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个高度,也无风雨也无晴

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86 浏览:142804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里,什么样的生存姿态才是最佳的?记得“另类”校长郑杰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学校里,远有比教书和写论文更为复杂和微妙的东西”,最佳的生存姿态就是在“认真与不认真之间”.其实,说“认真”或“不认真”这几个字容易,但若要真的在“认真”与“不认真”之间拿捏得当,掌握得很有分寸,却不容易.

作为教师,是愿意一辈子把教师当作一份普通的职业——既不看重名,又不看重利,还是在面对名利时不允许有丝毫的损失,否则内心就会备受煎熬呢?倘若仅当作一份普通的职业,那么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诸如草根语文教师“有没有自己的春天”等,也就是庸人自扰罢了.教师从事的是塑造人之心灵的工作,对现实生活中的得失不必斤斤计较,看轻荣与辱,安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抱着勤奋努力而又随遇而安的心态,应该能少却不少烦恼.

另外,我们还应该强调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总习惯去看别人,其实,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关注别人,关注我们所不能左右的事,还不如转过身来,努力发现自己和发挥自己.身为教师,我们要琢磨如何与学生展开师生间平等的对话,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琢磨如何将课堂设计发挥到极致等太多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当我们遵循着内心的真实想法,踏着这条路径慢慢前行,带给我们的或许就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象——相对于此,一些所谓的尴尬事,对于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写到这里,不禁联想到苏轼《定风波》中的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个人内心的情感或思想的超越.有人说:“有不少青年才俊,曾怀着满腔热情从事教育工作,不多时,他们要么变得俗不可耐,要么选择默默离开.可到头来,却发现根本无处可逃,因为在所有的行业中,教育的生态不是最坏的.”在现实中,我们或许很难改变生存环境,也很难找到真空的工作状态,但我们可以静修自己的心灵.我始终坚信,在心灵的广阔天宇中,总有一个高度,也无风雨也无晴,认识到此,工作中再进一步努力,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我们终会欣喜地看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同时心灵也会更为安宁和平静.


(博客地址:http://blog.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