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话题作文题目高考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808 浏览:105397

教学案例

李笑白老师史论写作课堂教学实录

说明:

1.使用多媒体教室,

2.课前做好史论写作的教学设计,

3.事先发给学生上课需要的史论文章原文,课后作业,

4.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议论文写作知识,哲学知识,能初步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5.安排两课时.

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的"交流与表达"部分共九条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受是人们接触自然,社会,人生所受到的影响,它既是一种感觉印象,又包含着人的某种情感,态度和体验.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认识和判断感受和思考.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学生们热烈讨论)

生3:都是史论,评论历史人物,事件或史书的文章等

生4:史论是议论文的一种,它以评论历史为主要内容等

师:两位同学答的对.史论就是指以历史人物,事件或史书的得失为论说对象的议论性文体."史论",是伴随人类对前代历史的记载与总结而产生的一种文体.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历史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时代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开始,就代代有史,从未间断,这是官史.从一开始,就不是纯客观的记叙.《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编撰,记事简洁扼要,但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孔子的爱憎与褒贬,人称"微言大义","一字褒贬".这"微言大义"就成了后世史论的思维模式.史论在汉代成熟.汉初,考虑到秦王朝的快速灭亡,一些有见解的人便以总结秦亡教训,为新王朝出谋划策为目的,写作了一批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就是开史论先河的名篇.后来司马迁以私家名义修史,写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记》,创立了"太史公曰"的写作范式,借太史公之口表达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褒贬态度,对后世史论散文产生了影响.范晔《后汉书》每传之后,有论有赞,论是散文,赞是韵语.到了宋代,文献典籍的大量出版,文人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科举考试转而考经义策论,引导文人关注经典,关注历史,借古鉴今,以古讽今,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新兴的统治者出谋划策,几乎成了宋代文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唐以后的史论,有论无赞了.

史论的发展轨迹告诉我们,它至少有三个特点:

(电子板书)

史论特点:

1.写作对象——历史人物,事件或史书的得失,

2.史论偏重主观论述——或褒或贬,

3.史论是议论性散文——有论有赞.

生5:我们为什么学史论写作

师:今天我讲三个问题,同学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学史论写作了:

(电子板书)

1.史论写作重要性,

2.怎样写史论,

3.史论写作训练.

三、呈现史论经典,讲授史论写作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1912年写的《商鞅徙木立信论》:

(电子屏幕显示)

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而义法亦骎骎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善,则不唯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不善法令.虽然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色文字,自是伟大树国威,拿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吾不知其所至,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这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暗,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呜呼!吾欲无言.

的老师涤庵先后的评语是:"有法律知识,具哲理思想,借题发挥,纯以唱叹之笔出之.是为压题法,至推论商君之法,为从来未有之大政策,言之凿凿,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写作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生6:写商鞅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当代中国人民的愚昧.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讽刺现实等

生7:文史功底厚,才写出了"有功于社会文字"等

师:这是同志当年在长沙一中读书时写的一篇史论,以古鉴今,古是借口,是理由,今是目的,是结果,慷慨激昂,指点江山,针砭时弊,表现出青年立志救国救民的抱负.他的老师涤庵先生的批语,从内容到写法,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褒扬.19岁时就写出这样大气的史论来,得益于他文史哲融通的素质.

史论写作的重要性:

生8:写好史论,为什么需要文史哲融通

师:问得好!不但写好史论需要,而且写好议论文也都需要.为什么

首先,这是中考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发展等级的要求.

(电子屏幕显示)

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7)二等(16-12)三等(11-7)四等(6-0)


级内容

20

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中心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没有什么内容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检测符合文体要求较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文字流畅文字通顺文字基本通顺文句不通顺,语病多书写工整书写较工整书写潦草字迹潦草难辨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词句有点深刻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细节例子很好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有创较有创略显创略显个性《全国标准》对"历史的理解"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的理解"要求学生:(1)进行历史的思考,即能提出问题,整理论据来回答问题,能超越课本提供的史实,自己查阅历史的记录.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期刊,日记,研究工艺品,访问历史古迹和其他过去的证据,富有想象地考虑这些记录建立时的历史条件,并对比当时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2)为学生提供机会由自己叙述历史并进行争论.叙述和争论可通过论文,辩论或论几种形式进行表达.教学要着重培养相对独立然而互相联系的五类历史思考能力:(1)年代性的思维,(2)历史的了解,(3)历史的分析和解释,(4)历史研究能力,(5)历史的问题分析和决策制定.通过发问,追问,反问三个环节的训练获得提高认为因事论人秦穆公从天下四方招求贤士,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等人,善用之而并国二十,称霸西戎,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面接着列举商鞅张仪范雎,说明了客卿为秦国做了大的贡献,没有什么事有负于秦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分句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陈述观点.非兵不利,战不善用否定句式排除异说,保证了后一分句正面肯定的确凿性.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在本段实际上是论证中心论点的两个论据,它们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的受赂秦之害的角度进行论证,加强了中心论点的严密性.作者使用历史事实作为论据主要出现在第二,三段.第二段集中写韩,魏,楚三国,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第三段集中写齐,燕,赵三国,承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说明其原因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赂秦.

12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