:①在盛五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②余下的四瓶气体,用木条分别点燃,不能燃烧的是N2,能燃烧且瓶壁有水雾出现的是H2和CH4,

③在三个已燃烧的集气瓶内,各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H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且在操作中有水雾出现的是CH4,另一种气体则是CO,

例3.现有编号为A,B,C,D的四瓶无色溶液,只知它们是CaCl2,HCl,AgNO3和Na2CO3,将它们两两混合产生下列现象

试回答:(1)A,B,C,D各是哪种试剂

(2)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

【模拟试题】

1.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为了鉴别它们,做了如下实验:(硫酸钙视为可溶性物质)

(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

(2)在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由此推断该混合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4.有一条鱼虾绝迹的小河边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每个工厂里排出的废液里只含有中的一种.某中学的环保小组对河水进行检测发现:

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

试判断:(1)各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分别含有的污染物是: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

(2)在M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如何区分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

6用两种方法区分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7有两瓶无色溶液,它们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如何区分

8.能一次区分出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的一种溶剂是()

A.石蕊试液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D.盐酸

9.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设计实验加以鉴别

10不用任何其它试剂,能鉴别出①MgSO4②KCl③CuSO4④NaOH,排序.

11.三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为石灰水,NaOH溶液,和稀H2SO4,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它们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

B.

C.

D.

13.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杂质),请将除去杂质所加的化学试剂的化学式填在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

14某化学试剂厂A,B,C,D四个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分别含有污染物中的一种,现对污水做如下处理:

(1)将A的污水与B的蓝色污水通入第一反应池,产生蓝色沉淀,

(2)将C的污水与D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二反应池,产生大量气泡,

(3)将第一反应池上层的碱性污水与第二反应池流出的酸性污水通入第三反应池,最终流出的水呈中性,再向外排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各车间水中的污染物分别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②最终向外排放的水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第三反应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湖北宜昌05)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pH蒸发结晶

D.真

黄金和检测黄金(铜锌合金)看颜色灼烧

2.(柳州北海市05)下表是小明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需要鉴别的物质方法和所加试剂方法一方法二A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颜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钠和氯化钠加入足量水中加入盐酸C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观察颜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口观察滴加氯化钡溶液设计鉴定某化学试剂或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分的实验,设计证明混合气体成分的实验以及评价的题型比重日益增多,是中考命题的另一热点.

示例:1.(荷泽05)雪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饮料,其中含有CO2,H2O和柠檬酸(具有一般酸的性质)等物质.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CO2的存在.将必要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在下表中: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方法一方法二2.(江苏盐城05)小红在帮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推知他只能是氯化钙,硝酸钙,氢氧化钙三种溶液中的一种,并经过⑴,⑵两步确认了该试剂.

请完成下列填空:

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这种试剂肯定不是____溶液.

⑵猜想和实验:

猜想甲试剂操作

步骤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取样,滴加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取样,滴加试剂(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希望中学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室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溶液(初中化学常用试剂)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溶液,也可能是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4.你想喝自制的汽水吗小雨同学为你提供了"七喜"汽水成分表(见下图).

(1)根据"七喜"汽水的成分表,分析自制汽水所需的原料是:白砂糖,果汁,食用香料,和.

(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请你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完成下表:

验证方法及操作观察到的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

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与理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检测设.

方法现象验证鳔内含O2验证鳔内含CO2物质的推断的命题趋势和热点有以下几点:

常见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推断,

确定范围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用离子组合物质的推断,

开放性推断题,注重过程的推断题.

物质的推断是指通过已知的实验现象或相互转化关系,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加以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名称或成分的过程.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物质的特征性质寻找突破口.

从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分析法,对号入座法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关键是要善于从特征现象(如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等)抓住一个或几个典型反应作为突破口,以便快速得出结论.为此,必须熟练的掌握物质的性质及有关反应现象,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走进课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逐步出现了一类开放讨论型推断题,注重推理过程的推断题,此类试题的特点是: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结论多元化,重视实验过程的考察,突出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示例:1.(江苏05)X是两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研究混合物的成分,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x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写出X中一种成分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Y为固体,写出Y与X中一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Y为气体,Y还可以是(填化学式).

