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文上原创文章,五元一篇

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193 浏览:105741

硕士论文

在硕士论文题目范围内,你必须有能力利用资料检索系统(尤其是教育部「博硕士论文检索系统」,Compendex和SCI这三套论文资料索引系统),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否则你可能在论文口试时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已经有人发表过了).你到底要用什麽样的关键字和查所程序去保证你已经找出所有相关的文献这是第一个大的挑战.每一组关键字(包含联集与交集)代表一个论文所构成的集合,检测如你用的关键字不恰当,你可能找到的集合太小,没有涵盖所有的相关文献,检测如你用的关键字太一般化(譬如「」

2.资料筛选

即使你使用了恰当的搜寻策略,通常找到的文献集合都还是明显地比你所需要的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献比数大概在一两百篇或数百篇之间,而其中会和你的的研究子题直接且密切相关的论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你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摘 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的内容,以便快速地把需要仔细读完的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廿,卅篇这考验着你从事资料筛选的能力.

3.期刊论文阅读

期刊论文与大学部课本截然不同.大学部的课本是寻次渐进地从最基本的知识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统的知识,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跃,只要你逐页读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读懂,不需要在去别的地方找参考资料.但是期刊论文是没头没尾的十几页文献,只交代最核心的创意,并援引许多其它论文的研究成果(但只注明文献出处,而完全没有交代其内容).因此,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援引的其它论文.而这十几篇被援引的论文又各自援引十数篇其它论文.

相对於大学部的教科书而言,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的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的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然後才有办法开始阅读与吸收.要培养出这种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学校靠着大量而持续的时间去摸索,体会,而不可能只利用业余的零星时间去培养.故一个大学毕业後就不再念研究所的学生,不管他在大学部有多优秀,都很难在工业界利用业余的时间去培养出这种能力.

即硕士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差别,就是:学士只学习过吸收系统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读别人整理,组织好的知识,典型的就是课本),但硕士则学习过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

4.期刊论文分析批判

为了确定你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确实比所有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都更适合处理你所拟定的应用场域,首先你必须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所有相关期刊论文的优点与缺点,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点与缺点,然後再拿他们来做比较,总结出你的论文的优点和缺点(限制).但是,好的期刊论文往往是国外着名学府的名师和一流的博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检测如你要在锁定的应用场域上「打败」他们,突出自己的优点,这基本上是一个极端困难的挑战.即使只是要找出他们的缺点,都已经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了.

一个大学毕业生,四年下来都是检测定「课本是对的」这样地学下来的,从来没有学习如何分析课本知识的优缺点,也就是「只有理解的能力,而没有批判的能力」.硕士生则必须要有「对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的能力.但是,这个批判并非个人好恶或情绪化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这个批判的能力,让你有能力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因此也有机会自己精益求精.

所以,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业界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人指导他(从事批判性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的可能性.但是,一个严格训练过的合格硕士,他做事的时候应该是不需要有人在背後替他做检证,他自己就应该要有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援.其实,至少要能够完成这个能力,才勉强可以说你是有「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

5.探讨创新能力

许多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也能创新,但是硕士的创新是和全世界同一个学术团体内所有的名师和博士生挑战.即两者是站在不同的比较基础上在进行的:前者往往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闭门造车」,後者是一个全球的开放性竞争.其次,工程师的创新往往是无法加以明确证明其适用条件,但是学术的创新却必须要能够在创新的同时厘清这个创新的有效条件.

大学毕业生的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识,但硕士毕业生却应该要有能力创造知识.此外,台湾历年来工业产品的价位偏低,这一部分是因为国际大厂的打压以及国际消费者的信任不易建立.但是,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台湾的产品在品质上无法控制,因此只好被当作最粗糙的商品来贩卖.台湾的产品之所以无法有稳定的品质,背後的技术原因就是:各种创新都是只凭一时偶然的巧思,却没有办法进一步有系统地厘清这些巧思背後可以成立的条件.创新其实是可以有一套「有迹可寻」的程序的.


