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综合基础,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科目

更新时间:2024-01-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173 浏览:157294

谈散文课堂上的"语文味"

通过对散文课堂教学,并伶听过专家的指导,我认为散文要教出语文味最主要的是要教出语感.所谓教出语感,即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的敏感.所谓教出文体感和语体感,是不同的文体和语体有不同的教法.所谓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意义或字典意义,读出字,词,句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和情景意义.这三者之中,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为最基础最核心.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因此,散文课上要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本身就是语文味的一种重要体现.

"语文"同样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课堂上要有情感生活,有心智的活动,语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凭借语言通灵,感悟,移情,益趣,那就是失败的教学,因为远离了语文的本性.

新课程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就像鱼儿与水,谁都离不开谁.崔峦老师说过:"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崔峦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当前的语文课,热闹有余,而在真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方面却很欠缺.

语文课一定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语感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感悟汉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与特点.其次,语文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汉语言的素养和语感水平,需要教师有对语言敏锐的把握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不应该是纯粹的语文知识,也不能是一味地说教,"既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发展,既要突出语文整体能力的把握,又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只有恰当把握两者之间的"度",才能使语文课上出真正的语文味.

如何体现"语文味"有人认为:"趣"中探索,"情"中陶冶,"美"中创造,"读"中品味.

对于语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也有人指出: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核心是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的意思是说: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语文课要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教师要在关注文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体验.

从语文教学论看,"语文味"是语文素养的客观要求.

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很丰富,既包括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等等.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生认识的多元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味",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有"语文味"的课不只是展示语言现象,而需要经历一个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品味,应用和拓展的复杂过程.


一看到"语文味"三个字,我们仿佛会闻到了淡淡的墨香,会听到富有韵味的朗读,会感受到孩子们正浸润在语言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时的那种快乐幸福等

我个人以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