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探亲感触多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33 浏览:17609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身为父亲的作者自从儿子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留学后一直挂念着爱子.今年5月初,作者的儿媳获得了去荷兰探亲的机会,度过了3个月的探亲生活.这3个月,儿媳见闻颇多,感悟不少.作者把儿媳讲述的见闻一一记录下来,希望更多的留学生家长对在外留学的孩子增加一份安心.从作者详细地记录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儿媳妇是在北京闹“非典”闹得最凶的时候去荷兰探亲的,当时国际上有10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人旅游做了限制,甚至有些国家还规定:凡是来自中国的人一律在到达目的地后隔离――两周.虽然当时我们家和左邻右舍以及儿媳单位都没人感染“非典”,儿媳走时也做了健康检查,取得了健康证明、打了防疫针,但还是担心她去荷兰会遇到麻烦.可是到了荷兰,在机场查了护照和健康检查证后就放行了.儿媳到了住处向荷兰当地局登了记,就被视为健康人,根本就没有隔离等繁杂的检查手续.宽厚友好的荷兰人让儿媳安心地在荷兰住了整整3个月.直到回国再没人来检查或让她隔离、“过关”.

这里还有个插曲,当儿子的同学知道儿媳从中国来的消息后,有人就说:“你媳妇刚从中国来,中国闹SARS,你得隔离几天,别来上课了.”儿子为了避嫌,就两天没去上课.不知怎的,这事让校方知道了.学校还特意派人叫儿子去上课,说政府和校方没这规定,要坚持去上课.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平坦的求学路

儿子就读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这个学校到底怎么样,一直是我们做家长的最挂牵和放心不下的事.

儿媳回来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马斯特里赫特位于荷兰最南端,城市人口近15万,坐落于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舒缓的丘陵之中,是荷兰最古老的城市,以其热情好客及优美的欧洲风光而闻名.1992年著名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就在该城签署,从而奠定了欧盟的基础.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是一个理想、安全的学习场所.

儿媳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去了,看到美丽的校园,对于那里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满意.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是一所年轻但发展迅速的万人大学,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高质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教学和研究评估中取得了突出成绩,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教育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过程,日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据说,大学是近期荷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近几年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大学图书馆没有划分学院图书馆,只有一个主馆,分设市中心两处,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图书馆建立时间虽然不长,却藏有许多15世纪的古书.图书馆里电脑很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儿媳和儿子两个人经常在图书馆看书、上网,那里有良好的条件和浓厚的学习气氛.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儿子对大学的体会是:教学方法与国内不同,重视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经常出题目让学生准备发言提纲,或写论文,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会.要是没读过足够的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就没法去上课.考试也很严,即使50%以上不及格,老师也不怕别人说闲话,坚持让学生重学、补考.所以大学有些二三年制的硕士学生,学四五年才能毕业拿到硕士学位.可见,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啊.

儿媳说她看到爱人废寝忘食勤奋学习既觉得心疼,也为之高兴.她也表示:他出去读书以后,思想活跃了,求上进了.虽然在荷兰快两年了,许多风景名胜都没去过.让他当导游,连名胜古迹的大门都找不着.他学的是国际经济研究专业,闲下来还讲讲他学的东西,津津有味.虽听不大懂,但体会到他十分喜欢这专业,愿意好好学3年.关于未来,他想毕业后回国考公务员,或从事沟通中欧经贸合作的事业.

看来,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严谨的学习风气催人奋进,是培养人才的好地方.

儿媳说,因为住在学生公寓里,对留学生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在荷兰的自费留学生生活节奏快,大都勤工俭学,学习和工作压力都很大.留学生中由于自费生占多数,都是自己找住处,生活上一切自理.不像北京的寄宿学校,生活上有人管.留学生最多的是二十来岁的,三十出头的就少了.虽说都是成人了,但生活上自理自律能力不强.比如一些学生(中国人、外国人都有)讲卫生不够,个人衣履被褥不干净,公寓里公用的东西如厨房里的餐具、锅灶用后不洗,脏得惨不忍睹.后来,只好是谁用谁才洗.也许是功课紧、打工忙、经济不宽吧,有人就饥一顿、饱一顿,学业忙起来或是凑乎一顿,或是找个地方蹭一顿.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留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生活.


