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心“心理感冒”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470 浏览:104321

春季是感冒高发的时段,天气忽冷忽热,一不小心就会打喷嚏、流鼻涕.不过,除了呼吸系统的感冒之外,春天更是“心理感冒”的高发季节.

据专家分析,春季气温变化较大,人体内分泌也随之变化,代谢旺盛,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很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易出现抑郁、躁狂、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春季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比其他季节要高20%-30%,因此,春季心理健康的调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患上了“心理感冒”,要学会及时自我调节,为自己减压.

“心理感冒”的症状表现

心理感冒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其实很多人对它不陌生,但需注意与一般的“不高兴”进行区别,它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情绪低落:总是忧愁伤感,甚至厌世悲观绝望,乃至有的念头和行为.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变笨了,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

运动抑制:浑身无力发懒,不想活动.走路缓慢,不喜欢与人交流,自发言语明显减少,总觉得活得太累等.

具备以上典型“心理感冒”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但心情压抑、兴趣丧失、焦虑、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整日唉声叹气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特别是突然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做不好,这时就要警惕,是不是有“心理感冒”的前驱症状了.

还有很多患者是以身体不适为主要表现:有顽固性失眠及早醒等睡眠障碍,伴有健忘、乏力;找不到器质性病变的头痛、肢痛、腰痛等;无原因的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及胃部不适;莫名其妙的心慌、心悸以及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不适,但各种检查却均为正常.

由于早期患者“心理感冒”症状表现比较轻微或不太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直到情况严重甚至发生意外时,人们才开始警觉.所以及时识别自身的心理问题,承认它并积极进行调节是非常必要的.

易患春季心理病的四大人群

多虑族.一是害怕拥挤.比如长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精神障碍,甚至会情绪失控.二是害怕应酬.长期应付“狂轰滥炸”的应酬,会引发一系列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

抑郁族.多见于经济条件较差,又特别好面子的人.由于长检测的时候已经把积蓄用的差不多了,刚上班又没有太多的钱,所以不敢写这写那,如此的郁闷也让人无处发泄.

孤独族.多见于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离开家出外打拼,时常会感到孤独.

悲伤族.多见于空巢老人和背井离乡的人,子女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好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能见一面,这样的时候老人就会感到凄凉.

“心理感冒”的自我调节

多数的心理感冒,通过神经的自控系统,就可以自我调节而达到自愈.即使是症状比较严重,也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第一,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凡事不要极端追求完美,保持平常心去面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工作.遇到挫折,生气郁闷是难免的,要能够正确积极地调整心态;

第二,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自己友好相处.

能够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压抑需求导致心理疾病发生;

第三,找到正确的减压途径.

一旦出现负面情绪,不必恐慌,可以通过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不良情绪.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通过大喊、交流、运动等多种形式去宣泄自己的感情,尽量减少悲观情绪的累积.不要让浮躁、乏力、心绪不宁这些症状长时间持续.天气好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会使心情得到愉悦;郁闷、忧愁的时候,多找朋友聊天,将困惑的事情倾诉出来;


第四,要有生活规律.

少抽烟、喝酒、熬夜等.注意休息,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五,科学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多喝水.少吃油腻、上火的食物.

编辑/刘柳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