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2 浏览:6359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关 键 词 :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3-0000-01

教学目的1.电阻测量方法归类总结

2.欧姆定律的巩固应用

3.提高学生电路设计的能力,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 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完成设计和验证

教学仪器: 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开关、欧姆表、导线、未知电阻若干

实验原理:

1. 欧姆表测电阻原理:闭合电路定律

2. 伏安法测电阻原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和要求

1.根据给你的实验仪器你可以想到几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2.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如何选取择测量电路?

3.设计出你认为合理的实验电路,并论证可行性

(二) 实验验证

4. 学生分组验证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 写出论文

5. 写出实验设计误差的来源,应如何减少误差

6. 各组组长会合互相交流经验,推选其中最好的设计小组.

(四) 教师启发拓宽思维

(1)如果上述仪器中没有电压表或电流表,你还需要增加什么仪器也可以完成这个实验学生提出要求小组长到仪器室领取仪器.

(2)总结分析电阻测量的方法.各组写好后上交,教师归纳分析巩固基础知识

第一种方法: 直接测量法―欧姆表法(粗略测量方法)

第二种方法: 间接测量法 (1)伏安法

(2)并联电阻分流法

(3)串联电阻分压法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要经过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设计实验、理论分析、推断结论、写出论文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实验性、研究性、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主动性.因为现在的中学生目前大多数还没有能力独立完成,我们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一开始教师的指导多一些,逐渐过渡到能独立完成.


实验室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最理想的场所,为此我们学校物理组开放了实验室,分成实验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每班推一名小助手,平时经常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有了方案后与学校实验员或老师联系到实验室验证,虽然这样做实验员老师工作累,但学生探求知识的大大增强了.另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器材可以来源于生活,例如:饮料瓶子、注射器、日光灯管、旧电器等等,进行很多创造性的小实验,并定期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展览.学校开放了阅览室,课余时间学生自由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微机室还接通了宽带网,学生可以从网上查阅资料,充分享受信息资源.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出来了,思维的灵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知识爆炸的时代,单纯追求知识数量是不可取的,一个人所掌握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人们更关注的是信息的分类收集,分析判断和创新,学会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我在设计电阻的测量这节课时,被测电阻给了很多,有的阻值较大,有的阻值较小,还发动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电阻,有的同学还带来了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我采取了个别辅导教会了他们测量的方法.用伏安法测量需要选择不同的设计电路,可以用电流表的内接法或者用电流表的外接法,上课时教师没有给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启发学生可先用欧姆表粗测再用伏安法精确测量.用欧姆表测量也需要选择不同的量程,为了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在上课前没有给学生讲如何选取量程,学生发现有的电阻测量时指针的偏转角度很小甚至几乎不动,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提出让学生讨论自由发挥,想出了用试测法确定.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节课用了两个课时,第一节课设计做实验,课后写论文交流.

第二课时修正设计后重新验证,教师总结拓宽思维,效果很好.在设计中学生应用了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互相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准确、最完美的设计,即使有的同学开始测量值不是特别精确,经过重新修正,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论文是《各种材料导电性质的研究》立意很深,从导体、绝缘体到超导体的研究,有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展示很有价值参加了论文交流,受到了专家的好听评.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而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了.教师有时充当一个组织者,有时充当一个助手,确实从学生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同学之间充分发展了人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全班几十个同学的奇思妙想对老师和同学的思维都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呢!

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不能简单的用对、错来评判,而是表现在所做的研究的深浅和多少上,给各种程度的学生都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评价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提高,课题是否有创意,是否有可行性,有些想法尽管还很不成熟,特别是那些别出心裁、异想天开的想法,教师都应鼓励他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我在设计时第一节课主要是为了展现思维,第二课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完整性.

杨振宁教授:我觉得学习有两种方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是办法是渗透性的.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太重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研究性学习中知识需要收集、整理、综合,各学科之间还需要相互渗透,这种能力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