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筝儿童培训网策划方案

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86 浏览:44468

生活教育──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

李宝田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优越,而且思维也格外的活跃,传统的教学形式已不再适合他们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了儿童的思维及多元智能的发展.

澳门的数学教育一般是较注重对儿童的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兴趣培养,一开始就教1,然後是2,3,4...等.忽视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应按其兴趣与能力进行学习与活动的心理与心理特点,而且儿童的认知是处於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学习是多以无意注意为主,在数学教育上还是较守旧,一般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以认知为本.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转授,轻数学概念建立的过程与特点,未重视数学知识背後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作为儿童数学教育的体系.还有数学知识偏向"数学化",脱离了儿童的生活,经验与环境.儿童虽然学了一些数学知识与技能,但对於学这些知识有什麽用,知识从哪里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或探求新知识,适应继续深化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的能力表现较弱.再者,在数学上多采用"传递式"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儿童聆听,模仿,注重重覆训练,儿童的学习处於被动,强记与刻板式.然而,儿童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者.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激...."儿—20以内的数,图形的合并与分割,量的大小,长短,粗幼等.让儿童去比较,触摸,操作.融抽象的数学观念於具体的简单的数,量,形和空间知识之中.通过直观,感知和体验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如:

(1)户外活动时比较树叶的大小,房屋的高矮,形状,颜色,车子的数量,分类和排列.喂动物时,数数有几只,多少只大,多少只小,多少只站立,多少只坐下,多少只颜色相同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分类,点数,排列等活动,有利培养学习兴趣,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儿童一天中有很大部份时间在家中渡过,家长可积极配合儿童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能,提高活动中学习的效件.如在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时,请家长引导儿童从家居周围的物件中寻找什麽物品是上述的形状,用口述表达或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利用摺叠法巩固几何图形的认识及创造力.如用四方形色纸让儿童摺出三角形,长方形,小正方形等.但开始变出什麽图形并不知,而这正是"不知会变化成什麽样子"使儿童主动地擢来擢去,反复操作,观察,研究中,发现了新的图形,有利於儿童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家长可自制大小数量不同的几何图形与儿童一起并图,创作各种动物,人物,物件或作分类,分组,排列活动.通过家长的参与和互动,儿童发现,比较出和认识很多几何图形,分类,(A>,B,B>,C,则A>,C)相对性,(B又大於C,又小於A,则A>,B>,C)可逆性A>,B则B<,A的结果.例如:薄饼比圆面包大,圆面包比圆饼乾大,那麽薄饼比圆饼乾大.这是量之间的传递关系,也存在於数量之间,3比2大,2比1大,那麽3比1大.由此规律性的关系,儿童建立初步序引性知概念,包括了排列(物序,数序),认识10—20以内的数等内容中进行活动.通过对量的比较建立起这类逻辑推理能力,并由量迁移至数.

在多元智能渗透数学教学中,可进行比较高矮的儿歌,体能活动,使语言与动作有机结合.XXX请出来和我比一比,谁的旗子长,谁的旗子短."说完後,第二个手持旗子的儿童便站出来,其他儿童便可比较说出"XXX的旗子长,XXX的旗子短."然後由第二个出来的儿童带继续做此活动.儿童从活动中比较和能说出谁的旗子长/短,更重要是透过语言学到逐步分析,讨论,深化,对比,可逆和传递的关系.还可以发展至谁的旗子最长,谁的旗子最短.在活动中还包含了讨论,分析,比较,"我的旗子比XX长,XX的旗子比我短."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都是说XX长,XX短)让儿童从正反两面考虑同一问题,突出可逆性.当活动继续进行,第2个和第3个儿童站在一起比旗子长短,这是直观的,然後通过比较第2个儿童间接的比较第3个和第1个儿童谁旗子长与短,(B比C长,A比B长,A和C比谁的旗子长/短,重让儿童用语言说出思想,推理的过程,而不是"我看出来的".注重传递性引导.