(1)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

(2)在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由此推断该混合物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4.右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丙.下表四组选项中,符合右下图要求的是

甲乙丙丁ABaCl2CuSO4NaOHHClBO2COFe3O4CCFeCuCl2MgHClDO2H2CuOMg

5.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

分别为H+,Ag+,K+,Ba2+,OH-,Cl-,NO3-和CO32-,

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6.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

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

A,B,C,D,E.

7.有A,B,C,D,E,F六种物质的稀

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K2CO3,BaCl2,Ca(NO3)2,NaCl,H2SO4,AgNO3中的某一种溶液.

下图为常温时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部分实验现象,

其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或生成微溶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下图中的空格内用"↓""↑""-"表示出对应反应的实验现象.

F是.

8.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是_____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检测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这类题通常给出获得问题结论所采用的方法及其实施步骤,让同学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其解题策略常采用由因到果的综合法,即已知方法及其实施步骤可知问题的结论.

示例:1."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你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中含有铁粉,二氧化锰等.

B.黑砖瓦是煅烧过程中附着了炭黑,红砖则是添加了染料

C土壤中含有的铜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的CuO和红色的Cu

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的Fe304和红色的Fe23

2.(安徽05)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理由:________

写出与理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检测设.

方法现象验证鳔内含O2验证鳔内含CO2

3.(南京05)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

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

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

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

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右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3)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不能").

理论上,

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4.(青岛05)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

①②.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6.右图是市场上销售的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

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

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一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猜想猜想我对气体的猜想是我猜想的依据是(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一种猜想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与操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

7.(南通课标05)【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

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

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

液检验CO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8.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②,等.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

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9.经过找资料得知:皮蛋加工配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就在拓展课上研究皮蛋加工配料:

(1)取少量配料于小烧杯中,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配料主要成分在水中发生了反应,写出其中任意—个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等混合液静止后,过滤去掉白色的不溶物.在该不溶物中滴加稀盐酸,发现不溶物溶于盐酸并放出气体.该白色的不溶物是______________.

(3)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滤液后,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原白色的不溶物已经从混合液中滤去,为什么滤液中还存在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同学想了解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他们做了以下研究:[猜想与检测设]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可能有______________种情况,

[设计与实验]用pH试纸来检测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操作检测结果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

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钾溶液沾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碳酸钾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7[结论和分析]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碳酸钾溶液酸碱性的结论: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你认为______________同学操作不规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室没有pH试纸,又要一次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_______试液来进行实验.

11.小红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许多小孔(如图14所示).为探究这个问

题,她从面点师那里了解到:此类食品制作过程中常

加入膨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小红

从超市写来一袋膨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

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探究.

①阅读使用说明:一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

水拌和,成型后直接焙制,

②观察到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

③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其完全溶解,

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pH二11,

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人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⑥取适量样品放人试管加热,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l)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有.

(2)将少许面粉加人水中取上层液用H试纸测量,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膨松的主要原因是.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4)请你写出你所了解的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

12.用珍珠(主要成分CaCO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检测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检测.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须找出真检测"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工商局提供了真,检测"珍珠粉"样品,请你展开探究:(只要写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猜想一:真,检测"珍珠粉"的气味可能不同.

方案一:取样,分别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分辨气味有无差异.

猜想二:.

方案二:.

猜想三:.

方案三:.

13.(6分)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I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aC03和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aC03和Ca的混合物.II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

II组的方案正确吗,理由是I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等"吸收剂"宜选用,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

研究课上,同学为了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做了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

通过实验,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①②,③.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

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⑴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的小气球有什么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17.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2004年福州市)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

(1)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报道引发了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的关注,他们收集家中铜器表面的绿色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铜器表面附着的绿包固体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猜想:查阅相关资料后,猜想绿色固体物质可能是铜绿

设计与实验:

ABC

1.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3.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结论:绿色固休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提示:装置内的空气因素忽略不计)

表达与交流:1.上图中标有a,b的仪器名称是:a_________,b_________.

