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报表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29 浏览:21230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报表分析

王少豪

企业价值评估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所以财务分析是企业价值评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大部分评估师都知道,企业为评估所准备的财务报告是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是受到公允的会计准则的限制,也很少有两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手段完全一致.至于那些没有上市的封闭持股公司,他们的报告大多都没有经过审计,财务报表也经常是偏离会计准则的.所以评估师在收集到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时候,需要作出判断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有如下的条款:

第十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

无论财务报表是否经过审计,注册资产评估师都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履行应有的专业判断程序.

第十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所选择的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等相关条件,在与委托方和相关当事方协商并获得有关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具有影响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根据评估项目的具体情况,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以下分析调整事项:

(一)调整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二)调整不具有代表性的收入和支出,如非正常和偶然的收入和支出,

(三)调整非经营性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及与其相关的收入和支出,

(四)注册资产评估师认为需要调整的其他事项.

由于会计系统本身是一个人为的信息系统,所以处理方法上往往存在各种选择的余地.私人公司总是把自己的报表做得比较保守,以便尽量减少税务支出,而上市公司可能就会把自己的信息处理得比较张扬,报道公司的收益,以便博得股民的欢心.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也可能会有意处理它们的盈利,以便减少公司盈利上的波动.即在年景好的时候做一些保守的会计处理,而在年景差的时候就采取积极的处理手段.总之,不同的企业的利益和目的会导致不同面孔的财务报表.当然这里不包括作检测帐,即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可以出现一定的灵活性.由此而产生了财务报表分析的专题.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但是我们在这里讲述的只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也就是说把财务报表的信息调整到适合于企业价值评估的水平上来.财务报表中主要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重点又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存货计价方法

在公允的会计准则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以及计划成本法等等其他方法.这些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价值评估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它首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损益计算,其次也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某些科目的数值,第三还会影响企业税费支出.

所谓的先进先出法(FIFO)就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检测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而后进先出法(LIFO)相反,是以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为检测设前提,对发出存货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以最近购货价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前利润.缺点是工作量大,对于存货量大进出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当物价上涨时,这种方法会高估企业的当前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亦然.而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本期发出的存货是按照最近收货的成本计算,所以使当前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当然他的计算也很复杂,工作量大.下面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导致的不同结果.


如果某公司期初的存货余额是30件,单价10元,结存金额300元.期中购入存货60件,单价15元,然后在期末之前又发出存货50件,到期末剩余存货40件,此时按FIFO和LIFO两种不同的计价方法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的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结余成本,见下表:

FIFOLIFO1期初存货余额30*10等于30030*10等于3002其中购入存货60*15等于90060*15等于9003期中存货结余120012004期中发出存货30*10等于30050*15等于75020*15等于3005发出存货成本6007506期末存货结余600450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利润和成本.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是1000元,那末采用FIFO方法后企业利润为400元,而采用LIFO方法计价存货后,企业的利润只有250元.

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当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时,所有公司的盈利及资产的价值都必须是根据同样的存货计价方法推导出来的.如果这些公司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差异,而足以导致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则评估师需要对其财务报表中的盈利或资产的价值进行调整,以达到在同一基础之上.

对于大部分采用FIFO方法的公司,评估师想要获得由FIFO转换为LIFO方法的信息不是那末容易得到,然而如果公司审计过的报表是采用LIFO方法计价的,那末在注解里面必定提供了用LIFO方法所准备的金额,评估师可以用来把公司的盈利及期末存货价值调整到FIFO方法的水平.即使报表没有被审计过,会计师也应该能够提供调整的数据.所以如果评估中我们把两家公司进行比较时,评估师一般是把LIFO方法调整到FIFO方法,而不是相反.

除了调整损益表之外,评估师还必须调整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三个方面:首先表中存货的价值需要调整到FIFO的水平,其次是应缴所得税,第三就是待分配利润也要调整.如果还以上面的算例来演示,检测设公司原来是采用LIFO方法,要调整的税率是30%,帐上为LIFO方法的预留金是150元,即LIFO和FIFO之间的差距是150元.那末评估师在存货价值上需要加上这150元,使原来的存货价值450元变成600元.然后,评估师在把应缴所得税再加上45元(150*30%等于45元),之后再在可分配利润里加上105元(150-45等于105元).如下表所示:

检测设:税率30%LIFO方法准备金150元调整到FIFO方法期末存货价值:LIFO方法存货价值450元加上LIFO方法准备金150元调整后期末存货价值600元计算应交所得税LIFO方法准备金150元剩以税率30%加到应缴所得税科目的数量45元加到待分配利润的数额LIFO方法准备金150元减去加到所得税的金额45元加到待分配利润的数额105元

当然,在有些行业里企业的存货采用平均成本法或其他的方法,此时调整是从LIFO调整到平均成本法或其他方法,具体调整的手法与上面一样.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程序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非的支出项目,但是它在核算总成本和利润的时候都参与核算,所以对成本费用和利润以及纳税的计算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无法比较.会计上折旧的方法很多,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等.我国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预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恰当地选用折旧方法.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一经采用不得随意变更."这里重点介绍下面几种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个期限之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等于[(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等于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按照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月固定资产折旧率,按月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基本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约折旧额等于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实际上也是直线法,只不过它不是按时间,而是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每期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等于(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等于年折旧额/12

月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帐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该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合.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等于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年折旧率等于((预计使用年限-以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等于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上面四种最常见的折旧方法,前两种等于都是直线法,而后两种都属于快速折旧法.采用快速折旧法后,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而在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其目的就是要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估计耐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目前我国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封闭持股的非上市公司多数是采用快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以便尽量减少应纳税的所得额.