(3)一个数量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一个西瓜和半个西瓜作例子,用实物切割或图画表示,注重分析那个大,那个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又可引发出整体可分为相等与不相等的部份,各部分总和又是整体的等量,整体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体,半个加半个等於1个的关系.在儿童数学教育中将渗透分类,数的组合与等分,数量形的守恒,图形的并配和分割等.例如:将不同颜色的大,中,小码衣服给儿童,让他们按尺码大小分组,颜色分组,厚薄分组及款色等不同标准分组.儿童学会对同一堆的衣服用不同标准分类後,请他们讨论,是大码多还是小码多是红色多还是多是厚的多还是薄的多等问题,注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培训儿童思维灵活性.在幼小脑海里留下的烙印是数(b)量与计量,(c)空间与图形,(d)时间与事件,(e)采用儿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积极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启发思维,调动学习兴趣.设计活动教学内容,通过数学的活动与学习,儿童得到相应的知识,再用相关数学知识去发现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引导儿童认识年,月,周,日内容时,先让学生猜猜老师生日是那月,那日已过了生日多少个月还有多少个月才生日列出图表那个月份/年份全班儿童生日最多和最少.旨在激发儿童对年,月,日,时间问题的兴趣.此外,在教学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年历卡,月历卡,日历本子等,当引导认识一年有多少个月,每月有多少天大月,小月有多少个每周有7天等时,请每个儿童在自己的年历卡上找出,然後分小组对照,讨论年历上的异同.从活动中儿童有兴趣地总结学到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的有7个月,小月30天的有4个月,而且2月是很特别的,只有28或29日(提问班中谁是2月28日/29日生日),如有给他/他们唱生日歌,增加欢乐气氛,与加强对该月,该日的记忆,提高儿童学习情绪与主动性.

(三)利用表象功能,促进直观到抽象的发展:

幼儿思维是从直观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为了促进他们的发展,用实物观察与演算到抽象数字运算这一阶段,发挥表象从直观到抽象这过程的作用.

如:先让儿童看纸花数朵,再把纸花一朵一朵边数边放到盒里,不让儿童直接见到,放完後请儿童说出放了几朵花.体能课时让儿童数数老师原地跑了多少步,他们再模仿做出.音乐课时边看边听边做,或只听和数出敲打了多少次摇鼓等.

在应用题活动学习上,表象提供了重要元素,他们脑中有关加减情境的表象特点,正是儿童期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基本特徵.利用应用题助儿童理解加减含意及有关运算的符号.

例如:编造4以内的加减口述应用题.

结合实物让儿童描述,从情节及数量两方面描述,还包括情节和已知数和得数."草地上有2只青蛙,又跳来了1只,共有多少只青蛙."配合直观实物教具进行活动学习,使儿童易於理解掌握,减法亦可用相同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模仿和提出问题.待儿童能较好地运用语言描述後,引导儿童模仿老师把最後一句话变成一个问题,向大家发问,使儿童在不讲应用题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语句学会编讲简单的求和,求余数的加减口述应用题,从而学会组成和用数群进行计算.

从描述和模仿积累了理解应用题的感性材料,获得了加减应用编题的经验,加深了对加减法抽象概念与思维的理解.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算法是包含在情节中的,儿童需要按情节分析数学关系,才可正确算出算式.在数学教育中儿童要能说出理由来分析此综合的思维程序,平常不但要看儿童计算得数是否正确,还要请儿童说出选择运算方法的理由.要注重儿童说出式题中各个数字和符号的意思.用刚才的例子,2是表示草地上原来的小青蛙,1是表示又跳进来的小青蛙,"+"号表示草地上原来的小青蛙的数目和又跳进来的小青蛙数合在一起.3代表一共有3只小青蛙.

