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2 浏览:18217

【摘 要】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运用必要教育手段的同时,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顾及学生的自尊心,用双倍的爱来感化他们,尽可能地采取“亲情教育”、“赏识教育”等一切激励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体育卫生习惯、审美习惯和劳动习惯,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 健全人格 亲情教育 赏识教育 自尊心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31-02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什么样的班级,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他们的兴趣、爱好、毅力各不相同,表现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及个性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往往学习基础、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较差,这时,教育者的态度是远离还是靠近,是感化还是放弃,是急躁地处理还是冷静地对待,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在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复杂,有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爷爷奶奶照看,有的父母忙于做生意,无暇照顾孩子,还有个别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更无人过问等种种原因,致使部分学生在自信心不足的同时又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在自卑心理的背后又有极强的好胜心,他们一方面表现在学习上的消极退缩,另一方面又以故意违规违纪来发泄内心的不满,以致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教育者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运用必要教育手段的同时,要以尊重他们的人格为前提,顾及他们的自尊心,用双倍的爱来感化他们,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激励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行为习惯、体育卫生习惯、审美习惯和劳动习惯,促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一、运用“亲情教育”,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度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是人的共性.著名教育学家林孟平指出“要关怀一个人,首先就要去了解他,而要理解一个人,则必须进入其情绪和思想领域中去,以他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他的经验去体会他的心理,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因此,班主任要认真揣摩学生心理,开展“亲情教育”,增加师生间的信任感.在这里,我们既是老师,又似慈母,既要有为师的尊严,又要有慈母的柔情.

有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总是想爸爸妈妈,这无疑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种种不便.这时,只要老师主动消除师生代沟,运用“亲情教育”,以交朋友的方式,真正走近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童心去交流,用爱心去感化,用真心给他们最需要的温暖,让学生内心敬佩你、仰慕你,才能更多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倡导“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信心

暗示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1968年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培尔和雅各布森到一所学校做了一次心理测试,随机抽取了少数几名学生并很慎重地告诉老师和学生们,他们是该班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要求老师对他们多加关注.八个月后发现,这几个学生的成绩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这是因为教师运用心理学的“启发”,对这几名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暗示他们“你能行”,而这些学生按照老师的愿望来塑造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学习有了显著的进步.积极向上的暗示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心理学称之为“期望效应”.

如果老师把所有的学生视作人才,寄予他们更高的期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学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一贯倡导“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农村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础参差不齐,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差,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放任不管或采取斥责的方法,很容易使其自尊心受到挫伤,失去信心和上进心,甚至产生消极心理,导致自暴自弃.因此我针对差生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抓住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某一细小的进步进行激发和鼓励,如作业进步、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等.一个“五角星”,一朵“小红花”,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让学生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看到希望.促使全班学生坚定“我是最好的,我能行”的信心.


三、发扬班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他们的成长与周围的大环境有密切联系.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娇惯任性、孤僻利己、缺乏独立性.如果不能尽快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建立一个团结稳定的班集体,有可能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出现无法收拾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课,在班级开展了“我爱我班大家庭”的活动,让每个学生走上讲台,自我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互相了解中增进友谊,使班级气氛活跃和谐;结合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逐渐以一个合格小学生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我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实行“一日班长”负责制,通过竞选产生“值周班干”等.这一系列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实际锻炼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学会了辨别是非,学会了与人共处,锻炼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四、采取分层管理,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然他们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总有他们共同的基础和需要,而每个学生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式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每个学生受到社会影响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在他们自身发展的各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各种特点表现的方式和时间也常因人而异.因此,我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摸清他们学习基础,掌握他们各自特点等实际情况后,登记造册,对他们逐个进行科学分析,采取分层管理,注意个别对待,加强个别指导.一方面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如对学习粗心大意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作业要仔细认真;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学生,鼓励他们提高作业速度,勤于思考;对视力听力不好的学生,照顾他们坐在合适的座位;对成绩差的学生,冷静地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出改进的方法,避免其产生自卑矛盾的心理压力.通过分层管理,既转化了“待优生”,又抓好了“尖子”学生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水平.

情感和态度是个性心理的重要方面,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可以克服学生的心理疾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态度总是指向一定对象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这些活动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就是教学工作的责任.因此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解惑”,而更应该引导学生参加课内外的多方面实践,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自觉地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心理动势,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教育工作者更艰巨、更根本的任务.

〔责任编辑:李爽〕