当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要进行企业之间的比较时,须对被评估公司的折旧方法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恰当.这一方面是从企业本身来看,另一方面是看与其比较的参考上市公司.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设备是按照8年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但是这个行业里的大部分公司的同样设备是按照6年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其理由是这种设备的技术性贬值较厉害,6年时间基本上已经被技术淘汰.那末评估师在评估这个被评估公司的时候,认为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折旧更加合理,就要将其折旧额进行调整,以便把这个公司不太合理的折旧额调整过来.再来看另一种情况:如果评估师采用盈利乘数法(市场法)来评估一个封闭持股公司.已知资本市场上参考上市公司的盈利乘数为10,但是这个参考上市公司为了公开披露财务报表的缘故而是采用直线法折旧,封闭持股公司是采用快速折旧法折旧.此时,评估师要把被评估的封闭持股公司的盈利进行调整,即调整到采用直线法折旧的水平上来.当然同时也要调整相关的所得税.这样最后用来进行资本化的盈利才适合上市公司正确比较得出来的结果.

无形资产的处理

各个公司无形资产的处理办法不尽相同,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有必要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调整那些不相同的无形资产处理办法.比如说,有的公司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自己公司内部开发有价值的无形资产,然而这些价值往往没有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而另外一些公司可能都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因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均显示出来,并且在使用期内作为费用按期摊销.这就是同样的无形资产却有不同的会计处理.如果这个无形资产确有价值,它就会反映在公司的盈利增长上来.评估师在比较不同会计处理的公司时,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的无形资产均从资产负债表上拿下来,同时把所有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从损益表中拿下来.这样统一处理才好比较.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大部分公司的无形资产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资产加和法评估基本上没有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全拿下来的方法不失为一个统一处理的好办法.

此外,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的很多无形资产需要评估师去分析和发现,以便在评估中能够真正反映出企业的价值.下面我们就以房屋租赁权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公司拥有某项房屋租赁权,其租赁要低于市场的租金价.则公司等于拥有一项优惠租赁权的无形资产.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上只能反映其以合同支付的费用而未能反映市场价与合同价差额的这部分无形资产.此时评估师应该资本化这部分差额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PV—无形资产的现值

n—租赁权剩余寿命期数

A—每期租赁权租金与公平市场租金的差额

k---税前的折现率

i—未来某一租赁时期(通常是月数)

下面用实际数字来演示:某公司拥有一个临街商铺的租赁合同,合同规定是每月5000元租金,租期还剩下25个月.而根据调查,目前想要租得同样位置和档次的商铺(可以说就是旁边的同类商铺)市场是每月6500元.此时公司也可以就把这个商铺转租出去从而每月获得1500元差额.如果公司税前的资本成本是年折现率为12%,那末这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就是计算如下:

等于33035元

那末评估师在分析此项无形资产并计算出价值之后,就要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产方加上租赁权的价值33035元.

(四)各种成本是作费用摊销还是资本化处理

在企业的帐目和财务报表中,有很多成本类的科目都是处于一个灰色的区域.把这部分支出是作为费用还是作为资本化有时候是很主观的.比如说,设备的维修支出可以划分为维修费用作为当期费用支出,但也可以作为资本性资产的改良及资本化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在季节性生产的企业里面,如糖厂在收甘蔗的季节工人都干榨糖的工作,而在生产淡季工人便干设备维修等其他工作.由于这些熟练工人都市常年雇用,所以他们的工资和奖金都作为人工费用而计入当期的成本.然而,设备维修或其他固定资产改良性的同样工作如果是聘用外面的工人或承包给别的单位,则这些支出都应该是资本性的支出.这就是所谓的灰色地带.公司如果想要把利润报告的高一些,那末就把这个在灰色地带的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而不是作为一次性费用记在当期损益.如果公司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得税,那末它可能就把它记作费用而不是资本化处理.评估师在判断企业的盈利的质量,并审查其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是否存在这样的科目可以进行两种选择的机会.并要向管理层了解公司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最后根据评估项目的目的和性质而确定是否需要调整.