留学生活如同万花筒

在荷兰,留学生打工是合法的,不过在时间上有限制.有的留学生在餐馆打工,有的在超市打工,还有人在学校里找活干.儿子在超市码货已有一段时间了,儿子对儿媳说,工作不算累,收入也可以,刚来的时候没打工,花钱特谨慎,写什么都算算值人民币多少.想想爸妈挣这点钱不易,不敢吃好的,也不敢写东西.现在自己打工能挣几百欧元,虽不能完全自理,但是伙食标准提高了,吃的质量改善多了.

其他留学生中抱着各种目的和要求来读书的人都有,多数人能学到东西,少数人就为混个文凭,要个“身份”找工作去了.社会什么倾向都有,没有人给学生们端正视听,完全靠自己教育自己.留学生同学之间、老乡之间有时还能交流、谈心.因为儿子岁数算是大一点的留学生了,也能和同学们谈得来,常有同学找他聊天,有时半夜了还不走.儿媳说他特有耐心,从不下逐客令打断同学谈心的兴致.依我看,荷兰在这方面不如国内学校里学生有组织、有学校管理,社会上有家长、有媒体的正面教育.看来,青年学生在外还是需要有教有导,有人关爱.

在国外,功邪教分子活动挺猖獗的,到处散传单,讲鬼话.互联网上的东西也不少,有的人竟跟踪我国的留学生,要给他们介绍当地的.如何面对这些,就都取决于个人的修养和辨别能力了.好在我国去的留学生大都有免疫力,没听到有人误入歧途的.

欧洲景色美,民风也淳朴

因为学业繁重,儿子担心学不好会延长学习时间,虽然有夫人在旁陪伴,他也从没有耽误上课和打工.儿媳反而给他当了两个多月的炊事员、保育员.他俩平时只在大学附近走动,直到儿子考试完毕,开始放检测了,儿子才领着儿媳外出旅游.

欧洲有一种方便青年学生的旅游系统,机票和住宿都便宜.儿子和儿媳写了这个系统的机票,从布鲁塞尔到米兰每人才花了20欧元.这段路程相当于从北京到南京,票价折合人民币190多元,而现在北京到南京的一张火车特快硬卧票近300元.他们从米兰到巴黎的车票也如此.住宿也有青年公寓,每人每天10-15欧元,男女分住,上下铺,十分方便.

儿子和儿媳两人省吃俭用游览了意大利的米兰、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又去法国巴黎玩了几天.二人欣赏了城市风光,参观了当地的名胜古迹、博物馆.儿媳印象深刻的是意大利和法国古城文化传统,文物古迹保护得好.新城建设得好,有气派、有水平.只是公共场所宠物随便进出,路上人少狗屎多,大煞风景,也令人烦恼.

在欧洲城市里社会上怎么写作机构很发达.每到一个城市都有问讯处,挂着明显标志“INFORMATION”,问讯处免费提供优质怎么写作,咨询旅游、住宿、交通的各种问题,还免费提供地图,解决了很多旅行者的问题.儿媳觉得,城市怎么写作的好坏也与市民教养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在街上问路也常遇热心人,极少见到“别理我,烦着哪”那样的人.比如儿媳在阿姆斯特丹机场丢了行李,回国时航班发超员让她候补座位等事情,都有热心人伸手相助,有的给她当翻译、与机场交涉,有的借给卡,有的人给她硬币让她打等

短短的3个月的国外生活,儿媳深深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在于到处有人类历史文化的展现、到处有人间的真情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