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翻译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225 浏览:54926

摘 要: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对于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受翻译的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却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实质出发,分析了翻译教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举措.

关 键 词 :高校;外语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79-02

社会的发展对于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因此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很不容乐观.翻译课是外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毕业生,除少数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工作之外,大多数都要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外语工作.较强的翻译能力是从事外语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翻译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就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着眼于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外语专业重视和加强翻译课的教学,无疑是实现对学生进行目标培养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实质

高校外语教学目标是一定时期内制定的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教师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也是对学生完成学业后整体品质的评价,比如培养各个专业从事国际交流的双语人才、培养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国际交流人才等等,这样的人才在语言方面要求至少是双文化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母语加外语的拼接,它需要强化训练.同时,双语能力培养具有阶段性.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进程,可以说大致有三个境界.

(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依靠本族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汉语)学习外语的境界,如借助本族语的讲解、注释,依靠口头、笔头或心头的翻译,使用带有翻译的词典及参考书等来理解外语.这时的翻译活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即便是有意识的翻译也是缺乏系统识、敏感意识和批判意识的非自主行为.

(二)通过外语学外语的境界,如阅读外语的注释、讲解、参考书、原著、外语讲解的词典等等,提倡用外语思维,体会外语的精神,利用外语建立外语的规则系统.

(三)能在外语和本族语两种语言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不是孤立的词语对号),在两种语言间自如地来回转换的境界,这是外语学习者终生追求的目标.

一般认为,以上三种境界虽然可能有交叉或平行,但是大体上可以代表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但是,外语教学通常在前两个阶段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具体的作法是,代表第一个境界的阶段,可以尽量缩短,有人甚至主张跳过或绕开直接进入第二境界.大多放弃第三阶段的追求,认为第三个阶段严格说已经属于翻译专业修养的范围,唯有第二境界是英语学习者的中心.这个发展模式将翻译放在最高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划定了学习者的禁区.我们认为只要控制适当,各种能力训练可以交叉进行.它们可以互相促进,根据学习者特定的学习任务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避免干扰.大学阶段所达到的基本能力目标表明,大学生完全具备向第三境界跨越的条件.因此,大学外语教学要重新审视翻译训练.

二、当前外语翻译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翻译的环境的影响.中国虽是“翻译大国”,却远称不上“翻译强国”.因翻译界繁荣的表面下,高端翻译面临一将难求的窘境,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泛滥.而在翻译质量下降背后,是翻译界和出版界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求,这不仅严重损害了翻译界的形象和声誉,还将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这样的翻译环境对我国的翻译教育事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翻译教育开始功利化,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忙于自己的业余翻译,而在教书的过程中翻译理论和实践脱节.其次,学习翻译者心浮气躁,,现在许多大学里只把翻译当做学外文的一种附属.第三,在市场上的五花八门的各级各类教辅资料和文学译本,其中有为数不少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严重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最后,与文学翻译质量低下的问题相比,日常生活中的翻译差错现象更加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院校在外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不设专门的翻译课,有一部分学校大三阶段开设翻译课,一般开设一学年.但有一些院校大三年级翻译课也是空白,只在大四年级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一般每周两学时,就是这仅有的两学时,也不能保证一个学年的完整教学.大四学生需要停课实习,需要停课写论文,甚至还需要停课进行专业过级考试复习或缺课去找工作,当然还有毕业班的提前停课考试等等.这样一来,真正用于翻译教学的课时其实只有不到一个学期,也就是说不到40学时.在这样短的学时内要完成一门必修课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描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中外翻译史及翻译理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各种文体和体裁大量的翻译练习,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使教师难免顾此失彼,使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不能对翻译课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不能理解翻译课对于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三)受心理因素的影响.C.H.Judd的“经验泛化说”认为,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成分促成了学习先期习得的经验(知识)向后期学习活动的迁移.Harlow的“学习定势说”认为受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学习在方法上会形成定势.因此,受先前(知识)经验和学习定势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时容易出现忽视先前已习得的知识,并在其再现时对其进行习惯性处理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已认识的词、句”认识不够.很多学生认为认识单词和句式就是指会单词的拼写,句子的结构,知道单词和句式的个别的,常见的意思.而实际上,对于翻译文章来说,这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有时可能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特定的文章及背景赋予了文中的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特定的意义,这就使得我们原本认识的单词和句式有了特定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方法.单词和句式在文章中的这种“特化”的过程,经常会使得它们的意思发生迁移.因此,如果我们在翻译文章时不明就里,试图生搬硬套已知的部分知识、信息,势必会弄巧成拙. (四)教师的片面强调和误导.翻译教学应该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但究竟该选取那些翻译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来拟定.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可以在宏观上决定译文的思路,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是指导学生具体怎么译词、译句.然而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文章翻译时,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片面注重和强调对“大词”、“大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而忽视小词(如关联词)、小句子的翻译.二是忽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双语修养的培养.合格的译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语言功底,必须具备驾驭两种语言行为的一系列能力.

