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文开题报告书

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23 浏览:17250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选题目的: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于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从世界范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来看,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较快,能源消费结构日趋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题意义:

通过对能源消费特点的分析,研究了我国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及预测出能源消费总量的趋势,总结出控制能源总量的有效方法,达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本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通过前人的研究,从我国能源消费特点入手开始分析,具体是研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现状、结构、行业特征及分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分析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再次是分析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趋势并通过构建模型来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最后从我国国家政策、企业自身和个人角度这三个角度出发对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出一些较为合理化的建议.

研究提纲:

1我国能源消费特点分析

1.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现状

1.2我国能源消费的结构

1.3能源消费的行业特征

1.4能源利用的效率分析

2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分析

2.1产业类型

2.2能源政策

2.3GDP

3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趋势分析

3.1十二五规划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规定

3.2建立预测模型

4控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对策分析

4.1从我国政策出发

4.2从企业自身出发

4.3从个人角度出发

三、完成期限和主要措施

完成期限

1选题、收集、整理材料1月18日-3月1日

2交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初稿和修改稿3月1日-3月8日

3交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完成稿3月31日

4参加开题答辩4月3日

5论文初稿写作4月12日

6交论文初稿5月10日

7论文中期检查4月19日-5月14日

8论文一审稿5月17日

9论文二审稿5月24日

10论文三审稿5月31日

11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6月7日

12论文打印、上交6月7日

13毕业论文答辩,复答辩6月14日-6月27日

主要措施:

1请教指导老师的面对面论文指导

2请教相关专业老师

3从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和网上图书馆查阅书籍,文献等资料

四、预期达到的目标

1分析出影响能源消费的因素

2能够通过过去几年能源结构的变化,分析能源消费的影响原因及其变化趋势

3能够通过构建的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内中国所需的能源量.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最优的能源消耗值应是多少

4从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为我国降低能源消耗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0[K].

[2]中国统计年鉴2009[K].

[3]BP世界统计年鉴2009[K].

[4]王阳,江汝锋,徐明珠,杨柳.中国21世纪能源发展趋势[J].科技论,2010.

[5]张亚珍.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应对措施[J].财经界,2009,6:22-24.

[6]刘旭东.战略机遇期:我国能源消费现状与趋势探讨[J].宁夏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8:155-157.

[7]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特点、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5:50-55.

[8]宋晓莉.我国能源消费特点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165-167.

[9]徐刚,潘祺志.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及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_省略_基于6大产业部门的综列协整和PVEOM模型[J].财经大学学报.2009,5:63-68.

[10]李岚红.论我国基于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2:135-139.

[11]闫笑非,杜秀芳.中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2:128-131.

[12]张意翔,刘捷,成金华.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及调整政策_基于产业结构重型化视角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报.2009,6:818-822.

[13]李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_基于能源结构约束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0,3:95-99.

[14]曾胜,郑贤贵,饶呈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分析[J].软科学.2010,8:65-68.

[15]付娟,金菊良,魏一鸣,浆闪明.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国清洁能源需求Logistic预测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0,9:176-178.

[16]周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总量关系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0,6:42-48.

[17]沈国动,路露,王阳.中国能源发展趋势浅析[J].科技论坛.2009,25.

[18]解江树,李雪,栗侨.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8:67-73.


[19]周喜安.危机当中如何推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J].电气时代.2009,6:28-29.

[20]李金铠.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与潜在危机[J].财经问题研究.2009,2.

[21]杜严非,吴财芳,姜玮.应对低碳经济化石能源分析[J].科技信息.2010,17:678.

[22]张家驹.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J].2008,2:1-4.

[23]杨晓龙.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5:133-137.

[24]付全高.中国能源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8-9.

[25]于珍,李保明,施祖麟.产业调整路径_幅度与能源消耗[J].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2010,6:92-97.

[2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二五&rdquo,规划[EB/OI].wenku.baidu./view/82177f5acfa1c7aa00cc5f.

[27]EnergyconservationandcirculareconomyinChina&rsquo,sprocessindustries.HuiquanLi.Energy[J].2010,35:4273-4281

[28]AsurveyofChina&rsquo,srenewableenergyeconogy.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Reviews.2010,14:43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