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心理诱导

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02 浏览:17551

摘 要 :语文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诱导.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应试心理,利用教师的有效调控和语文学科的丰富资源,鼓励学生化繁为简,动手动脑,充分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诱导,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心理诱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32-1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如何让良好的心理品质为语文课堂教学怎么写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良好的学习品质一方面基于本身的学习习惯和内驱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阻碍心理一般有无所谓心理、乏味心理、畏惧心理和惰性心理等.一般情况下,这几种心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

一、以练代讲,强化学生注意力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无所谓态度是常见的一种学习心理,他们认为,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全凭运气,无需用心,因此,总是以一种松散的态度来上语文课.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紧迫感,可以利用学生的应试心理,提高学生注意力.例如把课文中精彩的段落、一首古诗或几个词语,在规定时间内强记,同时当堂测试,可以加快课堂节奏,帮助学生积累.这些内容光靠学生的兴趣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利用学生的应试心理强记,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背水一战的感觉,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易于收到明显的效果.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凝聚到课堂中来.对于完成不达标的学生不能讥讽、挖苦,要努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潜在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固然,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与惰性作斗争的过程.语文课上的许多问题,如果只是要求学生思考,会有部分人充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人人动手,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这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好胜心,都想先完成老师指定的目标.但由于学生的水平、智力、知识基础不同,心理易发生偏向.若老师定的目标太高,差生花的精力不少且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师既定的目标,就会生发自卑感;若目标要求过低,优生一下子就完成了,又易生发骄傲自满情绪,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此时,若教师不及时调控,两极分化严重,势必影响课堂气氛.

二、及时调控,提高课堂凝聚力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被动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课,尤其在农村中学,这种情况极为普遍,这种思维极大地阻碍了语文新课标中提出的“创造性开展思维活动”的目标的呈现.这时教师的调控作用必须及时地发挥出来.

①教师引导、示范,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应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给学生以示范,点到为止,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延续.


②适时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以生动的声音、影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③合作探究,讨论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多角度集思广益,全面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④教师点评,教师适时对学生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多肯定,少否定,注意形成性评价.即使有些偏差,也要引导学生自己转弯,走上正道.

三、优化评价,重视教学吸引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诸方面都有所涉猎,才能把语文学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要教会学生考虑问题化繁为简,优化组合,即降低要求寻找切入口,再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只要去做,就有收获”.事实上,无论对哪一篇文章,读者一定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评价,学生们只要去做了,就会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中心思想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根据标准答案加以扼杀,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更加惧怕.或者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量力而行下达学习任务,而且及时完成,这种成就感同样会让学生对语文的惧怕感逐渐减轻,直至喜欢语文,爱好语文,产生快慰心理.快慰心理的引发是在学生攻克难关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在快慰中回味,在陶醉中消化.引发的时间宜短不宜长,学生处于快慰状态时,要趁机提出新要求加大训练难度,或转换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慰中产生更强的求知欲,使学生由快慰心理延续为更强的好奇心理,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任务.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同时,也在创设和影响着课堂的心理环境.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们不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且在课堂上能使学生在一种心理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