三、改进外语翻译教育教学的具体对策

要改变目前的翻译教育现状,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翻译人才,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尽快建立翻译人才和机构的准入、评估等相关管理办法.促进翻译职业化,对译著的出版单位有一个资格上的认证,另外翻译出版的流程也应当加以规范使翻译怎么写作企业和客户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有根有据”的判断,做到优胜劣汰.在这个前提下,尽快制定相应的翻译人才培养总体纲要,用来指导我国的翻译教育教学.

(二)合理化设置翻译课程.鉴于翻译课对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像大语种英语专业,学生一入学就可以开设翻译课,经过几年的训练,才能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掌握翻译技巧,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三)翻译训练灵活多样,有效利用母语负迁移.一般认为母语负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语言知识并且出现了错误.这一观点将负迁移定性为“错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积极的划分应该是自我意识迁移和非自我意识迁移.还可以分为有控制的迁移和无控制的迁移.所谓自我意识的迁移是能够有意识地评价审视自己的语言输出.所谓负迁移实际是学生在缺少自我评判标准和意识情况下创造性融合的进步阶梯.教师从这个进步阶梯开始为下一步指导学生的起点阐发、启示、改造形成新的融合.我们并不应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所谓负迁移,我们宁愿称这种负迁移为“创造性融合”成无控制的迁移.减少翻译训练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认为翻译会加剧母语的负迁移.但是“迁移”暗含着一个不当的比喻,即语言学习是“运动”.这种比喻不利于语言教学.迁移意味着带着母语的习惯旅行,有些教学方法(如自然法、听说法以及全面交际法等)都力图割掉学习者与母语的联系.实际上语言学习是融合过程,在融合中提升的过程.比较教学法认为,翻译训练活动可以是一种自觉地防止母语负迁移作用的活动.但是防范的心态是增强学习者焦虑的根源,不利于学习.学习者会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实际上越是大胆实践的人、越是敢于利用原有认知结构创造性地融合的人,外语的进步就越快.越是将外语夸大为一种完全与母语不同的人就形成一种暗示,即学习时充满错误的过程.虽然正视了错误,但并不是完全积极的.首先,翻译训练要经常性与系统性.其次,翻译训练兼顾趣味性.翻译训练不一定完全依赖书面材料.再次,翻译训练强调跨文化性.这主要是针对翻译训练的材料选择来说的.最后还应该注重对母语文化修养的培养.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


(四)外语教师应站在“文化交流”的高度,秉承“以学生为本”,怎么写作学生的理性心态从事翻译教育教学工作.一要向学生灌输翻译的文化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理性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明白翻译者绝不是,也不能为翻译而翻译,而是要把优秀的科学技术及先进的文化成果高质量地互译,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大词、大句子翻译策略和技巧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翻译态度,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让他们时刻谨记:翻译之中,大处须用心,小处亦不可随意.尤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强化学生对源文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信息的重视和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积极的学习定势,养成在特定的语境中有针对性地理解和处理文字的习惯.

目前,翻译市场繁荣异常,但是浮华中有危机,翻译教育教学现状受其影响也不容乐观.但只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翻译教育教学一线出发,本着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目标,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善于总结,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就指日可待,合理规范、健康有序的翻译市场也定会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