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教育作文文名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00 浏览:20059

如何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它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后面的这些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校园建设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连接在一起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

目前,我们已经做的一些工作:

发掘环境文化.

1,发掘环境文化.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的是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普通班,美术特色班学生的优秀作品,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又两次动员各年级全体学生收集格言警句,要求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收集有关人格,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每班选定名人或自编的共两条格言警句经过加工制作分别布置在教室内外.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些格言警句的确对部分同学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哲理隽语让学生体会,凡人小语使学生共鸣,名人名言叫学生醒悟思索.课题组还提议组建校"小记者团",创办校报《晨曦报》,建立长桥中学网站,校刊,校报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学校将原有的宣传橱窗留出一半作为爱国成才教育的专栏,定时更换其中的内容,学生和老师们课余时间看专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2,修炼礼仪文化.

健康的,高雅的交际方式和能力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怎样处理同学间关系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怎样认识爱国与成才的关系等等.优化学校人际环境,开展尊师爱生活动,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发挥班级环境的熏陶教育,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班风,学风,集体舆论,文化氛围等,老师和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或课后都倡导"赞赏鼓励".目前,"老师好!"已经成为校园流行语.

环境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石壁,砖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1.走廊艺术,成为孩子们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峰.在我们每个班级外面的走廊里,都有一张巨幅照片,那是大家一致推选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们的自我简介,更重要的是还有他们获得的一份份荣誉.所以,每每新更换一期,都有同学们驻足欣赏的身影,那是对被选同学的羡慕,也是对自己的期待.校园走廊成了同学们引以为豪的领地,因为在"每月之星"旁边的墙面上,还有属于他们的"名人名言".每到征集"名人名言"时,每个人都绞尽脑汁,希望自己能成为班级中的名人,就算平时懒于写作的同学也不例外.

2.教室布置,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时机.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不同的名字"优作园地","我们的故事","成长的足迹"等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汗水在这里凝聚,智慧在这里闪光,个性在这里张扬,梦想在这里起航等

3."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走进校园,你会发现门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们温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学校是我家,洁净靠大家."等这些儿童化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足观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其实它们也有生命.

二、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本文来源:文秘114wenmi114.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重大事件,传统节日,法定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书香校园读写大赛",五月份"春季运动会",九月份"庆祝教师节",十月份"祖国颂诗朗诵",十二月"冬季三项运动会"等从而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求班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每学期看两次电影.星期六还组建了校美术,书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尚师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1.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等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本无字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着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工作.我们每个星期一坚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学习教育理论,常规,使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2.狠抓制度和规范建设.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的特点,师生共同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服等,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队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联系社区,繁荣通小文化建设.

1.学校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同样学校文化也是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校园文化更重要的是带动整个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学校成立了社区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沟通,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水平及家庭的文明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效能,从而达到对社区文化的辐射.我们经常组织师生走访社区各单位,同时邀请社区各届代表人物走进校园,为学校作报告,进行法制讲座,交通法规宣传等,以社区文化来推动校园文化,以加

强"亲密接触".2.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推动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窗口.我们学校地处城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十分丰富,为此学校与有关单位建立了联系.同时,邀请市政法委书记担任校法制副校长,定期给家长开展法制教育讲座.

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已经成为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人的观念,品味,学养等也都在逐步升华,文化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主要是通过学校历史,学校的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内部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校的各种活动仪式,师生关系,学校环境,办学思想,管理观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等表现出来.它是学校中比较复杂的隐性课程和管理对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强化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首先是德育功能.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其次是美育功能.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小学生也不例外.中小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校园环境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再次是实践功能.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学生将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这些考验固然检验着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但同时也对中小学校所代表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中小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学校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还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设高格调,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与布局,建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价值.

(三)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课程,充分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需求,调查学生的需求和特征,然后通过科学程序编制课程,这就使校本课程开发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差异性,保证了课程真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适合本地区的经济需要,适时顺应社会需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等,它对学校的广大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强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潜在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对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整体而言,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在新的形势下,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三,目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

(二)是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地反馈,筛选和导向,疏导,在学校当中"读书无用论",讲享受,搞攀比,出入电子所等非理性文化倾向成为时尚.

(三)学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童谣,流行歌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有较大的距离,需要正确的引导,促进其层次的提高.

(四)是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艺术节等,活动的形式过于单调,不注重普及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的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

(六)是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文化导向上的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的问题亟需解决,如讲进取,讲奉献的风气淡薄了,无心施教的现象近年来有所发展.

(七)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校舍墙体脱落,校舍校貌陈旧零乱,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校园物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良好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难以达到或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校园精神文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要求的,是校园主体精神社会化的过程和缩影,能通过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与现存社会文化趋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各中小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是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学校在制订规章制度中,应突出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使之既能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的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享有自尊,实现自我价值.

各中小学要创建的校园文化,既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观念,同时又要积极吸收有益的外来校园文化的新观念,新经验,使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方向发展,使校园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独创性.由于各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经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趋同性的同时,还要继续保持各自独特的风格.

(三)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突出师生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学生的活动展开(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兴趣特点,能力水平和心理,生理特性,设计和采取多样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校园文化的主体结构中,学生是校园文化的聚焦点,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晶核,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首先,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在中小学,少先队员的榜样作用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贡献.少先队员们在学校生活中,以他们的天真活泼,纯朴可爱,助人为乐等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美好心灵.一所学校,这样的优秀学生越多,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就越好.

其次,要努力发挥教师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教师是核心.教师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合格人才的繁重任务,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优秀教师崇高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对人生观,价值观均未确立或正在确立的中小学生来说,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即所谓的"深层面",这一层面表现在:一是学校目标,全体员工一致努力,为之奋斗,逐步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成为学校工作的凝聚点,二是价值观念,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树立全新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学校内评价人与事的价值,评价成功与失败,成绩与缺点的观念和标准,三是精神作风,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同化,培育师生员工的这种精神作风,来推广学校的行为规范,发挥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四是校园礼仪,在学校目标,价值观念和精神作风的指导下,沿袭而形成的学校文化传统形式,是礼节,仪式化的价值观念.比如:互致问候,升旗仪式,,颁奖仪式,穿校服,戴校徽,升校旗,挂校标,都能激发和强化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使大家受到浓烈的感情熏陶,产生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

为了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有必要注重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这种功能不同于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以单向灌输为主的教育功能,也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学生接受教育,而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享受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加强和谐人际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健康地成长.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首先是让学生走出去.长期以来很多学校从管理角度出发,利用学校的围墙把学生与外面的世界隔开,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外界的干扰,从而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学生的大多数校园活动过多地局限在校内,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单纯而又缺乏与社会充分接触的校园活动当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却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育者要使学生走出校园,充分接触大自然,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心灵慢慢成熟起来.其次是引进来.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前提下,把学校的校园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全面对社会开放.校园文化活动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把其他学校的学术讲座,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引进校园.这种建设的思路既可以塑造校园形象,加深外界对学校的了解,又可以拓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好几个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高水平的学校管理,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管理.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形成,必定给学校注入勃勃地生机与活力.轻视学校文化的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将颓废散乱,学校将失去发展提高的目的.

(二)独立性原则.没有独立精神的校园文化无异于没有校园文化.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纵观成功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难发现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

(三)人本性原则.学校领导要引导师生员工正确认识学校所倡导的工作目标和价值标准,让他们体验到"我做对了","我做好了","我成功了".

(四)长期性原则.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反复.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迎接更灿烂的明天,我们充满信心,也会更加努力,使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