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文提纲范例高考,议文提纲范例系列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72 浏览:22421

写作课堂模式构建

安阳市二中田世宏

第一部分:课堂写作课型模式

针对不同的课型,提出以下不同的课堂模式:常规课堂型(八步作文型),盲写反思型,仿创提升型,音训语感型,课文读写型,理论课堂型.其中,"常规课堂型"是基础,其他形式是变化.

●常规课堂型(八步作文型)

写作课的常规形式,是在两节课内写成一篇完整的命意作文.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一般设置以下环节:教师命题→简要点拨→学生写作→收交作文.这些环节过于简陋和粗放,教师很省事,学生较茫然,不能真正体现写作"课"作为"课堂"的特点,应该摒弃.

作文的常规课堂模式,应该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环节和要求:素写→交流→拓展→构思→作文→揣摩→评价→展示.当然,在上课之前,还需要做一定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教师要做好两种准备工作,一是准备写作题目,二是围绕本题目,准备相当数量的名家美文,考场范文,写作素材等,印刷并装订成小册(不提倡使用多媒体,放过一遍之后,学生大多就会遗忘,装订成小册的文字材料才容易保存和阅读).以上两种准备工作,可能不是一个教师所能完成,需要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本周或下周写作题目,并集思广益,搜集文章,进行印制装订.

课堂环节:

环节一:段落素写.针对所给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快速思考,并写成段落性的文字.由于没有进行写作指导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写作状态是朴素而自然的,因此叫"素写".写一段话,将自己最有心得的东西写出来就可以.时间一般设置为5分钟.

环节二:展示交流.让几名学生当堂诵读自己的素写作品,教师做简要点评.该环节有"展示""交流"和"评价"的意义,通过简要的评价,让学生初步形成思考,打开一定的写作思路.但该环节并不是写作指导课的核心环节,只是初步指导环节,因此时间不宜长,一般设置为5分钟.

环节三:四度拓展.以下进入写作指导环节.四个环节分为四个纬度,可以一体呈现,也可以逐一呈现,也可以挑出其中的几个环节呈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时间一般总共设置为20分钟.

角度拓展

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拓展思路.角度拓展,主要作用于文章主题立意,也可以兼顾构思方式.

以"长城"这一写作对象为例:从时间角度拓展,游客一般都会在白天登长城,所见所感一般会以白天为角度,可以考虑傍晚的长城,想象星空下的长城,拂晓的长城,也可以考虑雪中的长城,秋风中的长城,也可以思考长城的历史和未来.从空间角度拓展,远望,近观,想象从空中俯瞰.从对象角度拓展,可以考虑小孩眼中的长城,老人眼中的长城,思想家眼中的长城,历史学家眼中的长城,士兵眼中的长城,外国人眼中的长城,"我"眼中的长城等.从不同事物角度拓展,可以考虑长城的石砖,长城的垛口,长城的烽火台,长城石缝中的野草,漫山遍野的野树,长城上的游人,长城之上的风日等.

广度拓展

运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展开思考的广度,增加作文的厚度.这一环节主要作用于选材,素材越广,文章越厚,行文可以选择的余地越大,越自由灵活.在搜索素材的同时,文章的立意也可能随之发展.

以"长城"这一写作对象为例:运用相关联想法,可以联系与长城相关的事物,如"我"一直梦想登上长城,语文课本中的长城,作家作品中的长城,网上看到的长城资料图片,某位朋友从长城归来的感受,古人笔下的长城等.运用相似联想法,可以思考"长城像什么"之类的问题,有人说像龙,有人说像虫,有人说像飞鸟,有人说像绳索,也可以思考长城与其他相似建筑的异同,如大运河,如郑和下西洋的路线等等.运用相对联想法,可以思考与长城相对的事物,在对照中产生意义,如从春秋开始修筑长城与康熙"我朝永不修长城",长城在古代的用途与现在及未来的用途,"我"梦想中长城与现实中长城,长城与一间小屋,长城与自由女神像,长城与法国先贤祠等等.

深度拓展

运用由表及里的深度思维,思考题目的深层内涵.这是作用于立意的最关键环节.主要涉及文化深度,社会深度及人性深度等几个方面.

