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一:区域教育均衡“不简单”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547 浏览:107066

硬件是难点——“住哪儿都能上好学校”

和平区基础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区内中小学校舍条件先天不足,占地面积普遍偏小,改扩建成本却很大.以示范性高中建设项目为例,仅拆迁费用一项就是很可观的数字.对此,和平区委、区政府以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为抓手,大投入、大调整,全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经费保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平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财政预算安排上,将教育投入放在首位,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教育经费始终坚持“三个增长”.“十一五”期间,预算内教育拨款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83%.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育督导室,组建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综合与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先后几次修订落实教育法律法规的办法,在教育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校内外环境优化、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落实扶助贫困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教育环境持续优化.成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和平区教育布局调整方案》,通过资源整合,在有限的区域空间中,彻底解决校舍小、老、散的问题.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学校,都按照天津市“校安工程”和《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必一流,一次达标.

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和平区累计投入42亿元,新增教育设施12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一批示范校、历史名校、现代化达标学校,改扩建并提升中小学和幼儿园.仅2012年暑检测,全区就有21所学校、27个校区进行了提升改造,16所学校的师生在新学期搬入新校舍.2012年10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和平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认为和平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实现高位均衡发展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改善教育品质,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和平区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也不尽合理,“五大道”地区幼儿园过于集中、办园规模较小,而部分街区因城区改造却没有公办幼儿园.和平区从“抓规划”入手,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根据区域出生人口预测、适龄儿童居住分布、外来人口流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等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采取合理调整布局与加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并重的举措,不断盘活区域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在进一步实现幼儿园合理布局的同时,扩大了办园规模,提升了幼儿园的硬件水平.

均等是重点——“公平不问来处”

“和平人”把“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入学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近入学,公平升学,难题.为落实好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和平区各小学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抑制无序转学的学籍规定及具有和平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实现了“六升七”100%推荐,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有力地抑制了“择校热”现象.初中阶段,采取“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的基本原则,基本解决了“择校”问题.2010年,和平区制定了《高中指标推荐分配方案》,逐年扩大指标定向分配比例,从2010年的10%扩大至2012年的40%,改变了以“升学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评价方式.为确保各中小学班额符合市教委有关规定,和平区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依法治理,每学年第一学期,对各中小学班数、学生数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区教育局中小学科、督导室进行随机监控与督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严格控制班额.

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公平享受优质教育.和平区高度重视辖区内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并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区教育局与区流动办密切配合,积极为随迁子女提供怎么写作.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区政府保证足额资金投入,对随迁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在首批现代化学校达标时,进行了提升改造,学校硬件条件实现了一流,使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学校在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对随迁子女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在接受公平教育的同时体验集体的温暖.

让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全纳教育.为确保户籍在和平区的3 至20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全覆盖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区教育局与区残联及各街道紧密配合,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怎么写作,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政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学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系列化的特殊教育体系.和平区因此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区培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奥林匹克先进单位.

关键在师资——“‘一般校’也有好老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

和平区按照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发展潜力,划分为7个合作学区,采取“一带一”手拉手协作和“一带多”示范引领等多种形式,组建相对固定的“均衡发展合作学区”,并以学区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通过建立协作片教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整体办学质量,促进各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和平区下发了《关于区域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建立教师互派交流制度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优秀教师互派交流管理制度》等文件,建立了教师、校长互派交流制度.其中,教师互派交流活动在和平区开展的“联校协作手拉手互动教研”基础上,以顶岗任教为主要形式,积极探索研修学习模式、学科共建模式、共同发展模式等,从而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交流.此形式更加深入有效地促进了校际交流,进一步完善了“均衡发展合作学区”,使全区学校教育结构布局更加合理,队伍建设更加完善,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育人质量更加优化,区域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具体实施中,各学校选派师德好、业务精、有一定理论和指导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其他学校交流任教,任教期限为一年.互派教师承担本学科相应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深入学科组参与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育科研、学术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有条件的要培养1至2名青年教师.同时,规模较小学校的教师也交流到优质校、示范校任教,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流动有序、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教师交流机制.互派交流活动中还组建了专业发展指导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制定互派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方案,为互派教师提供业务学习材料;开展“蹲点会诊式”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提高理解课标、把握教材的能力;为教师提供承担区级教研活动的机会,为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或总结等提供指导;为同学科教师开展学习、教学、教研、科研等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对互派教师一年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互派交流工作设有专项资金,用于活动和奖励.

支教在行动——“热辐射效应”

和平区从2000年开始在坚持按有关政策完成好援疆、援藏任务的基础上,先后与甘肃省通渭县、青海省西宁市开展跨省市的对口帮扶工作.从2004年起,又开展了面向天津市蓟县、东丽区的对口支教活动,在和平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主管部门科学规划,举全区之力上下联动;支教教师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受援地区与支援单位双向互动,创新支援方式,真正把支教工作办成了社会满意工程.

对口支援的几年来,甘肃省通渭县实现了高质量“双高普九”,西藏昌都地区的30多名校长在和平区完成了异地高端培训,近千名师生接受了和平区特级教师讲师团的培训,西藏昌都,新疆喀什、和田等地区绵延数千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和平区数十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的足迹.校长挂职锻炼、教师顶岗任教、学生出省上学、骨干教师同课异构、讲师团巡回讲学、友谊校结对帮扶等许多创新的帮扶招法,成为了对口帮扶的典型案例,初步形成了具有和平特色的支教模式.


2011年起,根据天津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有关通知》及《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区县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平区又进一步加强了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的对口帮扶工作,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