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24 浏览:145736

摘 要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但同时,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在心理上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解决我们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必然.

关键字:心理问题 预防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我们大学生群体中成在很多心理问题,情感十分丰富而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情绪落差.作为高考竞争的胜利者出现在校园的大学生们,相当一段时间内陶醉在一片赞扬声中,心里充满自豪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之后,不少人慢慢发现,中学的优势不复存在了,往日的佼佼者们虽无落伍感,但明显存在失落感,同时现实中的大学环境远非理想中那般如塔一样纯洁神圣,种种失望与烦扰加诸在这般娇嫩脆弱的心理之上,不免出现问题的可能.

一、贫困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辅导员夏帕克提江吾守尔和曹良才以及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的谭鹏曾专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经济上的困难使贫困学生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感到自卑.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生活节俭、学习认真;往往知识面较窄,大多性格内向,这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

二是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

三是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他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

长期的自卑、压抑会使贫困大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敏感.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害怕同学的怜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多疑,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他们通常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助.在有关调查中发现,56%的贫困生对“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你”的态度是“虽心怀感激但不愿接受”,31%的贫困生对“无偿资助”表示“不愿接受”,其原因是“认为会被别人瞧不起,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要树立重视心理健康和进行心理咨询的观念.其实心理健康有问题也是正常的,但关键是如何疏导郁积在我们心里的闷结,以避免爆发而成为社会公害.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们会碰到心理问题,但很少人会主动去心理咨询.因此,我认为学校的心理学老师带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们主动做好宣传工作,不但把所学知识应用现实,还能更好地改变同学生们那种有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观念,改变他们认为心理咨询是禁区的想法.

其次,心理学专业和教师和同学应主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这是解决我们大学生心理问题,降低同学们犯罪率的重要途径.

1.每年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排查,并建立心理档案.目的在于通过仔细地排查,进行早期心理干预,避免悲剧的发生.


2. 心理咨询的对象面向全体同学,对特殊群体方给予“心理关照”.每一个大学生,不管他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都可以成为心理咨询活动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帮助的同时,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别是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投入更多的“心理关照”;对于那些贫困同学、新生入学新生和毕业班的择业指导,也应当多加关怀,并加于心理指导,进行培训等.

3.正确处理指导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做好心理咨询的关键在于指导者能否与来访者之间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这是一切心理咨询工作成功的基础.有人说,做心理咨询工作,要与来访者交朋友,也就是有朋友间的那种信任关系.有的来访者这个心理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因此,这种信任关系必须是长期的.成功与否,除取决于指导者的能力外,还取决于来访者家庭以及生活中与其有重要关系的人的支持,取决于来访者的能力与动机,特别是来访者的信任.

4.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课件或是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为此,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同学们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激发其积极参与心理训练及开展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身心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易于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预防教育及咨询工作.

最后,寻求社会支持也十分重要.很多同学心理上的问题其实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内心体验排解渠道而产生了心理变态.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即使是在高校,社会的价值观念都会在同学们的心理上打下烙印,学校社会理应要提供相关的宣泄渠道.

综上所述,目前同学们心理健康的形势不容乐观,这为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有针对性调整工作的内容以适应新时期的新情况?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利于同学们全面健康成长?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心理学专业和学生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发挥自身所学专业之么,在生活中向朋友们传达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人比较容易沟通,平时朝夕相处,也更容易发现问题.努力为我们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一点绵薄之力,为学生工作和同学的健康成长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