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的寻梦者

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25 浏览:14021

新科幻:李健,你好!虽然在科幻写作方面你是一个新人,但却是我们杂志2012年的一个高产作者,目前为止已经发表了三篇文章(之前的两篇《寻迹者》和《问题与答案》),读者久仰你的大名但一直未见其人,开门见山,先来个个性化的自我介绍吧.

李健:呵呵,过奖了.我爱探索,不爱考试.爱看书,也爱影视.爱喧嚣,更爱宁静.爱描绘科幻,也爱涂鸦现实.我长相普通,每天都有和我类似的面孔跟大家擦肩而过.我现在的作品水平还不高,但我是一名骨灰级科幻迷,也是追赶科幻大神们脚步的小兵.Hello,大家好,我就是李健,李健就是我.

新科幻:很荣幸你的处女作能发表在我们杂志上,可以谈谈你的创作缘起吗?又是什么促使你开始写科幻小说的?

李健:在当今这个稍显浮躁的社会里,我总觉得按部就班的生活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就想做一些特殊的事情.写小说是儿时的梦想,一直蛰伏在心底,时不时蹦出来叨扰我一下,但是一直没有尝试,直到最近一年才真正决定写些东西.当有一定的成果后,就有了推动自己往下走的动力,可能这个东西跟爱好和理想有关吧.

新科幻:每篇文章都有它的创作源头和灵感来源,正如之前的《寻迹者》是你做了个无线跌落的梦,大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索性把它记录在手机上,之后就写出了那个开头,接着就有了后来的文章.《概率事件》这篇文章是不是也和梦有关系呢?

李健:哈哈,怪哉,让你给猜中了!那段时间我被老师布置的分析数据任务课题搅得头昏脑胀,就是文中所谓的“亚谐超偕共振分析曲线”,汗一个等头痛之余决定睡觉,结果做了乱七八糟的怪梦,仔细回想一下觉得不错,值得记录下来,于是就诞生了这个故事.

新科幻: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文章中出现了不少科学术语,但并没有应用什么具体的科学原理,与卡米星人的后两次的胜利也只能说明人类的狡猾,科幻点子跟飞氘的《举棋不定》很相似,人类不是靠技能取胜,而是利用对方思维的漏洞.用“心理暗示”去投机,最复杂的东西其实也最简单!为什么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来展开剧情呢?是从悬疑片和侦探片中借鉴来的吗?

李健: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本意是想写硬科幻的,但越往后写越发现实在是“硬”不起来,于是干脆就投机取巧.不过我也会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笔下的剧情和道具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多加一些硬科幻元素.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很喜欢那些投机取巧的小聪明的,毕竟那种瞬间灵光一现非常炫目,大智慧可以从这些小聪明中得以体现.

新科幻:读罢你发表在我们杂志上的三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相比其他作家的科幻作品,你文章中的注释相对比较多,不知道这是专业习惯还是个人爱好?好多读者和我一样有同感,求解释.

李健:这个等唯恐大家看不明白吧,另外还真是一个专业习惯,平时经常编写论文,少不了添加各种注释,写小说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习惯成自然,想尽量做到详尽注解,这当然是个毛病,以后我会少些晦涩的术语.诸位还请见谅,见谅.

新科幻:虽然你是纯工科男,但从你的日志、文章以及许多好友的评价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笔很细腻,也算是工科男里的另类,你是怎么培养这种文学素养的?八卦一下,你的内心也这么细腻吗?从你的日志中我们可以发现你对陶渊明的诗歌、金庸的小说、历史、地理方面都有研究,知识面挺广,这对于一个工科男很难得,这是从小到大的个人爱好还是后来逐渐培养的?这些对你的创作有什么作用?

李健:文学素养四个字实在担当不起啊!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抱着玩票儿的心态去探索各种东西的,纯属闲暇时间的个人爱好,不过有些东西往深里刨刨还真有意思,权且当个乐子.凡事都是日积月累的,也不用专门培养,喜欢什么就看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创作的作用,呵呵,我说不好,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如果不用在创作上,我也不知道具体有啥作用,不知不觉就给用上了.

新科幻:据我所知,你是大刘的忠实粉丝,很早就开始看他的《朝闻道》,他的作品你几乎都悉数尽览了,《三体》肯定更不会错过.近来“《三体》改编到什么程度能接受”这个话题在豆瓣被吵得很热,也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李健:唐缺评价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的丰碑之作,直接把中国其他的科幻长篇碾得渣儿都不剩.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也有一定道理.

一部著作出现同人作品,说明该著作的世界观已经被读者们广泛接受,这是一件好事.不过大刘也说过,宝树的《三体X》把一些他本来想写的东西给写了出来,让他没办法再往下动笔,这样就不好了.