2.上述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完成后,如果先移去酒精灯,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4.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为什么

类似这样的探究型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普遍出现,并且考察内容非常广泛,题目形式灵活多变,探究型试题可以覆盖初中化学绝大部分知识点,可以选择,填空,简答,设计报告,甚至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出现,并且题目所选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与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化学科技发展的前沿密切相关.通过探究型试题,切实考察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体现课标,关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例如: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氧气(用红热的铜与氧气反应)和氮气以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但这个现象没有引起卡文迪许的重视.

100多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从氮的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密度为1.2505g/L,而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他没有忽视这微小的差异,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因此成就,雷利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卡文迪许除去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类型属于.

(2)雷利的实验中,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3)对比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你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精心设计了许多"活动与探究"的内容,为同学们能够更多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的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列举五例探究性题加以解析,以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探究题

例1(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解析这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开放性问答题,但易激发学生开放思维的兴趣.因为它来源于生活,在思考之后又感觉意犹未尽,原因是答案的不唯一性:①铝的硬度没有铁的合金大,②铝的密度比铁的合金小,在使用时重量不够,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若用铝制菜刀则容易引起食品的铝污染等

社会实践性探究题

例2(宜昌)要使校园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采取防腐措施.请你设计几种方案,并向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比较这些方案的优缺点,确定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设计内容方案1方案2方案3主要步骤和方法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有效使用期综合评价优劣排序解析这是一道社会实践性探究题,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确实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要求我们探究清楚铁生锈的条件和原理,而且还要考虑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考虑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体现新教材知识实践性及社会化等特性.要做好这道题,还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活动,有必要的动手制作经验和相关的技能,才能答好此题,答案略.请同学们课外试试看.

三、跨学科综合性探究题

例3(南京)如图所示,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2)向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鸡蛋表面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析这是一道理化知识综合题.考察的物理知识有密度,浮力,考察的化学知识有酸的化学性质.(1)食盐溶于水后溶液密度变大,鸡蛋所需浮力大于重力,使鸡蛋上浮.(2)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CaCO3,逐滴加入浓盐酸,则生成大量的CO2气体(CaCO3+2HCl等于CaCl2+CO2↑+H2O),生成的CO2小汽泡粘附在蛋壳上,使其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多,则浮力增大,它产生的浮力能使鸡蛋浮出溶液表面.鸡蛋露出液面后一部分CO2逸散到空气中,鸡蛋由于受到的浮力减小又沉入杯底,如此反复沉浮.

四、实验设计性探究题

例4(大连)实验室有一盖玻璃片的集气瓶,不知盛有什么气体请你做出一种检测设(猜想),并按你的检测设填表,完成探究过程.

检测设(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解析猜想可以是氧气,氢气,也可以是二氧化碳,氮气,但只猜想不行,还需要设计验证的方法,使猜想与验证现象及结论前后一致,只要不出现知识上的错误即可.如检测设是氧气,验证方法及操作: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氧气等

五、实验装置探究题

例5(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请你设计一个装置来验证NH4NO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仪器自选.

解析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右边左图所示的装置.原理:吸热,则瓶内气压减小,"U"型管右边液面下降,左边液面上升,放热,瓶内气压增大,"U"型管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另一同学设计了如右边右图所示的装置.原理:通过前后温度比较,是吸热还是放热.此类装置的探究还有很多,如探究实验室制取CO2,CH4的装置等.

浓硫酸

氢氧化钠

溶液

h

g

f

e

d

c

b

a

A

B

C

D

E

F

小资料

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

饱和

石灰水

浓NaOH

溶液

将水

挤入

红色喷泉

水+酚酞

干燥氨气

玻璃管

小气球

NaOH

溶液

CO2

CO2

NaOH

溶液

小气球

玻璃管

+E△

通电

+黑色固体GGGGG

△④

+黑色固体G,点燃⑤

A

B

H

黑色

固体D

高温③

红色固体E

+气体H△

F

A

B

浓硫酸

CuO

C

NaOH溶液

D

石灰水

A

CO和

CO2的

混合气体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