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出书热该降温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5 浏览:9051

最近到某市政府办公室拜访当主任的老同学,见他办公室上堆着一摞装帧精美的新书,我随手翻阅.老同学摆摆手说,不用看了,全是方方面面的头儿们推销来的“人情书”,别看封面挺漂亮,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容是不行的.老同学向我介绍了近几年自明星出书热、企业家出书热之后,又出现了党政干部出书热的一些情况.

一是公款写书号出书.有些出版社为了追求效益,瞅准了一些党政干部想出书搞名利双收的心态,干起了出卖书号的交易.尽管书号不菲,但是对于那些想出书的党政干部来说是无所谓的,花公款写就是了,当然有的是通过“变通”的办法动用公款.有些人出了一本书之后觉得有名有利很划算,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地出,反正写书号又不费力气.有需求就有供给,出版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卖书号,但收效甚微.

二是东拼西凑写书.书号是写得到的东西,写什么呢?有的写论文,有的写杂文,有的写诗词,东拼西凑的什么体裁都有,至于质量如何是不重要的.有位在贫困地区担任县委书记的热衷于出书者,关于改变该县的落后面貌他无所作为,对于出书却情有独钟,从诗词出到散文,后来连自己平时的讲话稿也编成书,最后实在没有东西出了,就把自己的所谓“书法”也出成集子.看看这些书的内容,诗词多为顺口溜,散文是随心所欲写出来的“大杂烩”,“书法”是实在不敢恭维的“鬼画符”.更有甚者,借出书之机,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名堂,把父母培养自己读书上学的事迹张扬一番;把妻子的所谓默默奉献也夸上一套;把自己孩子上小学时在墙报上发表的小文章也选上两篇入书,还有的拍张“全家福”照片,作为扉页收进书中,让全家人都沾上光,都过把上书的瘾.

三是权钱交易销书.书出了是要卖的,那些东拼西凑编出来的书到底卖给谁呢?这个问题一点不用担心,也无需摆上书店的书架,权钱交易就可以彻底解决销书的问题,那些喜欢出书的头头脑脑只愁书出不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卖难”的现象,有些实权派的书还经常供不应求.可悲的是写书者只写不读,或放在角落里蒙尘,或放到书架上装潢门面而已(主要是让作者见到).


我们认为,党政干部不是不能出书.一些有真才实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挤出时间来把真知灼见总结出来,写成书也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有些热衷于出书的人,胸中没有多少“墨水”,或请人捉刀,或自己涂鸦,是为了出名,为了牟利.据了解,出一本书的收入少的几千元,多的数万元,收礼受贿要冒违法违纪的风险,而出书尽管书号是公款写的,内容是拼凑的,文章是别人捉刀的,销售是凭权力的,但未听说哪一位受到查处.看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视.

古人云:文如其人.书品反映人品,如果作者写书的目的是为名为利着想,书里写得再好听,封面装帧得再漂亮,老百姓也不写你的账.曾听到过一位热衷于出书的党政干部说过这样的话:“写几本书身后留点东西下来.”总书记讲过:“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这“三问”问出了一个人一生的全部思考.要写什么书?要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之书,身后留下的“书”全写在所怎么写作之地区、单位的百姓的心中.焦裕禄、孔繁森没有出过书,可他们在兰考和西藏的人民群众心中留下一部厚重的传世“大书”.而本文中所论及的那些出书者所写出来的书,仅是一堆速朽的垃圾而已,身后留下来也没有什么作用.

党政干部出书热该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