儿童理解及掌握这具体列式後,老师在再引导儿童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做过的,玩过的,想到的事情来创作编做应用题来增加学习兴趣与机会,这样儿童便能凭自己已有的体验与知识,自己做出加减情境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实际的知识用於具体的数学运算中,老师与家长应鼓励儿童多创作,思考口述应用题来提高儿童对抽象题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儿童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数学问题能力思维发展上,思考方法上,社交人际关系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用发现式教学方法:

大致分4方面:

情景问题:以教师为主导体创设一个情景,提供操作材料和要解决的问题.

检测设与证实.

总结交流.以儿童为主体,鼓励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检测设,然後进行探究发现和获得结果.例如:学习浮沈(猜浮沈活动),教师与儿童利用日常生活的/自然界中的各物件布置一个乐园,让儿童带回石子,树叶,木块,胶粒,积木,胶瓶子等回校做活动,猜那些物体是浮或沈,儿童思考,探究,讨论,总结出那些是浮,那些是沈和初步认识何谓沈和浮,为何体积小的石子会沈,但体积大的叶片会浮等.

归纳迁移.老师与儿童一起操作讨论,验实那些物件是浮与沈和引导儿童追寻浮与沈的概念与初步原因,协助儿童归纳上升,从感性思维逐渐过渡至理性思维,增进儿童将所学的知识向其他问题迁移或向生活中的问题迁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求同思维训练与计算:

例如:找"2",请儿童在学校或家中找出或写出与"2"相关的东西.如2个轮的单车,2只脚的小鸟,2只耳朵的花猫,2把风扇的房间,还可以和儿童篇一个顺口溜用带有"2"的字作计算.口述应用题,"妈妈坐车子,到店舖子,写了5个梨子,回家给了一个儿子,妈妈还有多少个梨子"

前後联系,活动设计序列化与层次化.数学知识是严密而有逻辑性,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前後衔接,循序渐进,後学的知识承继与能掌握前学的知识,并能同化吸收,产生新的知识.例如:在儿童学习了排列後可加强原来的数与新数的排做比较和转换.先请儿童把两排积木摆成一样多,再请儿童移动一个积木变成上排比下排少一个,下排比上排多一个,有的儿童用上面一排拿掉一块的方法,有的在下排加添一块的方法完成,但不论怎样操作,儿童都可以体会到相邻两数相差为1的等差关系,儿童在动手操作程中领悟相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每个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关系,把新获得的知识较快的组织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

在学习中分类,例如7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加减以後,集分类,计算,组合,加减为一体.启发儿童观察一组/包含不同特徵的车子,有形状,大小,颜色,二门或四门等的区别.启发儿童以多个角度分析,思考,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边分类边摆出组合式,编出应用题,列出加减算式,逐步发展儿童的智能.

突出学习的重点,注重内在联系,构成有结构的知识网络:

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为主的,一般都直观的认知过程,我们依据他们的发展的特徵,有意识与有组织地把零散的,无系统的各种思维与知识信息统整,为儿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儿童由点性思维发展至线性思维直至到初步的网络思维,要抓住重点,删去与该重点不重要和重复的部份,对儿童的脑容量空间发展要养成条理性和分清主次关系的培养很重要.从儿童对实物的算法观察其思维方法,也可以测评儿童智力结果以便掌握其潜在智力和如何提高数学能力,我把儿童思维分为三种表现形式:1.点性思维,2.线性思维(两点思维──两点连成的一条线),3.网络性思维(最佳思维).

例如:有5个不同高的杯子,A最高等于高度30厘米(一个),B次之等于高度25厘米(二个),C最低等于高度20厘米(二个).

测验方法:把A杯摆放正中间,B杯两个靠近A,C杯两个靠近B,计算总数是几个如图:一般会有三种不同的算法.(1)点性思维只知道数手指头,或只认为每个数数才是最好的计算方法,仅只懂某点(局限点).(2)线性思维可看为两点相距数目的总合,由两头联系中间而成的,可看为3+2等于5.(3)网络思维可以看成三点或多点分组计算(分成格字形网计算),可以互加,确定A为一个,B二个,C二个,三组得5算法最快.

