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行PICC的心理干预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50 浏览:154225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PICC成功率的影响,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对比的方法将121例行PICC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心理护理60例为对照组,加强心理干预61例为实验组,比较心理干预与PICC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成功率较高,达90%,对照组成功率只有75%.结论 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中,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侵入性操作PICC的成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 老年患者;PICC;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治疗时间长,全身营养状况差,周围循环不良,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在大量静脉药物治疗和高营养静脉供给上存在着一定难度.PICC作为一种先进安全的医疗技术为临床治疗中行静脉药物治疗、高营养供给及重症抢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由于PICC的技术性、专业性,一般患者及家属对其了解甚少,并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因此,在行PICC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为121例患者实施PICC,留置时间3~181天.其中脑出血后遗症21例,晚期肿瘤38例,慢性肺部感染36例,糖尿病26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42例,年龄82~95岁,平均年龄88.5岁.依诊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在穿刺前做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实验组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各个环节贯穿实施心理护理.

2.1 置管前端正认知.由于本组患者年龄大,思维能力下降,对外界新生事物知之甚少,加上长期疾病的折磨,使其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在置管前主要使患者对PICC有所了解,利用患者求治的愿望和潜力并希望通过PICC来增加康复的信心,指导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为达到康复的目的而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

2.1.1 安全性.将PICC的安全可靠性,临床普及情况详细告之患者及家属,如“PICC是非常普通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很多患者都在使用,成功率很高,穿刺成功后我们会摄片,确保正确位置,非常安全”.2.1.2优越性.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ICC的优越性,它可以为长期治疗及重症抢救提供可靠途径,争取有效时间,置管后可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及并发症,如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

2.1.3 可行性.将置管的全过程及相关资料向患者家属作详细介绍,使患者对其有一定认知,并积极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害怕疼痛的患者,告诉他“穿刺方法很简便,一般从头静脉穿刺进行操作,穿刺处只有一个很小的针眼,和平常打针一样,不会特别疼痛”;对于担心穿刺是否成功,担心并发症的患者,详细介绍PICC的可靠性及各项安全措施,并向患者介绍穿刺者的精湛技术及临床成功病例.

2.1.4 实用性.如有可能,请已行PICC病友向患者介绍情况,解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以尽可能放松的精神状态接受穿刺.

2.1.5 必要性.对患者的营养及病情状况作全面分析及评定,并向患者解释置管的必要性和在长期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老年患者循环差、血管脆性大,不利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这与其病程长、营养差、治疗时间长、所需刺激性药物用量多之间存在着很大冲突,PICC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2 置管时实施心理治疗.

2.2.1 安排舒适的体位,穿刺前带患者做深呼吸,使其心情平静,呼吸平稳,肌肉放松,利于穿刺.并将穿刺部位暴露于床沿较低位置,尽量避开患者对穿刺部位的视线,分散其注意力[1].

2.2.2 整个穿刺过程患者呈全清醒状态,他虽看不到穿刺情况,但他会全力倾听和猜测穿刺过程,因此穿刺者间尽量用专业术语交淡,随时观察患者表情,主动询问有无不适,一方面分散其注意力,另一方面也给患者心理支持.

2.3 置管后加强心理护理.穿刺成功后患者往往因成功而产生松懈心理,因此,重视常规护理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

2.3.1 妥善固定好置管部位,及时摄片,并将摄片结果告之患者及家属如“摄片结果显示穿刺非常成功,不必担忧”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向患者强调术后24h内尽量减少穿刺部位的活动,并告知患者穿刺处可能会有少量出血,使其有恰当的心理准备.

2.3.2 告知患者护士会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患者主观不适,妥善解答患者提出的的疑问,及时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消除顾虑.

2.3.3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以便完善长期置管的护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结果

3.1 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中穿刺时无痛觉为0,1次穿刺成功率75%,实验组在穿刺时无痛觉为5%,1次穿刺成功率90%(表1).

4.讨论

4.1 心理护理应贯穿全程.老年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其猜忌心强,疑虑多,PICC又存在着误穿、引发心律失常等可能性危险,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术程进展顺利与否,随时会影响病人情绪,因此,需要端正病人的认知和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心理治疗,避免一劳永逸或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和做法,使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相辅相成[2].共性化心理护理做到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对特殊病人则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3],每个阶段都对病人的积极配合、正确努力予以肯定、表扬,以鼓励病人进一步主观能动性,发挥病人自身潜力.

4.2 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

4.2.1 护理专业技能.病人心理问题与自身疾病有很大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到熟知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各种物品齐备、工作有条不紊,给患者以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4.2.2 心理学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对医学康复心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针对老年疾病的特点,注意学习老年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熟练掌握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4.2.3 心理素质.护患关系能否很好建立,心理护理是否取得满意效果与护理人员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善于理解和同情、富有友善和耐心、仪表整洁、镇定自若,具备这样心理素质的护理人员颇受患者欢迎[4].只有护理人员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自我的调控情绪能力,排解工作生活中负性情绪,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好地怎么写作于患者.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