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基本策略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40 浏览:15336

摘 要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下亟待关注的现实命题,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困境将成为所有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完善培养方案、革新教学模式、提升导师水平、优化管理机制或将成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策略.

关 键 词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困境;策略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硕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大幅递增,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推进而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单位,并承担着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任,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及相应培养机制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当前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困境

随着硕士研究生数量规模的迅速激增必然引起培养质量堪忧的问题.诚然近年来各培养单位在学科建设、学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但源于培养机制紊乱、导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培养模式陈旧僵化、培养过程重“终结”管理而轻过程管理等原因也相应引出各培养单位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面临着一些暂时不可逾越的困境.

1.培养方案不完善,执行情况堪忧

部分高校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类型与层次定位模糊,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较多参考或借鉴其他学校,有的更是直接照搬照抄,不能有效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结果导致出台的培养方案千篇一律,不能有效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优势、针对性又强的培养方案;有些高校采取学校统一管理的体制,即使学校层面能够制定出一个非常好的培养方案,但和真正承担硕士生培养的学院一级单位相脱节,导致培养方案在基层落实情况较差;部分导师和硕士生由于对培养方案不够重视,导致了解掌握不够全面,故在工作学习中执行的情况就更令人堪忧.


2.教学模式僵化陈旧,教学秩序紊乱

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教学依旧沿袭本科教学的模式,在硕士生的教学课堂上仍停留在单纯讲授为主,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引导硕士生在课堂上参与问题的研究性模式明显不足,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陈旧僵化,知识更新不及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近学科前沿,发现可研究的问题更是不能;部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为了扩招,导致录取来一部份有工作单位的学生参与全日制学习,而这部分硕士生往往表现为课堂出勤情况非差,部分教师可能碍于学校没有统一的有效规定或各种关系而导致驾驭和管理课堂纪律力不从心,久而久之硕士生的教学秩序就更为紊乱.

3.导师队伍建设滞后,指导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由于缺乏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机制,导致部分导师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足够重视导师身份,也有部分导师角色转换较慢,不能快速完成角色升级,不能有效掌握作为导师培养学生的要领;各专业导师组由于是学术型团队,在培养和建设上往往得不到重视与扶持,故整体合力明显缺乏,导师单兵作战较为突出,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导师间相互借鉴提升;当然还有部分导师职业道德欠缺,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淡漠,与自己的硕士生沟通都不顺畅,对硕士生严格要求和培养更为不能.

4.硕士生目标模糊,专业思想不稳

部分硕士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更多的是功利性地为了提高学历,拿到毕业文凭.前文提到的目前在全日制硕士生中区分为有工作和无工作的现象,有工作的硕士生几乎完全以工作为主,甚至忽视自己全日制硕士生身份,履行硕士生应尽义务更为不能;没工作的硕士生受在职同学的影响,有的积极找工作,有的无所事事,踏实攻读硕士学位的寥寥无几.

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策略

教育部明确提出当前高校要重点突出内涵式发展,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中心环节,要通过改革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1.完善培养方案,注重贯彻与落实

富有学校特色、贴近社会需求、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是保证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各培养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使得培养方案突出“特色”和“实践”两方面内容.以财经院校为例,培养方案一方面应该充分突出财经类学科优势的鲜明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财经类课程;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培养学分,增加实践课课时;好的培养方案得到有效的执行是关键.各培养单位应该充分重视培养方案的贯彻执行,做到师生详尽地了解并认同培养方案;硕士生要根据专业总的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严格执行,导师则要做到在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引导和严格督查.

2.革新教学模式,整顿教学秩序

规范教学质量标准,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是增强硕士生课堂吸引力的根本措施.各培养单位可以通过推行定期教学工作交流推进会制度,使得硕士生的任课教师不仅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经验,最终形成合力努力革新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增强授课吸引力;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是规范教学秩序的保障.各培养单位可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硕士生课堂管理办法、任课教师岗位职责等制度来保障教学秩序,制度在操作层面导师和任课教师要率先严格执行,明确任课教师为课堂秩序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课堂上可以区别在职人员与纯全日制学生来对待,对于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课程学习研究的同学建议实行检测期集中补课的办法来弥补,也可以要求他们围绕本门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行学习研究,最后形成有效科研文章或有效书评并通过老师的认可等措施来折抵课堂缺勤,最终达到缺课不缺知识的扩充和能力的提升.

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水平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的组织保障.各培养单位应该改革导师选聘机制,打破“导师终身制”,规范导师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通过制定导师岗位职责和工作手册使得导师尽快明确职责并熟悉工作流程,通过定期导师工作例会等措施促进导师之间进行总结与交流经验,通过积极的优秀导师评选和奖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核心作用,有效促使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团队教学模式的推行.各培养单位可以考虑推行优秀讲师、青年博士教师担任导师助理制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帮助现任导师分担培养学生的压力,在培养单位内部有效形成导师梯队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新老教师在知识体系、指导理念方面的碰撞与交融,从而有效促成“老带新、新促老”局面的形成.

4.制定科学管理制度,优化培养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优化硕士培养机制,提高培养质量会大有裨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学院层面的定期评奖评优机制,旨在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实行过程管理制,每学年对硕士生实行鉴定考核, 来实质督促硕士生不断进步;三是要实行学年论文制,有效提高硕士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论文能力,为撰写高质量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四是要推行定期硕士生生座谈会制度,旨在听取硕士生的意见与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思路,改变培养模式;五是要依托研究生会等学生团体积极开展喜闻乐见且富有实效的活动.六是要坚决实行延期毕业制度.

三、结束语

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项系统而又长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制度层面积极引导、督查落实并积极优化资源配置,也需要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内涵式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并有效付诸实施,同时更需要不断激发硕士生导师、管理干部和硕士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硕士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深刻变革,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