评估:(1)点性最慢仅知道数是由数手指或一个一个加起来的,如数到9或11,13,遇到双数也如此.因此数越多数的时间越长(最不科学的计算方法).(2)比点性进了一步,线性可知道两点连接成一起再分割为两份计算,也可以2+3等于5,3+2等于5或4+5等于9,6+7等于13,遇到双数可类推.(3)网络思维它可以把数分割为段计算(像网络一样分有纵线和横线连接叠加),先取中间A为一个,两边各两个,一目了然就算出来,如数越多或不同形状物体在一起计算时越显出其优越性.把大小或物与物各异分成方块,像网络一样横向与纵向的相连接算的方法计算最快,线性次之,点性最差.通过数学培养儿童的思维技巧(方法)看待事物可分开观察,然後综合评估,叠加分析,定性定量才会准确无误,并可逐步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分类,分析,计算等方面的智能,不但扩宽了儿童对加减法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且还提高了学习术学的兴趣.学习有了兴趣,就必然引起爱好术学──这也是促进儿童学习术学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


各教育内容互相牵连,有机地组合:

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童数学素质与数学教育目的,要切实地按照儿童的五育,身心健全发展为总目标.强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各科目教育内容要互相渗透,牵连,相互提高,把社会性适应,身体发展及其他各方面智能的发展融合在数学活动教学中,突出数学活动的重要性与内涵──一个活动可以有多个目标与提升智能的发展,一个目标可以通过多个活动完成,还有数学本身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不一定都要是数学问题,教师与儿童和周围环境各事物应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材,老师本对教育的崇高精神与贡献,多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巧作安排,把各种教育与科技的内容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有兴趣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成一个欢乐而有效的知识构建环境.例如:将口述应用题改成儿童熟悉的歌曲歌唱,创作舞蹈,律动,图画等.

5.56517-5.56521-

我有3个萍果,把2个给你

你有4个萍果,加3个给你

5.5531766443121--

请你来数一数呀!你有多少个萍果

(我有2个萍果)

请你来算一算呀!你有多少个萍果

(我有6个萍果)

儿童的一天学习生活是以活动为主.我们将儿童熟悉的,喜爱的活动,依照数学教育的需要,与音乐,体育,绘画的活动结合,让儿童从活动中学等,还可与儿童一同改篇和创作一些含有数学问题的故事,谜题,儿歌,歌曲给儿童参与和表演,既增加其他学科知识和多元智能的培养,亦有利数学的学习与解决了数学的问题.在解决和说明问题的过程中也理顺了儿童自己的思维,借助多元的活动和语言训练,提高儿童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让每个儿童学习成功,数学教育不仅教会儿童基本数学知识,更重要是发展他们对数学的概念与理解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其智能发展.所以一切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活动设计,要取材於现实生活和有趣味性.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及其延续性,和数学知识在生活,活动中的运用.使每个儿童可以运用自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旧知识,主动去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知识.环境创设方面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数学学科本身的目标与特点,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来学数学.教师及家长要善於激励儿童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儿童成功的慾望及促成其学习成功,获得愉快的,肯定的体验,主动学会如何学习,探求学习新知识.

着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怎样学习...."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儿童学习的心理与需要,才能激发儿童逻辑思维与多元智能的发展,为明日社会培养具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参考书目:

"幼儿园目录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4)幼儿社会性活动",王月缓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托儿综合教育课程",赵寄石,任捷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发展的基本原理",欧用生着,复文图书出版社,1994.

"多元才能──IQ以外的能力",赵志裕,康萤代等着,心理出版社,1998.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李园会着,心理出版社,1997.

"六顶思考帽",EdwarddeBono原着,江丽美译,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

"皮亚杰",玛格丽特.博登原着,谢小庆,王丽译,法津出版社,1992.

"创造思考教学",陈龙安编着,香港青田教育中心,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