二,期刊论文阅读分析训练研究生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能力,主要是为了学生毕业後中长期的竞争力着想.台湾从来都只生产国外已经有的产品,而不事创新.检测如国外企业界比国外学术的技术落後三年,而台湾的技术比国外技术落後五年,则台湾业界所需要的所有技术都可以在国外学术期刊上找到主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核心构想(除了一些技术的细节和knowhow

若能够充分掌握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就可水到渠成地轻松进行「创新」的工作.只要深入掌握到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就可以掌握到大学生不曾研习过的三种能力:

(1)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

(2)对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的独立自主判断能力,

(3)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的能力在台湾一直很少被需要(因为台湾只会从国外写整套设备,制程和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但是,大陆已经成为全球廉价品制造中心,而台商为了降低成本也主动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包括现在的晶元代工),因此整个不具关键性技术的制造业都会持续往大陆移动,甚至IC

技术的创新并不是全靠聪明.若熟谙一套技术创新的方法,只要学会分析期刊论文的优缺点,就可拿这套方法分析竞争对手产品的优缺点,而且,只要再稍微加工,就可以从这套优缺点的清单里找到突破瓶颈所需的关键性创意.这套创新程序,可以把「创新」变成不需要太多天分便可以完成的事,从而减轻创意的不定性与风险性.

即只要会分析论文,几乎就可以轻易地组合出你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创意.聪明是不可能教的,但这套技巧却是可以教的,而且只要用心,绝大部分硕士生都可以学会.研究团训练的重心:的groupmeeting,期刊论文分析技巧

SCIImpactFactor及学长的意见是必要的.

一篇期刊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Abstract

说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与主要内容.硕二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你的研究有没有直接关连,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给读完.

检测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论文只根据摘 要和简介便能筛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的五篇论文,你就比别人的效率高五倍以上.以後不管是做事或做学术研究,都比别人有能力从更广泛的文献中挑出最值得参考的资料

(2)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的功能是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起源,交代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的主要贡献,说清楚前人留下来的未解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的想解决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从这里可以了解以前研究的概况.

通常我会建议初学的学生,对你的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的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和Introduction,而不要读MainBody(本文),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一下後面的Illustrativeexamples和Conclusions

(2A)

(2B)

(2C)

问题是,你怎麽去找到这最初的3040篇论文有一种期刊论文叫做「reviewpaper」专门在一个题目下面整理出所有相关的论文,并且做简单的回顾.你可以在搜寻Compendexkeywords中加一个「review」reviewpaper开始,从中根据title与Abstract3040篇论文.

通常只要你反覆读过该领域内3040篇论文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Introduction的评论中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尤其要记得,当你阅读的目的是要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时,你一定要先挑那些IntroductionIntroduction写得像流水帐,没有观念,这种论文刚开始时不要去读它).

检测如你读过检测如3040篇论文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2C),先做下述的工作.

你先根据(2A)的答案,把这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论文找齐,再把他们根据(2B)的答案分成派别,每个派别按日期先後次序排好.然後,你每次只重新读一派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必要时简略参考内文,但目的只是读懂IntroductionAbstract和Introduction

其次,你再把这些论文拿出来,但是只读Introduction,认真回答下述问题:「每篇论文对其它派别有什麽批评」然後你把读到的重点逐一记录到各派别的「缺点」栏内.

通过以上程序,你就应该可以掌握到(2A),(2B),和(2C)三个问题的答案.这时你对该领域内主要方法,文献之间的关系算是相当熟捻了,但是你只仔细读完Abstract和Introductionkeywords到底恰不恰当,并且用修正过的keywords再搜寻一次论文,把这领域的主要文献补齐,也把原来3040篇论文中後来发现关系较远的论文给筛选掉,只保留大概20篇左右确定跟你关系较近的文献.