以"长城"为例:长城具有什么文化意义它的文化符号是什么是龙的象征是聪明智慧的结晶是勤劳是不屈是封闭保守是作茧自缚是和平的民族性格是亿万人民的枯骨是帝王好大喜功的代表作从人性深度考虑,每个人心中是不是都一条长城从社会深度考虑,现实社会中,是不是已经有几条长城横亘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之间

鲜活度拓展

文章须以鲜活为美,运用多觉及想象等手段,使笔下的事物鲜活如在眼前,读者才有阅读的美感.笔下的事物是否鲜活,是文章优秀与否的分水岭,不可轻忽.

以"长城"为例:从多种感觉器官角度,一般会从视觉角度写眼中的长城,是不是能以手触摸,甚至光脚走在长城古老的石砖上是不是可以嗅到长城古老的气息,风中传递来的野花野树的味道是不是可以"听"到长城深长的呼吸,以及话语从想象的角度思考,长城就可以是活着的,于是文章中的长城就是鲜活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作者以自己内心的鲜活赋予长城以"对话"的意义(不一定是实际对话),也可以将长城写得鲜活.以"我"为主,塑造"有我之境",处处以自己的感受及思考来写对象,对象就会由"死的"变成了具有作者个性色调的鲜活的事物.

总结:以上四个纬度,均具有文化意义.文化是广泛的,是有深度的,是鲜活地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心中的.文化观察的角度,文化思辨的深度,文化情怀的鲜活度,应是文化作文的独特标志.

环节四:当堂构思

在前三个环节尤其是第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堂进行写作构思,时间一般为5至10分钟,要求以"列提纲"的方式落实.一般分两个步骤,首先用5分钟让学生列提纲,再用5分钟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相互激发,做出简要点评和指导.

构思,分为四个要点:一是"写什么",即立意,确立主题中心,最好明确化,具体为一个明确的句子,一是"用什么来表现",即选材,选用那些素材来表现主题,一是"用哪种文体写",即选择文体,选用哪种文体能够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是"用哪种思路及技巧写",即结构构思与技巧构思,思考文章从哪里起笔,以什么方式和技巧起笔,接下来分几个步骤写,最后如后收尾等.结构构思的同时伴随技巧构思,二者不可分离.

环节五:当堂作文

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时间一般为40分钟.上述四个环节已经基本用掉了40分钟,剩下的四十分钟就为当堂完成写作而设.经过了上面的四大环节,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构思已经完成,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写作,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检测如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可以让学生交流作品,读文章,改文章等.

以上五个环节,用掉了两节课的时间.下面的三个环节,是课后作业.

必须强化一个观念:语文课是有"延展性"的,必须布置具有延展性的作业.那种认为交了作文就完事的想法,是错误的.

环节六:例文揣摩

发放提前印刷好的文字小册子,要求学生课下阅读,圈点勾画,做出思考和简要摘录.

环节七:自评互评(评价)

以文字小册子为范本,要求学生在读完小册子之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要求学生互相评价.均写在作文之后.

印刷的文字小册,其作用正在于此.

环节八:佳作展示

要求每个小组推举出学生佳作,并集思广益,进行组内修改,写出推荐理由,上交佳作,教师输入电子文档,结集印刷,作为学生自己创作的文字小册.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输入电脑,发至自己,进行整理.年级备课组最好统一协调,将各班提交的优秀作品进行更高层次的筛选整理,由年级统一印制.

以上课堂形式,不需要教师批改作文,不用全部收作文.

以上八步写作课堂模式,应作为最常规的写作课模式使用,建议每个月至少上一次这样的写作课.

●盲写反思型

两节写作课的课堂,还可以有多种上法.在常规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变换不同的课堂模式,能收到不同的训练效果.以下"盲写反思型""音训语感型""仿创提升型""课堂读写型"等就是一些变化的课型.

盲写反思型课堂,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盲写→反思→修改→交流→评价→展示.

准备工作:同上.

环节一:当堂盲写.

课堂命题,不做任何指导,要求学生依照考场的要求,不做任何参考,列提纲,写文章.时间一般设置为50分钟.训练有素之后,时间缩短为40分钟,即基本在一节课内完成.

这一环节完全模拟考场要求,注意两点:一是严格的时间限制,一是不能有任何参考.教师要管住自己,不要做任何提示指导,也要监督学生,不要有翻阅资料,查阅字典等行为,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对于先完成的同学,督促其检查修改.

这一环节,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考场写作能力,十分重要.

环节二:阅读反思.

发放提前印制好的资料小册,学生快速阅读,圈点勾画,对照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

反思的内容包括:主题是否深刻,角度是否开阔,构思是否合理,语言能否改进,技巧是否到位等.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品后写出简要的反思文字.

