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心理健康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82 浏览:94447

信息技术课堂与学生心理健康

晋城市高平市建宁乡建南小学校姬蓉

【摘 要】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十分担忧.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如自弃,怪僻,自卑,懦弱,胆怯,嫉妒,任性,甚至厌学和孤傲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课堂中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树立,让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关 键 词】信息技术心理教育学科教学课程整合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身体,心理的双重健康,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既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学生长大走向社会,建设祖国的必备条件.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社会的一些问题,以及自身的弱点等原因,造成了各种心理问题,不健康的心理倾向比较严重.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行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个性,勤奋好学,面对困难勇于面对并解决等健康心理倾向.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心理教育,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的发展,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心理教育的渗透,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的新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这样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用它能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上课开始,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MTV——《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等"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北海公园那秀丽宜人的湖光山色之中.学生欣赏着如画的风景,伴着音乐放声歌唱,充分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生活环境的美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质疑,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才有能力去创新.如果基本知识都不懂,谈何创新呢知识和经验还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能为孩子提供运用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孩子拥有较多的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机会.例如:我在教《给图形上色》这一课时,编制了一道让学生自己给黑白的图片填充颜色的题目.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这一套工具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填充颜色之前,我没有规定学生哪个图形填什么颜色,这样学生就可利用在生活上的经验,思考"究竟给那一幅图片上什么颜色才符合实际,才好看呢"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利用计算机教学,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有利于形成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和同龄人交往比较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样的学生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收集资料和信息交流的优势,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比如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一课,教师先安排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环保"的信息.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彼此交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接着学生对信息进行小组的研究整理,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学生一起设计环保宣传口号,合作撰写环保小论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大胆交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建立了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营造氛围,丰富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行动的精神支柱,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积极的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的正常认知加工,甚至会影响学的身心健康.信息技术具有重放,模拟,仿真的功能.它能充分利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生动地再现特定的环境和场景,营造特定的氛围,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激起内心的共鸣与感动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教师把悲壮的历史场面的视频影像编入教学软件,进行情感导入:"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爷爷的骨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等"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催人泪下,令人难忘.学生的情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悲哀氛围下得到了真实的体验.

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我借用了美国这种教学模式,在上电脑课时,组织班长与每小组的组长作评委,评出十张优秀作品.给这些作品用彩色喷墨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墙报中,供学生们互相交流经验.后来学生们每次见到我都很有信心地说"如果下一次画图,我肯定比上一次画得好".而第一名的那位学生,就可得到我事先做好的"最有创意奖"的奖杯.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造思维.在美的熏陶下,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得到了培养.我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鼓励并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幻想,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精心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阻止学生上网.那怎么办呢首先,必须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向学生宣传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我们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给学生讲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第三,不要忽视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这样,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得到了加强,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按照规范行事.

总之,虽然小学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但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品质的修养,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与知识技能.在这方面,我们肩负重担,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下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第1版,148页.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第1版,182页.皮连生,《智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第1版,335页.叶奕乾,孔克勤,《个性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第1版,84页.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第1版,237页.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2期,第10页.李立红,《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1期,第17页.汤益芳,《网络环境中情感教育初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1期,第43页.张召飞,《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1期,第36页.陆云,《试论语文学习的整合》,《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6期,第13页.范颖琼,《自学,合作,探究,评价》,《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9期,第8页.张启建,《谈思品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江苏教育》,2000年,第8期,第36页.吴永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江苏教育》,2000年,第10期,第7页.顾全,《例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中小学电脑报·教研版》,2006年,第18期,第6版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