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心理与阅读指导

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32 浏览:129716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小学生阅读心理现状,分析出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在年级、性别、城乡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探索出积极有效的阅读指导对策.

关 键 词 :小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指导

目前我国小学生阅读心理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不懂选择的盲从心理,只重阅读数量、不作深入思考的浮躁心理,不动笔墨、不爱讨论的慵懒心理,被迫阅读的敷衍心理,读书单一的偏爱心理,只读教学参考书的功利心理等.专家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心理现象,是因为阅读过程总是夹杂着复杂的心理现象而产生阅读效应,即阅读者因参与阅读活动而产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心理现象.这种阅读心理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呈现纷繁复杂的变迁状态,对阅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关注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发展状态,对其阅读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一、学生阅读心理的差异

为找出小学生阅读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学者研究制订了一份小学生阅读心理调查问卷,它的理论建构是把小学生阅读心理划分为七个因素,即阅读感知、阅读记忆、阅读思维、阅读情感、阅读意志、阅读注意力、其他影响因素.其中感知、记忆、思维、注意力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其他影响因素属非智力因素.随机抽取我校550名学生做这份小学生阅读心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

1.年级不同在阅读心理上存在差异.在阅读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对比上,一二年级的相关值低于五六年级,却高于三四年级;在阅读情感、意志及其他影响因素等非智力因素对比上,一二年级的相关值也高于三四年级.这个结论看似有违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但经过观察可以发现:(1)读物变化.幼儿期读物是图片、卡通画,完全是图的形式,一二年级读物图文并茂,由图片向文字转化,这些形式都吸引儿童,使他们喜欢阅读.三四年级读物是拼音或文字读物,三、四年级受识字量所限,词汇积累不多,阅读文字图书有一定的困难,导致阅读兴趣弱化.(2)阅读指导断档.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巩固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训练过程,需要家长及教师长期关注,并依据学生阅读状况的变化进行经常性指导.但事实上,家长只注重孩子学龄前的阅读指导,幼儿时期都是家长读给孩子听,一二年级是幼儿期的延续,家长仍会陪孩子阅读.三年级以后家长认为孩子已经有了阅读经验,加上依赖教师指导,于是多数家长不再过问孩子的阅读.而在学校,教师过于注重阅读的功利性,较多在阅读方法、技巧及具体文章的解析上下功夫,忽略了学生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致使在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上出现空白.

2.性别不同在阅读心理上存在差异.小学阶段女生发育比男生早,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女生在语言能力、辨别色彩能力、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对细节的知觉和观察方面比男生强,加之女生耐心细致、学习主动、做事持久,对文字阅读兴趣浓厚,从而女生在阅读感知、阅读能力上普遍比男生强.

3.生源地不同在阅读心理上存在差异.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的小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呈递减趋势,主要是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家庭教育观念上的差异所致.

二、阅读指导的方法

针对阅读心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突出“接受主体”地位,给小学生提供长期有效的阅读指导.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阅读指导计划,低年级注重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中年级注重工具书使用、检索能力的培养,高年级注重阅读方法、技巧的培养.并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展各年级不同特色的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开展画故事、讲故事比赛,中年级开展写童话、演童话比赛,高年级开展写读后感、编阅读小报等活动,以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2.综合运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升小学生阅读品质.阅读是各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智力因素是成功阅读的基础条件,非智力因素是成功阅读的根本动力.家长和老师应给孩子更多的阅读选择权,让他们读感兴趣的书,或开展亲子共读,及时帮助孩子读懂作品,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积累.注重培养语感,提高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用心体验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内涵及字里行间蕴涵的旋律、诗意和,有效提高阅读品质.

3.大力倡导阅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积极开展各种儿童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是人的基础生存技能之一,学会阅读必须从娃娃抓起,这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每个家庭、每所学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宽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撒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