由于资料小册上搜集了一些名家美文及考场佳作,因此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的过程中,自然产生教学意义,因此无须教师多讲.

这个环节,一般设置为20分钟.

环节三:修改提升.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原作上,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修改.个别做得较坏的文章,修改意义不大,鼓励学生进行重新构思写作.教师围绕学生,解答学生关于写作的疑惑,鉴定学生作品的优劣.对于较为典型的修改范例,教师要留心,以作为下一环节"范例展示"的重点.时间一般设置为10分钟.

环节四:范例交流.

学生交流,推举出修改范例并展示,以作为修改典型,引导学生体会修改前后的变化.对于修改不甚到位的文段,引导学生共同修改.时间一般设置为10分钟.

以上四个环节为两节课的课堂部分,以下为课下作业环节.

环节五:自评互评(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并推选出佳作.作品分两类,一是佳作,一是修改范文.两类中推举出一类即可.小组集思广益,对所推举作品进行集体修改,写出推荐理由.

环节六:佳作展示.

年级统一印制佳作小册(包括修改范文.修改范文,要将原作与修改文一并印出),发放给学生学习揣摩.

这种课堂模式,不需要全部收交作文批改.

●仿创提升型

选择合适的范文,进行分析,仿写,创写的训练,能很快提升写作能力.

仿创提升型课堂,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揣摩→分析→仿写→交流→创写→评价→展示.其准备工作,首先是要选好典型范文.

由于训练重点的不同,范文可以有所侧重.譬如:要训练多角度立意能力,可以就一个题目选择一组不同立意的范文,要训练某种构思结构方式,可以选择一篇或多篇最能体现这种构思结构方式的范文,要训练某种风格的语言,可以选择一篇或多篇能体现这种语言风格的范文.要训练某种段落的写作思路,可以选择符合这一要求的段落范文.等等.一切以训练重点为目的,选择需要的范文.

举例:以作文题《北京的符号》为范例,选择优秀范文数篇,印制小册.创写题目设置为《的名片》.训练重点设置为:"如何多角度立意",或是"如何在文中体现小与大的结合",或是"如何在文中体现文化味道"等等.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典型范文,并印制成资料小册.资料小册的意义重大.要准备好需要写作的题目.该题目与范文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该联系点正是课堂训练的重点所在),以利于学习迁移.

环节一:范例揣摩.

发放印制好的资料小册,教师指导学生从哪个角度重点阅读(该重点即本作文训练课的重点),学生快速阅读范文,边读边圈划旁批.一般设置为10分钟,检测如范文较少,可适当缩短时间.

环节二:范例分析.

围绕本节课的重心,指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提问个别学生,教师简要讲解要领.学生做笔记.由于学生读过范文,并做了简单的交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讲解分析不要啰嗦,直接点破要害就行.一般设置为10分钟.

环节三:课堂仿写.

展示写作题目,指导学生仿写.根据训练重点的不同,仿写的方式也要有变化.譬如:检测如是段落写作思路训练,就可以让学生仿写一个段落,检测如是多角度立意训练,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该题目列写多个立意点,检测如是某种构思结构方式训练,就可以要求学生列提纲,检测如是某种语言形式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仿写一段话.等等.时间一般设置为10分钟.

环节四:交流评析.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扩大训练的意义.小组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加入某些小组,暗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交流结束,教师点出某几个学生,全班思考这些典型作品(典型作品,不仅指优秀作品,还可以指具有典型修改意义的作品,或是学生都爱出问题的作品),教师做出简要评析,指导写作理论.时间一般设置为10分钟.

环节五:创写作文.

在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40分钟之内写完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大胆运用上几个环节中学到的知识.

以上为课堂环节,以下为课下作业环节.

环节六:自评互评(评价).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并推选出佳作.小组集思广益,对所推举作品进行集体修改,写出推荐理由.

环节七:佳作展示.

年级统一印制佳作小册,发放给学生学习揣摩.

这种课堂模式,不需要全部收交作文批改.

●音训语感型

多数师生进行的写作及写作训练是"哑巴作文",注重"思考",而不关注"读诵".其实,考场佳作有一个基本特征:都是可读(读出声音)的.那些特别不适合读出声音的作品,一般都会被淹没,譬如很多只适合默读思索的现代诗,根本无法在考场存活.反过来说,对学生写作进行必要的"读诵作品"训练,能更好地协调音节,调整语言,对写作语言训练是一种有益的提升方法.其实,这个方法一点也不新鲜,古人写了诗词文章,都是要"诵"的,很多还谱上曲子唱.那些佶屈聱牙的作品,很难流传.这就是"音训语感法".这个方法,特别适合语言训练,当然,也会对文章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均有提升.