如果有把握,可以甚至删除一两个你不想用的派别(要有充分的理由),只保留两,三个派别(也要有充分的理由)继续做完以下工作.

然後你应该利用(2C)的答案,再进一步回答一个问题

(2D):「这个领域内大家认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有哪些特性是大家重视的优

然後你就可以整理出这个领域(研究题目)主要的应用场合,以及这些应用场合上该注意的事项.

最後,在你真正开始念论文的mainbody2A)和(2C)的答案,把各派别内的论文整理在同一个档案夹里,并照时间先後次序排好.然後依照这些派别与你的研究方向的关系远近,一个派别一个派别地逐一把各派一次念完一派的mainbodies.

(3)Mainbody(含simulationand/orexperimentalexamples

在你第一次有系统地念某派别的论文mainbodies

(3A)

(3B)

(3C)

至於整篇论文详细的推导过程,你不需要懂.除了三,五个关键的公式(最後在应用上要使用的公式,你可以从这里评估出这个方法使用上的方便程度或计算效率,以及在非理想情境下这些公式使用起来的可靠度或稳定性)之外,其它公式都不懂也没关系,公式之间的恒等式推导过程可以完全略过去.检测如你要看公式,重点是看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入的检测设条件,而不是恒等式的转换.

但是,在你开始根据前述问题念论文之前,你应该先把这派别所有的论文都拿出来,逐篇粗略地浏览过去(不要勉强自己每篇或每行都弄到懂,而是轻松地读,能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从中挑出容易念懂的papers,以及经常被引述的论文.然後把这些论文照时间先後次序依序念下去.记得:你念的时候只要回答(3A),(3B),(3C)三个问题就好,不要念太细.

这样念完以後,你应该把这一派的主要发展过程,主要检测设,主要理论依据,以及主要的成果做一个完整的整理.其次,你还要在根据(2D)的答案以及这一派的主要检测设,进一步回答下一个问题:

(3D)

最後,根据(3A),(3B),(3C),(3D)的答案综合整理出:这一派最适合什麽时候使用,最不适合什麽场合使用.

记住: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还是不应该知道恒等式是怎麽导出来的!

当你是生手的时候,你要评估一个方法的优缺点时,往往必须要参考它的Examples.但是,要记得:老练的论文写作高手会故意只presentsimulationexamplesand/orexperiments很棒不一定表示这方法真的很好.你必须要回到这个方法的基本检测设上去,以及他在应用时所使用的主要公式(resultantequations)去,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参考(2C)和(2D)的答案,自己问问看:当某某检测设在某些实用场合上无法成立时,这个方法会不会出什麽状况猜一猜,预测一下这个方法应该会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场合)表现优异,又会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场合)出状况根据这个猜测再检验一次simulationexamplesand/orexperiments,看它的长处与短处是不是确实在这些Examples中充分被检验,且充分表现出来.

那麽,你什麽时候才需要弄懂一篇论文所有的恒等式推导过程,或者把整篇论文细细读完NEVER!你只需要把确定会用到的部分给完全搞懂就好,

硕士生和大学生最主要的差别:大学生读什麽都必须要从头到尾都懂,硕士生只需要懂他用得着的部分就好了!大学生因为面对的知识是有固定的范围,所以他那样念.硕士生面对的知识是没有范围的,因此他只需要懂他所需要的细腻度就够了.硕士生必须学会选择性的阅读,而且必须锻链出他选择时的准确度以及选择的速度,不要浪费时间在学用不着的细节知识!多吸收「点子」比较重要,而不是细部的知识.

(4)References

96;分论文都只需要了解它的主要观念(这往往比较容易),而不需要了解它的详细推导过程(这反而比较费时).

