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毕业文格式浙江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33 浏览:117234

编号河南中医学院

2016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申报表

所属院系信息技术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层次(本/专)本科各专业课程负责人程万里申报日期2016年5月

河南中医学院教务处制

二ΟΟ八年五月二十日

填写要求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姓名程万里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6月最终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13598407840学位学士职务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传真0371-5962530所在院系信息技术学院E-mailcwl@hactcm.edu.通信地址(邮编)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一号4500081-2

教学

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基础课,3学时/周,2届360人),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课,3学时/周,3届38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主持,2004年年度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2005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主持,2005年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计算机教学机房网络分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主持,2006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计算机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中医教育》,2000年第19卷第1期),《针灸及系列课程计算机随机命题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河南中医》,2001年第21卷第6期),《浅谈中医药教育信息化》(《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年第16卷第5期),《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第2卷第10期,

教材着作:《计算机文化基础》2004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1-3

学术

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基于硬件的网络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研究》(主持,2003年河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分布式通用文件怎么写作平台开发与研究》(主持,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主持,2004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中医药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主持,2004年院级科研苗圃工程项目),《河南地方中草药材数据库的建设》(主持,2004年学院"千万投入"项目)

学术论文:

《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河南科技》,2001年第11期),《百福生胶囊治疗慢性病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第12卷第6期),《浅谈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6年第21卷)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及课件建设(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9月,特等奖),中医院校《医学寄生虫学》网络课程制作(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9月,特等奖)[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程万里男1964.6副教授光学仪器主持教学改革与课程主讲许成钢男1974.12讲师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申义彩女1968.07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王晓燕女1978.06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贾璐洁女1979.1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唐国良男1970.12讲师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姜姗女1981.3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王哲女1981.6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阮晓龙男1981.10助教经济学专业教学高志宇男1979.9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王昂女1980.8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李庆磊男1979.5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徐燕文女1981.10助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柳忠勇男1982.3助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吕雅丽女1980.2助教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杨枫男1978.11助教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段涛男1981.5助教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学任靖娟女1969.09助教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宋学坤男1982.9助教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现具有硕士学位的1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学士学位9人.现有专任教师队伍25人中(含学科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上的1人,约占4%,40岁以下,30岁以上的教师有9人,占36%,30岁以下教师有15,占60%.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院培养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多位教师在年终考核中获得优秀,其他均为合格.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我院制定了以下培养计划1,为新进青年教师制定岗前培训计划.2,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3,加强青年教师专业思想教育.4,安排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5,加大青年教师试讲工作力度.6,加强我院教师学历层次上的培养.7,积极组织我院教师参各类教学比赛活动.从而使我院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科学研究,师德师风等方面有了全面的提高.

近三年来,已有8人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获得各级教学研究成果奖5项,自编并出版教材2部.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教研活动涉及领域:

1.将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通过教材改革,多媒体视频课件开发与研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倡导实践教学,有效地开发了学生潜能.

教改项目和措施:1.开放式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2.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4.计算机基础课教材的改革实践与探索,5.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

取得的教改成果:1.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3.有利于由单一知识传播教学向启发性教学的转移,4.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5.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计算机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中医教育》,2000年第19卷第1期),《开放式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自适应网络教学系统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第2卷第10期),《计算机基础课教材的改革实践与探索》(《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探讨》(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5年第20卷)

教材着作:《计算机文化基础》2004年中国铁道出版社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及课件建设(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9月,特等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材建设(河南中医学院,2006年9月,二等奖),《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全程多媒体课件制作(河南中医学院,2006年,二等奖) 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前身为《计算机基础教程》,1996年为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学校开始开设本课程.起初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环境为DOS操作系统,讲授DOS基本应用与WPS的基本操作,教学条件简陋,师资情况薄弱.

2000年为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由学校出资建立了全新教学实验机房,同时《计算机基础教程》课程更名为《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环境改为WINDOWS操作系统,所学习的软件也由原来的WPS一门课程调整为office系列软件和visualFoxPro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除讲授计算机办公软件外加开数据库知识的学习,从而调整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丰富了学生计算机知识.

2002年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对该课程的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由传统的笔试形式改为一律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以该课程的成绩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绩.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网络考试,通过该考试可进一步考察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切实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2004年《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上又发生了新的调整,课程名更改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讲授内容除相应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版本提升以外,将数据库课程visualFoxPro更改为access,并增开网络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同期由我院自主编写的课程同名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正式出版发行.该教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简明,易学,实用的原则.语言力求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强调实践操作,图文并茂.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既符合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又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此外为了更好促进学生课堂和课下实践练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我们制作出了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形式的视频课件辅助教学,自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为能够更好的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2006年我们有对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在保持原课程名不变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第二版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数据库内容重新调整为visualFoxPro.

在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致力于新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始终将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看成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标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探索,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1,计算机文化知识

2,操作系统

3,Word的使用

4,Excel的使用

5,PowerPoint的使用

6,计算机网络知识

7,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常识和数据库软件的使用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如下三个原则:第一,严格遵循国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二是注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一系列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改革,逐步构建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开放式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设计思想:

1,采用在机房内上课,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内部教学论坛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4,改革考试形式,促进能力教育的实现.