音训语感型课堂,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初读→初改→再读→范例→再改→熟读→展示→诵读→成诵.

准备工作:读诵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自己的习作,因此要准备一次习作的作文.读诵的辅助材料,可以是某个学生的某篇具有典型意义的习作,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以利当堂展示,也可以是某篇成熟的范文,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学生准备红,蓝,黑等不同颜色的笔,以备上课修改文章.

环节一:初读己作.要求学生读自己的作品,读出声音来.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顺手划出语感不舒服的地方,但先不要做修改.时间5分钟.

环节二:初改己作.要求学生对不舒服的地方做出修改,默读顺畅.这其实是调配语言的过程,不要剥夺学生自我揣摩的机会,教师不用做指导.时间5分钟.

环节三:再读己作.要求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品,读出声音来.检测如又发现了问题,顺手划出.时间5分钟.

环节四:范例读改.教师展示典型范例,学生读范例,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及时修改.或是教师读范例,边读边改,改后再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理论点拨,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时间20分钟较为合适.

环节五:再改己作.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由于有"范例读改"环节作为理论铺垫和指导,学生的修改可以更为深入.时间5分钟.

环节六:熟读己作.学生熟读自己的作品.时间10分钟,应该能读两三遍.

环节七:展示交流.选择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学生读后,及时组织学生发表见解,尤其是修改建议.时间20分钟.

环节八:诵读己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诵读,美读,读出声音,读出情采,读出情感.时间10分钟.

以上为课堂环节,以下为课下作业环节,可以放在早读时完成.

环节九:熟读成诵.对自己的作品,烂熟于胸,熟读成诵,是一种很好的素养.

另:条件成熟时,可以开一场诵读会,以活动带动诵读.

●课文读写型

在对语文教材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掘出很多写作训练元素.其实,每篇课文,都含有写作训练的角度和内容,当我们不仅仅把阅读课上成阅读课,而是从写作角度审视课文的时候,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就开始产生了.

针对课文进行的写作训练,一般有三种做法.

当堂片段写作.课文中的某句话,某个思想,某种技巧,某种争议,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触发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写出来进行交流.

课下仿创写作.有时候,需要借鉴的东西较为宏大,课堂上的片段写作无法承担这个任务,就可以布置为作业,在课下进行整篇文章的仿创性写作.

读前素写创造.有的课文题目,特别适合学生进行写作,譬如《背影》《谈快乐》等课文.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求学生就这个题目进行写作,然后开始本课阅读,两相比照.前提是:不要让学生知道要学哪篇文章,以免学生经过预习之后,先入为主,干扰自己的思路.

●理论课堂型

写作,是有理论知识的.上述提出的课堂模式中,无一不贯穿着写作理论知识.但有时候,还是需要进行"专门地""系统地"理论学习和研究.不过,理论课堂型不能作为写作训练的常用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方式.毕竟,理论是枯燥的.

理论课堂有两种基本上法.

一是课堂讲授型.即教师为主角,提前准备好理论文章及例文,在作文课上进行理论讲授,学生思考做笔记.可能有人会反对这样课堂模式,认为是"满堂灌".其实,只要想想"百家讲坛"就明白了.有时候,我们需要满堂灌.教师,要时不时地"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的能力,应该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二是揣摩分析型.主角变成学生,教师做导演.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种理论搜集相应的文章(譬如"以小见大"类文章)几篇,并做抄录,准备上课研究之用.上课后,学生研究这类文章,总结出共同规律,并进行小组研讨.教师适时做出条目性总结.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研究出的写作规律.

第二部分:课下写作课型模式

课堂写作之外,课下写作也是很必要的形式.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讲,课下进行随笔的自由写作,是课堂小语文的基础.

●研究写作型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及节检测日,对某个题目或某种现象进行研究,并写出相应的文章,可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写作的参与感.

研究性写作,一般会从一周的最后一天开始,第一步是教师布置研究方向或研究题目.这一步是研究写作课的关键,教师对题目要进行精心设置.