其次,一整批一起读还有一个好处:同一派的观念,有的作者说得较易懂,有的说得不清楚.整批读略过一次之後,就可以规划出一个你以为比较容易懂的阅读次序,而不要硬碰硬地在那里撞墙壁.你可以从甲论文帮你弄懂以论文的一个段落,没人说读懂甲论文只能靠甲论文的资讯.所以,整批阅读很像在玩跳棋,你要去规划出你自己阅读时的「最省力路径」.

大学部学生读东西一定要循规蹈矩.但修过材料与力学相关课程,许多论文中没被交代的段落,你已经可以有一些属於你的想像(虽然有可能猜错,尤其刚开始时经常猜错,但没关系,下面详述).这些想像往往补足论文跳跃处最快速的解决方案.其实,一个大学毕业生所学已经很多了,对许多是都可以有一个不太离谱的想像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却根本不敢去想像.我读论文远比学生快,分析远比学生深入,主要的是我敢想像与猜测,而且多年训练下来想像与猜测的准确度很高.所以,许多论文我根本不是「读懂」的,而是「猜对」了!

检测如猜错了怎麽办不用怕!猜完一後要根据你的猜测在论文里找证据,用以判断你的猜测对不对.猜对了,就用你的猜测(其实是你的推理架构)去吸收作者的资讯与创意(这会比从头硬生生地去迁就作者的思路轻松而容易),猜错了,论文理会有一些资讯告诉你说你错了,而且因为猜错所以你读到对的答案时反而印象更深刻.

五、论文报告的要求与技巧

(1)投影片第一页必须列出论文的题目,作者,论文出处与年份.

(2)以下投影片可依论文之架构来报告.

(3)说明这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重点,及这个问题与业界的哪些应用相关.

(4)清楚交代这篇论文的主要检测设,主要公式,与主要应用方式(以及应用上可能的解题流程).

(5)说明这篇论文的范例(simulationexamplesand/orexperiments),预测这个方法在不同场合时可能会有的准确度或好用的程度

(6)你个人的分析,评价与批评,包括:

(6A)这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意是什麽

(6B)这些创意在应用上有什麽好处

(6C)这些创意和应用上的好处是在哪些条件下才能成立

(6D)这篇论文最主要的缺点或局限是什麽

(6E)这些缺点或局限在应用上有什麽坏处

(6F)你建议学长或学弟什麽时候参考这篇论文的哪些部分(点子)

一般来讲,刚开始报告论文(硕一上学期)时只要做到能把前四项要素说清楚就好了,但是硕一结束後(暑检测开始)必须要设法做到六项要素都能触及.硕二下学期开始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六项都能说清楚.

注意:读论文和报告论文时,最重要的是它的创意和观念架构,而不是数学上恒等式推导过程的细节(顶多只要抓出关键的equation,学习与研究的进度控制

第一章要完整交代问题背景,学术界目前与该问问相关的所有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既有方法在该问题中留下哪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後总结出你拟定要在硕士论文中加以解决的问题范围和基本检测设.

第二章交代你所要采用的方法,基本理论背景与架构,初步理论分析.

第三章交代你已经完成的试验或模拟结果,分析这些结果(是否符合你在第一章所揭示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满足该应用场合的需求,还留下什麽问题有待解决).

第四章说明往後一年不到的时间你要依循什麽样的次序,做什麽工作,以便把整个问题完整地加以解决,并附工作时程进度表.

1.十月(硕二,上学期)

○对相关文献已充分掌握(即使有漏掉的,未来很快可以补足)并充分了解.

○研究构想学理上可行,且有机会对学术界造成一定的贡献,而非「无厘头(non-sensical)」或无病(trivial)

○有足够的研究能力去完成这个计画书的全部构想.

2.一月(硕二,下学期)

完成基本机理分析(或模拟)与基本试验,确定成效良好.

3.四月(硕二,下学期)

完成所有机理分析与相关试验工作.撰写硕士论文初稿.

3.六月(硕二,下学期)

论文口试.

4.七月(硕二,下学期)

依据硕士论文,撰写一篇期刊论文初稿,并离校手续.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