取得的教学效果:

1.学生的测试成绩逐年提高,一次性通过率不断攀升,从最初10%的通过率,到后来的通过率59%,66%,2007年12月我院2417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河南考区),通过率为83.8%.2.增添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所以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下依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强.3.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播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加了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性教学.4.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的建设:

为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目前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国内尚无统一教材的现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相关教材的调查,使用和分析,我院编写出版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一书.该教材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简明,易学,实用的原则.语言力求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强调实践操作,图文并茂.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既符合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又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内容的选取和内容的编排顺序.在内容选取方面,突出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在内容的选取上不过分追求大而全,而是根据初学者的认知特点,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着重选取最新实用的内容,并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实用角度出发,将全书内容分成基础篇和提高篇两大部分,每章内容既包括学生使用计算机必须掌握的基本部分,又包括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更深研究的提高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在内容编排顺序方面,我们没有像一般常见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先写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而是直接讲解计算机开,关机操作及鼠标应用等基础内容.

教学课件的建设: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课堂和课下实践练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我们制作出了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形式的视频课件,该课件根据各个不同的问题使用动态连续播放的模式进行计算机操作步骤地演示,并使用音频解说的方式加以讲解.这种包含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课件,不但能够缓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造成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结果.更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减少教师重复讲授的次数,从而达到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将该课件放在了计算机教学网上,供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点播学习,接入校园网内的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浏览到该课件,方便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生与教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

实践性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

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我院在河南省内率先实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全程在计算机机房中授课.我院所辖所有教学机房中的所有计算机全部接入了校园网,并投入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中,实现了学生从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直到参加考试,全程接触计算机,形成了边教学,边实践的讲授模式.

为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可以把教师的授课每一个实际操作步骤准确,清晰地传送到每台学生机的屏幕上,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监控功能,则可以让教师方便地观察到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充分互动.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所有教学机房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采用机房内上课,边讲边练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长期以来,我院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一直坚持在计算机机房内上课,即便是在教学条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非常注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循序渐进的老套路,以完成某项"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精心组织,将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总结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在讲课前先将此任务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讲课时,注意将知识点的讲解与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启发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对任务的认识,以任务为驱动,督促学生想尽办法去完成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从2002年起,我校的计算机课教学开始使用南京远志公司的多媒体教学软件LanStarXP辅助教学.利用此软件的广播功能,教师可以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地传送到每台学生机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而利用其监控功能,则可以让教师方便地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地实现师生间的充分互动,从而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增设内部教学论坛,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目前,我院的教学机房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化.为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专门开发了内部教学论坛,即教学BBS.课堂上,学生除了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以外,还可以通过教学论坛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言论.由于允许匿名发言,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通过教学论坛,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考试形式,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自2001年以来,我们对校内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考试形式进行了较大改革,由原来的笔试形式,全部改为上机考试,突出对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测试.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一律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以此考试结果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绩.这也充分检验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了以考促学的作用.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经过我们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之后,学生的测试成绩逐年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的好评.在历年学生的无记名测评中成绩均为优秀,名列全院,系前茅.教学录像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普遍被采用作为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快捷工具,尤其是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医院教职工计算机培训班中为广大一线教职工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素材,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具体效果如下:

1.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绩,2002年以来我校学生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成绩逐年提高,一次性通过率不断攀升,从2002年的59%,到2003年的通过率66.5%,2004年的通过率76.7%,2006年的通过率79.7%,2007年12月我院2417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河南考区),通过率达到83.82%.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一系列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加快捷地掌握计算机的实践操作,增添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所以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下依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较强.

3.有利于由单一知识传播教学向启发性教学的转移

通过以上的改革,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播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加了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性教学.

4.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由于地区差异,学生在入校时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教材中基础篇和提高篇的编排方式,为课堂上的因材施教创造了条件.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篇即可,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依据提高篇内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使课堂上不再出现一部分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后却又无事可干的现象.

5.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转变.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在计算机机房内上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2.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内部教学论坛辅助教学.给予了学生内容鲜明,丰富强烈的现场感和广泛参与的条件,改变了以往那种将课本,电子化的课件"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3.使用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作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并以此考试结果作为本课程的结业成绩.强化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动手能力,充分检验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能力教育的实现.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尤其是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在步入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符合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河南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课程教学质量优秀.课程建设组都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出版具有特色的课程教材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教材,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演示,已建设了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课程立体化教材,并作为网上资源提供使用.初步建设了课程网站,提供网上考试与练习系统,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重点和难点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课程教学多媒体化(多媒体课堂),课程辅导网络化(校园教学网)保障了教学需求,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水平在省内同类课程中处于先进地位.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应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大学同行的交流,学习吸取先进经验,适应信息时代对医学学生的要求,深化教学内容和配套课件,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

课程网站内容还不是特别丰富,有待于加强充实教学资源的建设.增加互动式教学系统的开发.

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相对较弱.

加强课堂的集中式授课与课下的网上资源的配合,进一步探索开发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研究,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在实习部分进一步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

通过科学研究,学历提升两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实修订教学大纲,保持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已初步实现基本课程资源上网的基础上,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教学资源,探索学生融入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达到立体化教材的作用与要求,并作到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实现提供备课,学生学习,师生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

融合国内外优秀教材长处与科学研究相关进展,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大纲,编写《计算机文化基础》新教材,使之具有内容先进,重点突出,体系严谨的特色.

开发自学辅导课件,提高其智能化水平与网络化程度.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简单的自我测试,系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向学生推荐学习内容,还可以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自动判断问题的原因,给出学习建议,建设辅助教师完善系统的知识库,提高课程辅导的层次与水平.

完善考试模式,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平时实践性考试相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考核中所占比例,引导学生将学习与各自专业领域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了素质教育.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概括

教学文件

实践指导

试题练习

教学改革

视频教学

在线测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