题目设置的原则是:所布置的题目要具有"可查"属性,即能够在网络上查阅到很多相关资料,教师要求学生对相关资料做简要的条目性的摘 要并思考.题目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周课文学习中生成.譬如,本周正在学习钱钟书的作品,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周末上网搜集有关钱钟书的资料,推荐钱钟书的经典文章,以及别人对钱钟书的评价等,做出条目性摘 要,自拟题目,写出文章.也可以教师命题,命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譬如《钱钟书》,或《钟书不爱钱》等等.另一个来源,可以紧紧结合现实生活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行调查和思考写作.譬如结合"北京雾霾",要求学生周末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延伸查阅,如"世界史上十大人为自然灾难事件"等,命题为《雾霾倾城》等,要求学生写作.

研究性写作,由于具有学生参与的特点,因而能较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由于学生占有了大量资料,以及别人的文章观点,因而思想的深刻性和视角的广阔性均能得到较大的提升,由于一些题目从课文学习中延伸而出,因而与课文阅读紧密结合,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迁移深化能力,一举两得,由于一些题目紧密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并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将语文学习引向大语文的系统之中,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视野得以开阔,思想得以深刻,情感价值观得到锤炼,一举多得.建议教师每周末都布置类似的写作任务,形成习惯,受用极大.

研究型写作的第二步,学生收交作品,教师进行全景式阅读(不用逐一批阅,没这个时间),挑选出优秀作品或典型作品,进行文档录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作品.也可以将搜集的多次作品结集印制为小册子.学生很看重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和.

●自由随笔型

学生写随笔,检测如形成习惯,作文写不好是不可能的.这是典型的大语文大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怎么写随笔的学生,他的写作水平高不到哪里去,即便写作课堂上学来再多的技巧.随笔的重要性正在于此.

随笔,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想深度,情感厚度,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又是强大的.更关键的是,常写随笔的学生,会渐渐具备一种"语文气质".检测如一个学生形成了一种"不写点东西就似乎亏欠了自己"的习惯,这位学生就已经养成了高素养的语文气质.这,正是语文教学工作的本质目的之一.

自由随笔,难点之一,在于学生写几篇之后就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畏难而退,坚持不下去.因此,重点在于教学生学会用心观察.观察,并非用眼,而是用心.只要记住这个基本方法,可写的事物会多如牛毛.

为了养成学生写随笔的习惯,教师应该加以一定的硬性规定,并设置一些奖励性活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在一周内或一月内写几篇,这是硬性规定,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活动来激励学生写作的,如:将随笔写作分期,设置"第一期随笔之最"之类的精神性奖励,并将随笔作品结集成册.

●活动写作型

有时候,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也能转化为很好的写作训练.不过,这里必须批判一种常用的模式:看了电影,写观后感,看了文章,写读后感,参加了活动,写感想.等等.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粗暴机械,最大的原因是:教师偷懒,最大的恶果是:学生丧失写作,甚至会抵触某些活动,只为不写作文.本来一场好好的活动,结果变了味道,悲哀的教育正由此一点点累积成毒素.

因此,活动写作的要义,全在教师的精心布置和安排.文化作文的"游学"观念正好合适:游前学,游后学,都将重心放在了教师的精心布置和安排上.

活动之前的写作训练,有两个基本重心:一是资料介绍,一是角度拓展.在某种活动之前,要有一节专门的课堂,来做这两件事情.以"五·四歌咏比赛"活动写作为例,教师要将五·四运动的资料,以及关于青年的一些文章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资料阅读,加深对活动的理解.第二步,引导学生以"五四""青年"或"青春"为话题进行立意构思,进行交流,拓展角度.这两个环节做完之后,学生参加活动时就能带着自己的眼光去体会整个活动,他眼中的活动就与别人不一样,就能顺利写出具有自我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活动之后的写作训练,前提是活动前和活动时丝毫不提写作的事,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中参与整个活动,可能他们在活动中没有进行什么深入的思考.活动结束后的作文课,参照"常规课堂型",由素写入手,进一步进行多角度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完成写作.


附:素材激活课型模式

写作,需要素材,对素材的积累和激活工作,始终不能停.这种课堂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某个素材为研究对象和切入口",进行素材激活工作.其上课模式,可以参看上面的"课堂模式",进行灵活调整.譬如,将写作题目换作某一个素材,沿着"常规课堂型"的思路去上,就是一节激活该素材的写作训练课,将写作题目换作某一素材,事前准备好一篇或几篇成功运用该素材的范文,沿着"仿创提升型"的思路去上,就是另外一个课型.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2016年7月31日于烟云斋

18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