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心理看师德建设着力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83 浏览:24463

【摘 要】师德风范是灵魂,教书育人是是根本,教师是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前教风、学风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害下,着力提升教师师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独特的视野,从当前教师的个性品质出发,分析大学教师的需求心理,并从中引伸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师德建设的途径,针对大学教师的需求心理,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尊重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关 键 词 】需求心理;师德建设;工作积极性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等学校中,大学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正如所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师德风范是灵魂,教书育人是是根本,教师不仅要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更要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怎么写作工作.因为从事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在工作中有不同的需求心理,我们要提倡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德识相长,必须重视教师的个性品质,分析教师的需求心理,从教师的需求心理角度分析如何促进当前的师德建设,并借此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 教师需求心理品质

由于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的需求心理有着与其它行业人员不同的特征,主要如下:

(一)自尊自信,重视威望

当前,绝大部分教师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能得到领导、同事、学生的尊重,他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在乎别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肯定,特别重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这种强烈的自尊自信,使教师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二)、情感丰富,个性独立

绝大多数教师情感丰富,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他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会结合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自己的喜与乐,悲与伤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他们具有忘我劳动的力量源泉.在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公寓,笔者有时晚12点下楼散步,经常看到很多教师的窗户灯光亮着,他们特立独行,也许在紧张的备课,也许在撰写论文,也许在与学生谈心,独享晚间的孤独与寂寞.

(三)、注重专业,教书育人

教师大多是“术业有专攻”,他们非常重视自己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教学效果,注意收集专业方面的资料,关心专业方面的学术动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都希望毫无保留的将最新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对学生产生榜样效应,正如我国文学家韩愈指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三大任务.在我系有一位退休教师,每次看到抽烟或是行为不检点的学生,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他都会上去制止学生的行为,学生暗地给他起了个绰号:管闲事的老头.他听了,笑了笑,照管不误.

二、从教师需求心理角度重视师德教育

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乱的社会,作为一个相对净土的学校,也无法置身事外.

从教师角度而言,有的教师心胸狭窄,妒忌贤能,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有的教师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有的因家庭压力影响工作情绪;有的职业道德差,责任感淡薄;有的甚至散播不良言论,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房地产教授、博导董藩在微博里说,他的学生如果在40岁之前不能挣到4000万,就不要来见他,因为没有4000万就不配做他的学生.

从学生角度而言,当前学生的道德意识正在急剧下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典型事迹,如马加爵冷血杀人,药家鑫杀人,人们在震惊之余,也在深深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总题?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塑造者,在师德建设方面,应怎样引导我们的学生,这是全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要求加强师德建设

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息息相关,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德和较强的业务,全面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怎么写作、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只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保证现代化任务的顺利实现.教师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和对国家、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形成良好品质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的教师,犹如一台精神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把优良的种子播向四方,代代相传,推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加强师德建设

能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优良的种子,撒向四方,固然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才干,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的道德品行,教师要以德教人,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要做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四、新时期师德建设途径

(一)师德建设贵在引导

教育要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思想业务技术全面的师资队伍,要引导教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和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使整个学校教书育人,教学科研蔚然成风.

(二)师德修养贵在自觉

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师,其思想性格、道德品质、仪表风格、情操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书籍都代替不了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检点,永保良师益友的形象.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清除各种思想障碍.

(三)师德建设贵在优教

21世纪是一个科技和信息突飞猛进的时期,教师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师教学水平上,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之外,还要定期参加各种研讨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积极参加各种教改活动和教改实践,从中增长才干,以高水平的教学影响学生的成长.

我们要引导教师热爱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教善教,必须重视师德教育,而要使师德教育落实到实处,必须分析教师的需求心理,从需求心理角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 结合教师需求心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满足教师的需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应结合教师的需求心理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虽然,与物质激励想比,教师更注重精神激励.但是,物质激励是基础需求,教师也不例外,一位学者曾认为:只有物质激励而没有精神激励是害民政策,只有精神激励而没有物质激励是策.教师只有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在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方面,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并重.在物质激励方面,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住房、医疗保健、工作条件、配偶调动、子女读书、就业等方面.学校要在这些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的来满足教师的这种物质需求,提高教师的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安心工作.另外,在精神需求方面,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发展、工作成就、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方面,学校在这方面尽量为教师提供便利,增强教师的荣誉感.

(二)尊师重教,满足教师尊重的需要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学记》中记载:“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等,这些古言均反应了古人尊师重教的优良美德.

历史的长河发展到今天,我们应将这一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当前,社会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教师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当前社会上要营造一种尊重教师,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风尚.媒体多报到典型教育事例,使教师职业成为社会上各职业中最受尊敬、最受欢迎、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这就满足了广大教师尊重的需要.

(三)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激增,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由应试教育走向了素质教育.学生规模的扩大,教学任务的增加,知识的更新,教育质量的提高,无形当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历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温家宝总理一针见血指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很难提高.”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显得尤迫切.

对于学校来说,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层次的教师,提供各种不同进修机会,能力提升的机会,例如,送教师出国进修,到名牌大学继续深造、到企业实践,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种证书的考核,如经济师、会计师、电子商务师等等.在科研方面,为教师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如办公环境、科研条件、设备更新、科研经费等等.使教师能公平分享到学校的各种资源.

总而言之,在我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构建一支和谐稳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对学校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全面提升师德和学风建设,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