个人看法是,如果能够应用三体的世界观(或者应该说是宇宙观)提高一些青年作者的想象力,让科幻群体诞生出更多好故事,那么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改编的形式、程度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又何妨,只要不是那种无病、空洞无物的跟风就行.

新科幻:哪位科幻大师、哪部作品是你的科幻启蒙呢?你个人认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必须具备哪些元素?

李健:郑渊洁的作品看得比较多.《舒克贝塔历险记》里面,五角飞碟神马的科幻道具让人叹为观止啊!还有《机器猴传奇》《门》系列等我七八岁时就捧着这些童话读本发各种感慨.

后来接触的印象最深的一本科幻小说是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火星公主》.现在回想起来,里面的人名几乎全部都记不得了,可是科幻元素依然记得很清楚,比如射程可以达到二百千米的火星、弹头爆炸的镭芯弹、为火星提供大气的泵房等小说是典型的软科幻,主人公莫名其妙穿越到火星,经历一场场西部风格的决斗,冲破阻挠的爱情等等.

其实我看的东西非常杂,除了科幻之外,现实文学、武侠、奇幻、侦探悬疑都看过一些.科幻小说从根子上来说,毕竟还是属于故事的一类,一部好的科幻作品,首先应该把故事讲好、讲圆,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抓人眼球,再高层次些的要求就是文笔优雅,思想深邃,让读者内心产生共鸣.三个境界逐层递增,感觉其他类型的作品也都差不多吧.

新科幻:从你的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能找到好多电影的影子,你觉得你的创作受电影作品的影响吗?哪部影片对你的创作或者生活影响最大?如果中国拍科幻影片的话,你最希望拍什么样子的? 李健:我觉得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对我影响最大吧,小时候看的时候就被震撼了,钢筋铁骨的机器人与液态金属人大战,简直超越了想象力的极限.施瓦辛格大叔眼中那一道红光闪烁,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只可惜后来的3和4却越拍越衰了.当然《异形》系列我也非常喜欢,对各种恐怖元素的应用恰到好处.《超时空接触》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很多在这就不赘述了.那些电影给了我幼年时期非常多的科幻启蒙,与科幻文学一起,为我铺就了奔向科幻殿堂的阶梯.


说到中国科幻电影,先为目前悲催的现状长叹一口气.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作品少得可怜,质量更是等令人发指啊.不过想想科幻片是最烧钱的,美国人愿意砸钱来拍科幻,《阿凡达》一部片子的投入抵得过国产影片一年总票房,特效水平差距自然可想而知.更何况大家都被外国科幻给“惯坏”了,吃白面大馒头吃得好好的,这会儿塞过来一个面窝窝头,谁咽得下去啊?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科技的进步,这点我们差得还太远,慢慢来吧,等个五年十年,或许能小有成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倒是可以拍一些软科幻的作品,从商业角度而言,类似于《时光旅行者的妻子》这样的作品更贴近中国的市场吧.

新科幻:你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学的机械工程,这个专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人,而你也比较喜欢机器人题材的电影,不知道是否会考虑用你的专业知识,写一些关于机器人的科幻小说呢?

李健: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不过由于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和数学的缘故,我经常跟着做机械构件的振动分析,跟机器人的研究不是一个方向,所以谈不上很专业.当然我对机器人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钟爱“机器人三定律”方面的科幻影视作品.虽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但当灵感迸发的时候,创作欲是挡不住的.

新科幻:好多年轻科幻作家都是在学校期间开始创作,一旦毕业后开始工作就会因为各种原因终止创作.你毕业之后还会一直坚持创作吗?你觉得会因为生活琐事而放弃写科幻小说吗?

李健:把科幻写作当做一个谋生的手段,在中国是不现实的,就连大刘也说过写科幻的收入真的非常微薄.可是如果把科幻写作当成一项人生的乐趣,或是一种理想,就有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虽然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相信自己今后会在科幻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并且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许多年后,人们读到我的作品的时候依然会对其有所感触,那将是我最欣慰的.

新科幻:在采访中你曾提到还没完成你今年的目标,方便透露一下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吗(创作和生活方面都可以,爱情方面更好哈)?

李健:首先得感谢《新科幻》给我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好平台,我之前计划在2012年这一年里发十万字到实体杂志上面,《新科幻》让我实现了这个数字的一大半,不过现在只剩下两个多月了,而且近期写的作品屡投不中,“鸭梨”巨大.看来我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了,希望能在最后关头来个质的飞跃,尽快实现目标吧.

新科幻: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也希望你能学业有成,在不太远的日子里,爱业双丰收,多多产出更多、更有趣的科幻故事!

李健:必须的!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和鼓励,为了这些目标,我会一直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