这种灰色区域的费用科目还有很多,比如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以及某些企业的租赁费用等.本书在评估中具体应用问题与方法技巧一章里详细地讨论了关于研发费用和租赁费用的处理方法.总之评估师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分析中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五)收入与费用的确认问题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许多相对复杂的收入和费用确认的问题已经引起国际会计界的重视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时肯定要加以注意和分析.

比如说对于现在日益增多的软件公司,以前的会计处理多半是在收到客户付款时就将其确认为收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1991年就发布过状况说明书(SOP91-1)也是支持这种处理.但这种会计处理的后果显然进一步加大了这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收入风险,在会计界的争议很大.于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在SOP97-2"软件的收入确认"中对原来的收入确认方法作了重大变更.SOP97-2规定,软件销售与怎么写作收入应根据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在产品开发完毕并在应收账款回收,客户接受产品等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方可确认.这样就为那些一揽子软件开发协议等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收入的确认提供了一个准则:即只有所有的产品怎么写作完成后,才能再确认为收入.虽然SOP97-2针对的是软件的收入确认,但美国会计界普遍认为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被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他诸多问题如:流通企业的分期付款销售的问题,对于以提供网络,信息怎么写作为主的企业,在成立初期提供许多免费或低价怎么写作项目以争取客户占领市场,导致巨额营销支出问题,互联网公司广告"互换"收入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问题,以及企业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赁费用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制度或准则加以规范,在会计实务中也很不统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国际上的有关信息多作些了解和研究,以便把它应用于对我国的会计处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实务.

(六)非正常性项目,偶然性项目的调整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我们往往根据企业的历史盈利数据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基础或起点,此时评估师肯定要分清哪些是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反映真正盈利能力的数字,而哪些是非正常,偶然的数据.以免影响到对现在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

所谓的这类项目主要有两个特点,即首先是性质上不正常:这种事件或交易具有高度的不正常,与企业的典型活动或正常活动完全没有关系,或只是偶然一次有点关系,其次就是发生很偶然:即这种事件或交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完全不可能再次出现.如果企业的财务报表或历史数据中有这样的事件或交易符合这两个条件,那末肯定不能作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代表数据.当然也不是说我们就完全把它忽略不计,因为这种事情实际上也代表了企业未来的风险.

其实上面的定义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而财务报表上还有许多项目达不到非正常的程度,然而也是属于以后很难发生的项目.比如:企业在不可能连续出卖资产的情况下,销售资产的所得或亏损,核心领导人的人寿保险支出,由于罢工或胶或延期而导致的关键原料供应不上的损失,企业兼并收购所产生的费用或冲销等等.评估师要分析这些项目的目的就是在以后的评估预测中考虑他们是否可能出现或不出现.

比如说,历史数据的亏损就多半是非正常的项目.对于大部分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都可能出现历史数据是负盈利的问题.此时评估师可以采用盈利正常化,预测收入与利润率以及降低财务杠杆等几种办法来处理.处理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对被评估公司的具体分析.

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弄清楚企业是为什麽亏损的.下面将处理办法简述如下:

如果公司亏损是由于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影响因素所致:如突然不可预测的汇率改变或其他原因的一次性亏损.那麽,评估师多半应该采用盈利正常化的办法.对于那些周期性较明显的公司的评估来说,应用这个修正的方法也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如何来使盈利正常化将取决于待估公司的特性.如果公司历史较长且规模没有多大的变化,则历史的平均盈利水平可以作为正常化的盈利水平,如果公司历史较长而规模已有变化,则可以用平均利润率来计算正常的盈利水平,如果历史数据十分有限,同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则可用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或利润率来计算正常化的盈利水平.

如果待估公司的亏损是由于长期的经营问题而不是全行业的问题,那末我们就采用预测收入(收入不可能为负数)然后把经营利润率调节到可持续的水平,并与收入的增长率一致.这样的修正方案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估结果.至于调节的幅度取决于行业的利润率在这段时期是否有所变化,如有,则调到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为佳

如果亏损是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过多的债务或是公司因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无利时期:如有线电视网和无线通讯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借贷来进行投资.即使在这些初期投资付出以后,公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财务费用很高,甚至高过营业的收入.此时,公司的亏损不能归结于利润率太低或资本回报率太少,而是由于公司负债太重.评估这类公司时,我们应调节其财务杠杆比率.首先就是要确定公司的最佳负债水平,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资本成本分析来做到,或是看一看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未来一段时期后可以调节到行业的平均水平.至于如何调节,根据情况也可以有许多选择,一个方法就是推迟资本性支出,把折旧来的用于支付债务,不过这个方法会对公司的未来增长有影响.另一个方法就是预测公司的收入增长来推动公司价值上升,而负债保持不变,则负债比例下来了.最后一种选择就是出让股权收回借贷.这种方法对亏损公司似乎没有什麽吸引力,可能只是那些已被超重债务压至风雨飘摇状况的准破产公司的唯一选择.

(七)其他

其他需要分析和调整的项目还包括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以前年度的损益结算,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溢余资产以及或有资产与负债等等.在此不作一一分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